APP下载

基于课堂教学主题的活动设计
——以“民主决策:最佳的选择”教学为例

2017-02-18蒋沈峰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浙江海宁3144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民主决策决策垃圾

蒋沈峰(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浙江海宁 314400)

建构活动型课堂是新一轮高中思想政治课改的重要诉求,主题式课堂活动设计是探索活动型课堂的有益尝试。围绕课堂教学主题,设计一定的活动议题,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在活动中自主合作、互动探究,是建构活动型课堂进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下面以“民主决策:最佳的选择”为课例,探讨基于课堂教学主题的活动设计的有效开展和实施策略。

一、活动预设:立意指向素养,议题激活课堂

活动预设是开展课堂探究活动的起点,其设计好坏直接关乎探究活动的成效。一个优秀的活动设计需要有一个统领教学内容的课堂主题(立意)。课堂立意作为课堂教学的灵魂,应该是高远和富有新意的,立在落实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处,同时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并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在课堂教学主题引领下,还需要一个来自复杂真实生活中的议题,以此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承载课堂内容,并服务于课堂主题。

1.提炼主题,设定核心素养培育的具体目标

课堂教学主题的提炼需要我们借助著名教育家佐藤学所提出的“飞鸟之眼”,一目千里、高瞻远瞩。在“民主决策:最佳的选择”一课教学中,依据课标及学生长远成长的需要,可以把“提高学生参与民主决策能力”确定为课堂教学主题。该主题根据核心素养的内容还可进行细分,从政治认同角度讲,坚定学生决策必须走群众路线的信念;从理性精神角度讲,引领学生科学辨析精英决策和民主决策的利弊,全面认识决策方式;从法治意识角度讲,强化学生的权利意识和规则意识;从公共参与角度讲,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感和能力。

2.精选议题,创设“结构化处理”的典型情境

教学议题的选择和典型情境的创设则需要我们运用“蜻蜓之眼”,视角下移,注重议题的开放性,体现教学重点和针对学习难点。同时好的情境创设要具有时代感和生活感,应该源于真实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和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对真实生活情境进行“结构化处理”,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筛选出关乎课堂教学主题的典型情境,助力课堂教学达成主题目标,促成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在教学“民主决策:最佳的选择”时,可以以学生身边的话题“垃圾围城”为切入点,以“垃圾围城怎么破——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为议题,选择“垃圾围城迫在眉睫—垃圾分类调查分析—现场模拟参与决策—理性反思提升能力”这四个逻辑上层层推进的情境作为“结构化处理”的典型情境并贯穿任务始终。这样的议题和情境创设既紧扣课程内容,又贴近学生的实际,学生感到熟悉、亲切,能够有效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开展探究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实施:任务驱动活动,互动提升素养

主题式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是指基于现实生活情境的需要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科内容及素养目标设置需要学生完成的具有真实情境的任务,将所要学习的学科知识嵌入到任务当中。[1]在活动开展中,教师应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互动探究主动建构知识,提升素养。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再是静态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过程的激励者。

1.开展社会实践,加深社会认知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学科内容的教学与社会活动相结合,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显著特点。校外社会活动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实的情境,是实施活动型课程的社会大课堂。在组织“民主决策:最佳的选择”教学时,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分组对海宁创建全国卫生城市中的“垃圾分类现状及问题”进行社会调查,随机采访,统计分析,了解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看法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展示《海宁市生活垃圾处置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的部分内容。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效率最大化原则合理配置微生物发酵资源化处理设施、垃圾分类收集车、垃圾分类收集桶。

(2)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按可堆肥和不可堆肥为标准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可堆肥垃圾采用微生物发酵资源化模式,作为肥料资源化利用;不可堆肥垃圾,按原有模式进行处理。

(3)加强保洁队伍建设。根据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工作方式,整合原有保洁员资源,落实合理报酬,明确工作职责,确保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

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围绕“结合调研结果,请你对完善该方案提出好建议”的任务进行分组探究,在形成共识后,学生代表现场打通12345的电话,将调研结果及完善方案的建议反映给政府部门。在这一活动环节中,学生真枪实弹,切身体验参与民主决策的过程,在真正的公共参与中提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达成自觉规范垃圾分类行为,认同共护美丽家园的价值取向。

