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制造业服务因素:理论、实证与建议

2017-02-17梁敬东霍景东

财会学习 2017年3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影响因素

梁敬东+霍景东

摘要:制造业服务化本质是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本章从产业融合的视角分析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从企业战略决策基础模型推到制造企业服务导入战略的相关因素,并借鉴相关研究提出假设。利用1995-2009年主要制造业国家的投入产出数据,对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的宏观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发现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服务业相对生产率、经济自由度、人力资本水平、创新能力、制造部门进口比重等对制造业服务化产出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相对融资成本、相对税收成本、制造业附加值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依赖程度则对制造业服务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产业融合;制造业服务化;影响因素

一、基于产业融合的制造业服务化动力机制分析

从产业视角来看,产业融合是以数字融合为基础,为适应产业发展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Greenstein et al. 1997)①,或者是通过技术革新和放宽限制来降低行业间的壁垒,加强各行业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 (植草益,2001)②。从产品视角来看,产业融合是通过采用数字技术后以前独立的产品的汇合或功能的统一 (Stieghtz Nils,2003)③,产品视角的融合,可以分为替代性融合与互补性融合。

从产业融合的动力来看,包括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消费者追求更加方便、快捷、高满意度并且低成本满足需求的方式)、重大技术创新(重点是通讯与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产品、服务和协议的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提高了各类资源的共享程度、通用化程度)、政府放松经济性管制和企业竞争压力加大等方面(见图1)。

制造业服务业化本质是制造和服务的融合,是一种商业模式创新,根据产业融合的动力模型,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的因素主要有:

(一)消费者需求变化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会导致整个产业链的变化,也会带动企业行为的改变。随着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和层次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追求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多样化,并要求消费便捷性、便利性,单纯的产品或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二)全球范围内竞争加剧

随着交通、信息技术的进步,资源和要素在全球配置的可能性和便利性大大增强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大幅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可贸易程度大幅提高,地方保护、区域性垄断被打破,企业的边际利润下降,推动了企业采取服务化战略。

(三)全球价值链重心转移

“微笑曲线”理论说明,随着全球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产品的价值环节向产品的两端转移,产品前端的创新研发、品牌、设计和产品后端的售后服务、市场、物流等环节占据了价值链的大部分。以汽车产业为例,当汽车工业进入发展时期,单纯的汽车制造投资回报率大约为3%—5%,而围绕汽车的服务投资回报率高达7%—15%。随着制造环节利润的降低,利润向微笑曲线的两端转移,企业为了获得可持续利润,迫切需要向上游或下游的服务环节转移,一些企业甚至将制造环节剥离,转而发展服务业务。

(四)技术进步

技术创新在资源整合、市场开拓、企业管理、营销模式、咨询服务等领域的应用,引发制造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理念和产业格局的变革,带来产业体制创新、经营管理创新和产品市场创新。而信息技术具有高渗透性、带动性、倍增性、网络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改变了服务产品无形性、不可存储性、生产和消费同时性等传统属性,使得服务变得有形化、可存储、可贸易,极大地促进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联性和协同性。

(五)获取竞争优势

企业服务化战略转型是为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一般来讲,通过服务获得的竞争优势通常具有持久性和不易被模仿复制性,在产品中植入服务,可以增强客户粘性和忠诚度,降低营销成本,以便在环境改变导致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变化时,保持企业竞争优势。

二、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的具体因素和基本假定

根据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和企业决策行为的基本结论,结合制造业服务化的特点和相关研究,找出影响制造业服务化的具体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具有高渗透性、带动性、倍增性、网络性和系统性的特点,能够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在服务化过程中,对个人客户来讲,制造业服务化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实时采集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以提供针对性更强、体验性好的服务。对企业客户来讲,关键是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需要实时收集产品服务系统的运行状态和用户信息反馈,如罗尔斯-罗伊斯利用信息系统实时监测飞机发动机的运行状态。

假设1:制造业信息化对制造业服务化战略导入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即信息化水平越高,制造业服务化系数越高,反之亦然。

(二)生产性服务业依赖程度

生产性服务是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重要支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制造业服务化,但是随着生产性服务水平的提升,如果市场上有符合企业特定的需求服务,那么企业更倾向于以整合运营商的角色来实施制造业服务化,即购买或外包服务,而不是企业自身生产服务。因此,基于投入产出的生产性服务业依赖程度与制造业服务化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

假设2:服务可获得性对制造业服务化系数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这取决于服务支撑和抢占市场,这两个因素哪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三)人力资本水平

人才是制造业服務化转型的关键,能够低成本获得特定的制造服务系统人才,无疑会大大促进制造业服务化战略。制造业服务化需要“一精多专”的复合型人才支撑。

假设3:经济体系中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制造业服务化战略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即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制造业服务化系数越高,反之亦然。

