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我国发展审计职业化的认识
2017-02-17李尧尧
李尧尧
摘要:本文论述对我国发展审计职业化的认识。审计团队的建设是审计发展的重心,积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审计团队的职业素养;另外一方面,也能更有效的提升整个审计行业的职业高度。当前,促进审计职业化已成为中国审计制度改革和完善的重要内容,是保障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现代审计体制的客观需求。
关键词:我国;审计职业化;审计人员;职业化;认识
2004年在《审计署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审计机关人才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实行审计职业准入制度、促进审计队伍职业化建设”。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中,三项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
上述决议充分说明了我国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已提上重要日程,并且迫在眉睫。推进审计人员职业化,对于确保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审计工作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它也可以为审计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审计职业朝着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一、審计职业化现状
职业化一般是指在特定岗位的人员能够胜任工作职责的全部内容和过程。它通常包括以下三个特征:首先,它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其次,有一个行业协会来代表和服务从业人员;最后,通过职业道德规范来维护职业的诚信与客观。
要探索审计职业化的发展,就要准确了解当前的现状。目前我国审计职业化现状中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
(一)管理模式
审计机关有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两种,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在职位分类没有得到很好落实的情况下,一般审计人员都是按综合类进行管理。由此导致审计人员在级别、升迁、待遇、离退上与公务员并无二致,同时也受到公务员行政限定方面的严格约束,从而导致优秀的审计业务人员未必能获得职务上的晋升。这种行政式的管理,无视业务能力的方式,严重地影响审计人员的积极性。
(二)独立性
虽然《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规范文件中均强调审计独立性原则,但在我国的现状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往往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很多时候审计机关在人事和财务上均受制于同级单位,加上上级审计机关对相应层级审计机关的指导及制约力度有限,致使审计独立性丧失。
(三)胜任能力
目前审计机关的人员在专业技能上以财会、基建类为主,缺乏其他专业领域的人才。而在国际审计领域,目前对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方面的要求,包括会计、审计、经济、金融、统计、信息技术、工程、税务、法律、环境事务等其他领域的知识,以有效履行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责。此外,目前审计机关的审计方法以传统的手工翻阅账簿为主,对计算机辅助审计、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少。
(四)业务规范
审计机关的业务工作流程基本都依照《审计法》、《内部审计准则》等条例规定进行。在质量上,不同审计机关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审计报告的关注点虽各不相同,但重点往往停留在财务方面。
二、推动审计职业化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审计正处在一个“半职业化”的情况下,虽然具备部分职业化特征,但表现较弱或不完整,职业化发展依旧任重道远。作为审计机关,要有效履行监督职责,充分发挥改善作用,必须大力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特别是在审计机关当前面临着诸多制约的情况下,更加迫切需要通过审计职业化来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队伍。
(一)审计职业化有利于加强人员管理
审计人员行使监督权并提供改善建议,如果管理模式上出现问题,极有可能导致监督不实甚至谋私的情况,带来负面的影响和后果。因此,通过审计职业化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切实要求审计人员严格依照规则制度办事、工作严谨细致、自身清正严明,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
(二)审计职业有利于保障胜任能力
如果按照一般公务员的任用标准,往往会侧重于公务员基础知识的考核,并不能有效满足审计业务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导致不能很好的胜任审计工作。审计职业化要求审计人员除具备一般公务员的基本知识外,还应具备与审计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同时,在职业素养上,要求具有较好的学习、创新能力,并鼓励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通过良好的工作实践经历,不断提升审计业务的职业胜任能力。
(三)审计职业化有利于调动审计人员积极性
审计工作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如果依照一般公务员的行政限定,即无法保证优秀人员得到职务上的晋升,也不利于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个优秀的审计人员,未必能成为一个称职的行政领导干部,当优秀的审计人员晋升为行政领导干部时,极有可能造成能力错位,反而无法发挥其真正的才能,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度浪费。通过审计职业化,可以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合适的晋升途径,从而为审计职能有效发挥作用,审计人员充分施展才华,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审计职业化有利于审计队伍稳定和壮大
