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漠”考
——兼论契丹起源地

2017-02-18

北方文物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旗宇文通辽市

李 鹏

“松漠”考
——兼论契丹起源地

李 鹏

契丹 松漠 科尔沁沙地 都菴山

经考证“松漠”是北魏时期对科尔沁沙地的泛称。从东晋建元二年 (344年)起,至北魏太和三年(479年),135年的时间里,契丹在“松漠”中的分布地域,基本没有变化,即今通辽市中部的开鲁县、科尔沁区和科左中旗及周边地区。大黑山是奇首可汗的出生地都菴山。奇首可汗的龙庭,是通辽市的福巨城址。契丹在“松漠”中活动地域的中心,位于通辽市西辽河平原腹地的科尔沁区,这里是契丹真正的起源地。

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割据北方,定都大棘城,史称前燕。在消灭了段部鲜卑后,于东晋建元二年 (344年),攻伐宇文鲜卑。“(宇文)逸豆归拒之。为晃所败,杀其骁将涉亦干。逸豆归远遁漠北,遂奔高丽。晃徙其部众五千余落于昌黎。”①鲜卑宇文部至此散灭,分为三支。一部随逸豆归北走漠北,后投奔高丽;一部被俘后被南迁;残部匿于松漠之间。《辽史》在追溯契丹这段历史时称:“既而慕容燕破之,析其部曰宇文,曰库莫奚,曰契丹。契丹之名,昉见于此。”②自此,契丹作为一支独立的部落,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一、“松漠”界定

关于库莫奚与契丹,在这段历史时期的活动地域,《魏书》分别作了如下的说明,“库莫奚国之先,东部宇文之别也。初为慕容元真(皝)所破,遗落者窜匿松漠之间”③;“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异种同类,俱窜于松漠之间”④。《北史》和《隋书》,均采纳此说。元代的《辽史》也称:“契丹之先,曰奇首可汗,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居松漠之间。”⑤并特别强调“周有天下,不期而会者八百余国。辽居松漠,最为强盛”⑥,“辽起松漠”⑦。

从东晋建元二年(344年)起,至北魏太和三年(479年)止。在长达135年的时间里,“松漠”是契丹见著于史的首个活动地域,是契丹的起源地。

关于“松漠”的地理位置,古今学界尚存分歧。大体可分为三种观点:

其一,将“松”与“漠”分开,视为两个独立的地理区域。如《水经注疏》,“唐置松漠都督,兼松林、沙漠而取名焉”⑧;中华书局校点本《隋书》作“俱窜松、漠之间”,将松漠分开,视为二地,认为“松”是松林、“漠”是沙漠⑨。

(一)“松漠”四界的考证

若弄清此问题,首先应当对这段历史时期库莫奚与契丹共同分布的“松漠”地区之四界进行考订,方可得出结论。

“和龙之北数百里”,说明契丹所居“松漠”的南境,至少应当位于今通辽市奈曼旗的中南部及周边地区。“至弱洛水国南”,表明库莫奚所居“松漠”的南境,大体应当位于今赤峰市翁牛特旗及周边地区。

故可推断,库莫奚与契丹所居“松漠”的北界,大体位于今赤峰市巴林右旗的中南部、巴林左旗的南部、阿鲁科尔沁旗的中南部和通辽市扎鲁特旗的南部等地区。西界大体应当位于今赤峰布林西县南部和翁牛特旗西部一带。

其中,有四部与勿吉国相邻近。

故契丹古八部中的伏弗郁、匹絜、何大何和羽陵等部的东界,大体应当位于今兴安盟科右中旗的南部、吉林省西北部的长岭、乾安及通榆一带。

(二)“松漠”与科尔沁沙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松漠”,应当是北魏时期对科尔沁沙地的泛称。

二、契丹在“松漠”中的分布地域

北魏时期,库莫奚与契丹古八部在“松漠”中分布的地域,大体如下:

1.库莫奚,沿西拉木伦河南北两岸驻牧,在今赤峰市的翁牛特旗、巴林右旗中南部、巴林左旗的南部、阿鲁科尔沁旗的中南部等地。东与契丹为邻。

2.伏弗郁部、匹絜部、何大何部、羽陵部,大体应当位于今兴安盟科右中旗的南部和吉林省西北部的长岭、乾安及通榆一带。东与勿吉临近。

3.契丹与古八部中其他各部,大体分布在今通辽市的扎鲁特旗南部、科左中旗、开鲁县、科尔沁区、科左后旗和奈曼旗的中北部等地。其中的契丹,位于这个区域的西部,与库莫奚为邻。