(四)相对融资成本

资金是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支撑要素,但是由于服务业务以无形资产为主,缺少抵押物,在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中,融资的难度大,成本高。因此,相对融资制造业较高的融资成本会阻碍制造业服务化进程。

假设4:相对融资成本对于制造业服务化且有负向影响作用,即相对融资成本越高,制造业服务化系数越低,反之亦然。

(五)相对生产效率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的重要因素就是通过产品服务系统获得稳定、高边际利润的收入,尽管通过服务化可以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和顾客忠诚度,但是如果服务部门的生产率远远低于制造部门,那么服务化系数会降低,因为服务部门的低生产率会抵消差异化优势、顾客忠诚度提升带来的收益。

假设5:服务部门相对生产率对制造业服务化强度具有正向作用,即服务部门的生产率或者相对制造部门的生产率越高,制造业服务化系数越高。

(六)创新能力

知识资源的可获得性是由一国的创新系统决定的,一国的创新能力越强,知识资源的种类越丰富,特定知识资源越容易获得,或者说企业获得特定知识资源的成本越低,对制造业服务化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假设6:创新能力对制造业服务化强度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即国家创新能力越强,制造业服务化系数越高,反之亦然。

(七)相对税率

很多国家制造业和服务业适用的税收制度不同,如我国在营转增值之前,制造主要适用增值税,而服务业则适用营业税,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税基、税率都不同,所以制造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的税收负担就会有所差异。税收负担在某种程度上讲就是成本,因此,当服务部门的税收负担高于制造部门时,制造业服务化就会被抑制。

假设7:相对税收负担对制造业服务化具有负向影响作用,即服务业部门税收负担相对制业造部门越高,制造业服务化系数越低,反之亦然。

(八)交易成本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交易成本是经济效率的净损失,交易成本升高很可能会抵消制造业服务化的收益。

假设8:交易成本与制造业服务化强度成反比, 即经济体系交易成本越高,制造业服务化系数越低,反之亦然。

(九)行业竞争程度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制造产品的贸易程度不断提升,其他国家的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本国市场,这给本国制造业的冲击很大。来自不同国家产品的竞争势必会挤压本国企业的市场空间,进而降低企业经营绩效。在强大竞争压力的趋势下,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巩固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行业竞争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刺激制造业采取服务化战略。

假设9:行业竞争程度与制造业服务化强度成正比, 即行业竞争程度越强,制造业服务化系数越高,反之亦然。

(十)制造业盈利能力

制造业附加值或盈利能力客观上为制造业服务化创造了条件,但是从动力视角讲,如果制造业附加值率、盈利水平高,再加上服务化可能带来的“服务陷阱(service paradox)”(Neely,2008),会抑制制造业服务化动力,进而降低服务化系数。也就是说,制造业附加值率高制造业服务化系数并不一定高,因为高附加值率提供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基础能力,但也抑制了制造业服务化的动力。

假设10:制造业附加值率对服务化强度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这取决于能力促进和动力抑制,这两个因素哪个因素起主导作用。

三、变量选择和量化

(一)制造业信息化水平

制造业信息化的效果很难找到适宜的指标和数据衡量,因此本文使用投入数据来衡量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具体来讲,用投入产出数据中制造业对信息化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投入(主要包括办公设备和计算机(Office machinery and computers)、无线电、电视和通信设备(Radio, television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apparatus)、计算机相关服务(Computer and related services)、通信服务(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占总投入的比重来衡量,根据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提供的使用表(Use table)计算获得。

(二)生产性服务业依赖程度

制造部门i的生产性服务投入系数可表示为:,其中,Xij表示产

业i购买的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品j的数量,j为交通运输及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生产性服务部门;Yi表示i部门的全部投入,包括固定资本折旧和人力,使用全球投入产出数据(WIOD)提供的各国使用表计算获得(表1)。

(三)人力资本水平

鉴于制造业服务化主要是提供知识密集型服务,需要高技能劳动力支持,所以许多实证分析中大多围绕高等教育来衡量人力资本水平,但是使用高等教育规模来衡量人力资本水平也有一些缺陷,那就是教育并不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充分条件。因此,本文利用劳动力中高技能劳动力占比来衡量经济体系的整体人力资本水平,根据全球投入产出数据(WIOD)提供的各国产出就业表(output and employment)计算获得。

(四)相对融资成本

目前没有统一的相对融资成本的衡量指标和数据,本文利用服务业金融依赖系数和制造业金融依赖系数的比来衡量服务业相对融资成本,使用全球投入产出数据(WIOD)提供的各国使用表计算获得。

(五)相对生产效率

相对生产率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和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比④,根据全球投入产出数据(WIOD)提供的各国产出就业表(output and employment)計算获得。