2.强化观点辨析,实现积极价值引领

面对当今社会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的新变化,以及学生思想活动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的新特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开放的辨析式学习过程,理性面对不同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坚定认识,在探究活动中拓展升华,引领学生认可、信服、坚信根本价值标准”。在“不同决策方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展示两种观点。

观点一:精英决策速度快、效率高,让公民参与决策,会延缓甚至干扰决策形成。

观点二:公民参与决策会延长决策时间,但有助于防止决策“小团体化”,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教师可组织学生对上述观点进行课堂辩论,引导学生发现两种观点的差异,在辨析与对比中感悟到精英决策和民主决策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理性评价两种决策方式的利弊,进而强化学生对民主决策的政治认同和公共参与。通过争议性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在价值辨析、思维碰撞中经历判断、推理、质疑、论证的理性思考过程,最终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3.实施主题模拟,提升公共履践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雅各布·莫雷诺认为,要帮助个人成长、个体发展,需要通过如戏剧情境般的扮演或角色模拟,这样才能让个人真正地认识生活并学习如何解决问题。在教学“民主决策”方式时,组织学生举行“生活垃圾焚烧场所选址”的模拟听证会,将全班学生分成村民、村委会干部、人大代表、市规划局代表、环保专家等若干小组,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在课堂上根据模拟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依次陈述观点并阐明理由,最后听证会主持人进行总结。这样的主题模拟活动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使课堂教学变成“动口、动脑、动手、动情”的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由于模拟情境的真实性,所有参与的学生能在感情上、思想上深刻地体验公民参与决策的意义及民主决策与公民的关系,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公共事务的责任感,提高公共事务的履践能力。

三、活动评价:展示任务成果,互鉴促进成长

除了搞好“活动”、走好“过程”,科学、客观的活动评价也十分重要。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一个必要环节,活动评价对活动型课堂的实施具有导向性意义。在课堂探究任务完成后,及时进入交流展示环节,学生既展示自我、体验成功,又分享智慧、相互鉴别,在展示中评价,在评价中互鉴,在互鉴中实现共同发展。

1.运用多种形式,展示任务成果

成果既包括通过活动最终形成的可见产品,也包括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及形成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班级博客、研究报告、黑板报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施展才能的舞台。学生要在展示过程中学会倾听、对话及反思,通过分享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成果。在教学“民主决策:最佳的选择”时,教师可在学生调研垃圾分类的基础上,由小组派代表展示调研成果。各组之间以科学分析的态度,求同存异,博采众长。课外可联系本市的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在他们的指导帮助下补充、修正有关完善垃圾分类的建议并提交相关部门。

2.在分享中评价,重在素养提升

在核心素养时代,对学生活动的评价,要从新的着眼点出发,坚持“学生为本”,从过去的“分数”为本,转向“素养”为本。要实现这种转变,尤为重要的就是关注学生的行为倾向,也就是要观察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学科思想和方法完成某项任务,从而引发预期的行为表现。[2]在教学“民主决策:最佳的选择”时,最后设计了课外实践性作业。

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是外出踏青的好时候。驾车未免错过沿途的风景,走路却又慢了些,公共自行车或许是不错的选择。

海宁长安镇(高新区)即将设立26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目前,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初步选址已经完成,现征集居民对自行车租赁点选址的建议。广大居民可将建议以文字形式,发送至邮箱451296204@qq.com,也可以向所在社区表达意见。

对此次建议征集,你具体会如何做?

教师根据学生行为表现评价学生理性参与决策的态度、素养和真实水平,并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进行矫正性活动。

总之,在主题式课堂活动设计和实施中要坚持主题为灵魂、话题情境为依托、任务为导向、活动为载体、评价为动力、素养提升为归宿。只有这样的活动设计,才能避免思想政治教学简单灌输、空洞说教的弊端,彰显探究、活动、体验的价值,从而有效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

[1]王薇.活动理论框架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3):44.

[2]李晓东.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思想政治课评价策略[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1):54.

猜你喜欢

民主决策决策垃圾
为可持续决策提供依据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决策为什么失误了
倒垃圾
欧洲参与式预算的目标与模式
努力建设一批新型高校智库 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村务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抗美援朝出兵决策的几点认识
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决策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