在契丹与库莫奚所结成的“松漠军事同盟”中,彼此也是各有分地。“契丹国,在库莫奚东”,分别从事畜牧业生产活动。

若说六月之战,因北魏军队攻击突然,位于库莫奚之东的契丹,增援不及,未能参战,尚有情可原,然七月库莫奚所发起的绝地反击,契丹还未参战,则大有见死不救之嫌了。契丹既未被动接敌,又未自动参战,除分地不同外,也可反映出当时所谓的“松漠军事同盟”,只是形同虚设,徒有虚名罢了。

因此,从东晋建元二年 (344年)起,至北魏太和三年(479年),在135年的时间里,契丹在“松漠”中分布的地域,基本没有变化,即今通辽市中部的开鲁县、科尔沁区和科左中旗及周边的地区。

三、都菴山与龙庭

本文谨采纳田广林先生的观点,将奇首可汗活动的时间,大体设定在东晋建元二年(344年)前燕破灭宇文鲜卑,至北魏登国三年(388年)之间。对奇首可汗在“松漠”中两个重要的活动地点,即“都菴山”和“龙庭”的地理位置,加以考证。

(一)都菴山与大黑山

都菴山上会留有奇首可汗的什么遗址?时过数百年,阿保机又是如何能够确定其就是奇首可汗所留下的?是何种类型的遗迹,会让阿保机能够去“抚摸”和“徘徊顾瞻”呢?是遗迹的什么内容,会激起阿保机内心强烈的共鸣,“而兴叹焉”?

若以房屋遗址推论,阿保机并不可断代为奇首可汗所用,况且契丹早期,毡帐为家,也不可能在山上筑建房屋。若以墓葬遗址推论,除无法断代外,亦不可能位于山顶之上。若以碑文或岩字推论,则契丹早期并无文字。那么,答案只能有一个,就是前人所遗留下来的岩画,并且极有可能是人物题材的岩画,才可以合理地解释阿保机在面对遗迹时的一系列动作。人物岩画或许是破解都庵山秘密的关键。

大黑山山脉,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查布嘎吐西南约3公里,西距哈黑尔河直线距离约53公里。此山系大兴安岭东南麓向科尔沁沙地突出部山体的南段,自古就是连接两地的重要通道。在海拨约300米的大黑山主峰东坡,距山脚约200米处的山腰上,刻有大量的人物岩画。

图一 大黑山大型人面岩画

关于岩画的年代,可从大型人面像髡发的形制上,加以分析。

纵观辽以前,曾经在该地区相继出现的各民族中,辫发的习俗,则更加普遍。

通过对大黑山与哈黑尔河之间的方位与距离关系,以及大型人面岩画与周边辽代遗址和遗迹的分布形态,进行综合的分析后,笔者认为大黑山就是都菴山。大黑山岩画中的人物形象,或许就是后来木叶山的二圣及八子像原型之出处。

(二)福巨城址与龙庭

此三条史料,可大体勾勒出奇首可汗生平主要的活动轨迹。

据此,笔者进一步认为,契丹在“松漠”中活动地域的中心,就位于通辽市西辽河平原腹地的科尔沁区,这里才是契丹真正的起源地。

注 释:

② 《辽史》卷63,中华书局1974年,下同,第949页。

⑥ 《辽史》卷70,第1125页。

⑦ 《辽史》卷33,第383页。

⑧ 〔北魏〕郦道元注、宜都杨守敬纂疏、门人枝江熊会贞参疏:《水经注疏》卷14。

⑨⑩景爱:《平地松林的变迁与西拉木伦河上游的沙漠化》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第4期。

〔责任编辑、校对 王孝华〕

李鹏,男,1967年生,内蒙古民族大学文物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副教授,邮编 028043。

K246.1

A

1001-0483(2017)01-0086-07

猜你喜欢

中旗宇文通辽市
王舒作品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圆上的点
古惑仔
城市蒙古族饮食结构变迁现状及原因——以通辽市为例
通辽市音乐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宇文老师
修电脑
转变形式让党课“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