(六)创新能力

衡量创新能力有产出法和投入法,本文使用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衡量创新能力,数据来自世界银行(World Bank)提供的WDI data(2011)。对于部分国家一些年度缺失数据,本文根据历史增长规律利用线性增长法进行了估算。

(七)相对税率

税收负担仍然用相对实际生产税率来衡量。某行业的实际生产税率等于生产税净额除以总投入,某工业行业相对税率等于行业实际生产税率除以服务业生产税率,使用全球投入产出数据(WIOD)提供的各国使用表计算获得。

(八)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是一个综合概念,本文拟用经济自由度指数来衡量交易成本,经济自由度指数越高代表交易成本越低。经济自由度指数(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来自《华尔街日报》和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年度报告,其根据贸易政策、政府財政开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货币政策、资本流动和外国投资、银行业和金融业、工资和物价、产权、规制、非正规市场活动自由度综合而成,数据来自美国传统基金会(http://www.heritage.org)提供的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1995-2013)。(见表2)

(九)行业竞争程度

一般衡量行业竞争程度使用产业集中度,但是产业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产业集中度并不适用,本文使用进口产品占总使用的比重来衡量行业的竞争程度,使用全球投入产出数据(WIOD)提供的各国供给表计算获得。

(十)制造业盈利能力

制造业盈利能力。由于制造业的净利润水平不可得,因此利用制造业附加值率来衡量制造业盈利能力,使用全球投入产出数据(WIOD)提供的使用表中现价增加值(Value added at basic prices)和现价总产出(Output at basic prices)计算获得。

(十一)制造业服务化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表来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指数,以衡量制造业服务化强度,某制造业部门i的服务化系数为,

其中,Sij表示产业i提供的服务产品j的数量,Xij表示产业i使用中间投入品j的数量,Yi表示i产业的全部产出,包括工业、农业、服务业的最终产出,Zi表示i产业的全部投入,包括所有购买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的中间投入以及固定资本投入和人力投入,j为贸易维护和修理服务、零售服务、酒店及餐饮服务、交通运输及旅游代理服务、邮政和电信服务、金融中介服务、不动产服务、机械和设备租赁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研究和开发服务、商务服务、教育服务、俱乐部服务和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等服务产品。根据全球投入产出数据库(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WIOD(http://www.wiod.org))提供的各国投入产出表的使用表(supply table)、供给表(use table)可以计算出制造业产出服务化系数和投入服务化系数(表3)。

(十二)时间和国家的选择

鉴于制造业服务化主要从上世纪90年代逐步发展,我们选择1995-2009年作为时间跨度;而美国、德国、日本、芬兰、意大利等发达国家是典型的制造业服务化国家;而且尽管发展中国家,如中国、泰国等国家的制造业规模较大,但是主要是以代工为主,制造业服务化特征并不明显,因此我们没有选择这些国家,最终选择了14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国家进行回归分析。⑤

四、实证回归与结论

(一)回归方程

根据理论分析和数据分析,建立回归模型:

psii,t=a0+a1iii,t+a2siii,t+a3thri,t+a4 fii,t+a5 proi,t+a6rdsi,t+a7tii,t+a8iefi,t+a9isi,t+a10vasi,t+εi,t(1)

其中psi为制造业服务化系数,ii为制造业信息化系数,sii为生产性服务依赖程度,thr为经济高技能劳动投入占比,fi为相对融资成本,pro为相对生产率,rds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ti为相对税收负担,ief为经济自由度指数,is为制造产品进口比重,vas为制造业附加值率,t∈[1995,2009],i=1,2…,14,分别表示14个样本国家,a为系数,ε为误差项。

(二)回归结果

由于我们选取了主要代表性国家,而时间选取了1995-2009年的数据,为了推断总体,在进行面板数据分析时,选取截面固定效应,而对时间采取随机效应来估计,同时也给出截面随机效应的结果,以便对比。式(1)的估计结果见表4。

(三)主要结论

根据表4的回归结果,Adjusted R2 =0.9469 F-statistic=144.21,回归方程总体显著;其中ii、pro、rds、ti、ief、vas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而sii在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thr、fi在2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is不显著。

1.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与制造业服务化系数成正比,无论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ii的系数都为正,分别为0.17835、0.00593,而且都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这一结论支持了假设1。

2.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依赖程度与制造业服务化系数成反比,无论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sii的系数都为负,分别为-0.02662、0.02695,而且都在1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说明如果市场有合适的提供主体,企业更加倾向于购买服务,这一结论呼应了假设2。

3.经济高技能补偿比例与制造业服务化系数成正比,无论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thr的系数都为正,分别为0.00608、0.00593,但仅在2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这一结论支持了假设3。

4.相对融资成本与制造业务服务化系数成反比,无论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fi的系数都为负,分别为-0.00117、0.00119,而且都在20%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这一结论支持了假设4。