由于审计工作非常依赖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所以一个成熟的审计人员需要经过长期的业务实践来锻炼,是审计机关非常宝贵的资源,同时也是其他单位,如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中介事务所高薪挖角的对象。如果依照目前公务员的管理模式,极易造成审计人员的流失。审计队伍不稳定,必然难以发展壮大。通过审计职业化,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形成可预期的职业发展规划,从而有效提高审计队伍的稳定性,并不断发展壮大。
(五)审计职业化有利于职业信仰的养成
审计职业化可以培育审计人员对公正的信仰和对法治的信赖。在审计业务中,审计人员应该始终秉承对客观、公正的追求,这也是审计业务结果能够被人们信赖的基础,是审计的生命线。应该尽可能让审计的法治精神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将客观、公正融入到审计人员的职业信仰中,成为每一个审计人员的自觉行为。
(六)审计职业化有利于适应未来发展趋势
经过不断的发展与实践,现代审计已不仅仅是单纯看账、查账的传统方式,而是更加趋向于对单位各业务层面进行真实性、公允性、合规性等方面的独立、客观评价。审计人员的技能要求,也从以往的单一向多元化、复合型发展。展望未来,审计的发展更是一个“信息化”、“大数据”的时代。通过审计职业化,可以使审计人员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促使审计机关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
三、对审计职业化的实施建议
推进我国审计职业化建设将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审计职业的方方面面。我国的审计职业化实施可以借鉴国际上通行的先进制度和经验,逐步推进。从实施内容上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职务层级进行设置
在审计业务中,依据工作内容和业务环节的不同,对职务的类型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科学合理的设置审计职务的不同层级非常必要,也是推动审计职业化的实施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职业准入与退出机制
审计是一个对专业性有着较高要求的职业。在实施审计职业化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出一套程序,对选任审计人员的职业条件(如知识、技能、经验、资格认证等方面)进行审查并定期考核。对不符合审计职业条件的审计人员,则应建立退出机制,将不合格人员淘汰出职业队伍。
(三)建立适当的职业准则
在实施审计职业化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建立“质量评估制度”、“职业道德规范”等准则,以完善对审计人员的职业督导,从而提升服务治理和执业水平。这些准则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来进行制定和监督,拥有独立的行业协会对有效实施审计职业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建立激励机制和职业保障
審计职业化应当从制度上保障审计人员的权利和地位,建立起有效的职级晋升、撤离和薪酬标准,激励审计人员不断提升执业能力。除正常工作变动外,如果不经法定事由或法定程序,不得擅自免职、撤离、辞退和处分审计人员,以提供充分的职业保障。
(五)建立培训体系
应当建立一套适合于审计从业人员的持续培训机制,以便不断的提高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业务实践和职业技巧,从而加强对审计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培训应注重运用案例教学、模拟实验等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四、推进审计职业化的要点
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从具体的推进方向及要点方面,可以从以下几处入手:
(一)审计机关垂直化管理
针对审计规范的推广和执行,由于地区的差异,往往难以标准化。如果进行审计机关的垂直化管理,通过自上而下的执行,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同时,该模式可以有效加强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指导和监督,从而为推进审计职业化提供重要动力。
(二)细化审计职位分类
审计业务的对象存在领域广、内容多、目标大等特点,涉及财务、合规、基建、离任、合同等方方面面,审计人员除了要具备基础的审计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掌握会计、经济、金融、统计、信息技术、工程、税务、法律、环境事务等其他领域的知识。因此,要推进审计职业化,就要求在审计机关进行职位的设置,并进一步细化分类。
(三)权责保持一致
在审计业务中,强调审计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制,并加强审计的地位和独立性。对审计项目负责人建立任职资格制度,以保障审计业务的质量。
五、结束语
审计职业化不是审计人员的个人职业问题,而是事关我国审计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要积极借鉴国际上推行审计职业化制度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特点,制定有中国特色的审计职业化制度框架。在推行过程中,应选择部分省市进行审计职业化试点,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行,形成完善的机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莉.审计职业化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M].江苏省沛县审计局,2016.
[2]佚名.国家审计的发展需要以职业化为保障[J].百度文库,2009.
[3]范超群.推进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初探[J].审计与理财,2016(3).
[4]李昶.推进国家审计职业化建设研究[J].教育审计,2016(4).
[5]熊仁辉.浅析新常态下的审计职业化[J].审计署,2016(3).
[6]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M].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