5.相对生产率与制造业服务化系数成正比,无论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pro的系数都为正,分别为0.06145、0.05818,而且都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这一结论支持了假设5。

6.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与制造业服务化系数成正比,无论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rds的系数都为正,分别为0.01291、0.01226,而且都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这一结论支持了假设6。

7.制造业相对税收负担与制造业务服务化系数成反比,无论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ti的系数都为正,分别为0.01533、0.01404,而且都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这一结论支持了假设7。

8.经济自由度系数与制造业服务化系数成正比,无论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ief的系数都为正,分别为0.00086、0.00088,而且都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这一结论支持了假設8,即交易成本越高,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越低

9.制造产品进口比重与制造业服务化系数成正比,无论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is的系数都为正,分别为0.00091、0.00504,但是不显著。

10.制造业附加值率与制造业务服务化系数成反比,无论是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模型,vas的系数都为负,分别为-0.16345、-0.15771,而且都在5%的置信水平下显著。

五、政策建议

(一)建立一体化的产业政策体系

一是树立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确立了以制造业代工为主的国际贸易模式,并由此带来了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也成为全球重要制造基地。但是,在全球进入服务经济时代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远低于50%,服务业发展不足阻碍了制造业转型和消费升级。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在消费全过程中相互渗透,制造业拉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推动制造业升级,两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边界越来越模糊。在现代经济体系中,仅依靠制造或服务,经济发展质量无法改善,消费者需求无法满足。因此,从发展战略上,既要重视制造业发展,也要重视服务业发展,通过发展一体化解决方案,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

二是建立一体化的产业政策体系,降低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交易成本。一是完善税收制度。对于间接税,加快营改增步伐,尽快在全国范围、服务业全领域实行,无论是制造企业整合服务,还是服务企业整合产品,都能抵扣进项税额;并在税率设计上,要向生产性服务业倾斜,适当降低软件信息、融资租赁、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中主要服务业务税率;而且对于产品、服务混合经营,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企业,要根据其业务范围,实用最低税率。对于所得税,将服务外包领域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优惠政策,扩展到工业设计、检验检测、融资租赁和整体解决方案等行业;同样,对于产品、服务混合经营,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企业根据其业务范围,实用最优惠所得税税率。二是完善融资服务体系。成立政府公益性经济发展担保中心,并建立风险补助金制度,充实担保机构风险补偿专项储备基金,解决制造企业发展服务业务、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融资难题。针对工程装备产品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需要融资租赁支撑的发展趋势,要加强融资租赁立法,建立适度、透明的监管体系,加快建设融资租赁产权登记中心和产权交易中心、完善融资租赁同业拆借市场,推动融资租赁业的发展。三是完善科技支持政策体系,在加大对技术支持力度的基础上,要加大对制造、服务企业流程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软性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制造和服务融合发展。

三是加强行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关键是以满足客户在某个特定事项的所有需求,这涉及到一些行业和产品之间的融合,如在提供以绩效为主的提供物时,要占用大量的资金,需要融资租赁服务的支持。然而,我国的金融、商务、制造、信息、研发、通信等产业的行业主管部门不同,各主管部门都从各自的视角制定了相关产业的支持、监管政策,这些产业在相互融合为客户提供价值时受到各种限制,制约了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发展。因此,要从客户需求的视角整合行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制定相互协调融合的行业监管、支持政策,形成合力,推动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发展。

(二)要加快推进两化融合,强化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

信息技术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黏合剂”,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驱动力。《中国制造2025》提出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高重点行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方案设计、开发、综合集成能力;鼓励互联网等企业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等创新模式,积极发展对产品、市场的动态监控和预测预警等业务,实现与制造业企业的无缝对接,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因此要大力发展行业性、区域性、产业链协同等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提供工业设计、在线管理、电子商务、信息情报等方面的服务,创造条件,将信息技术融入到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和产品性能之中,大力发展数字制造、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以及增量制造,提高制造的敏捷性和柔性,为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提供可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同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为用户提供自动化生产线、系统集成、远程监控等服务。

(三)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高服务业效率

一是推动服务业创新,做实服务业。完善服务业收益获取模式,建立基于价值创造的收益获取模式,而建立基于价值创造的收益获取模式的核心是减少政府对于金融、房地产、通信、交通等的保护,建立公平、透明的市场体制;加大服务业研发创新力度,提升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和制造业研发相比,服务业研发的内容非常广泛,它涵盖了技术性的R&D、人文社会科学的R&D,甚至包括流程和组织构架的研发,而且往往是产品、过程、组织研发交互进行,这就加大了服务业创新的力度,也加大了政府识别服务业创新的难度。因此,要从更加宽泛的视角去认识服务业研发,同时要加大税收、财政、科技专项的支持力度。

二是培育新兴服务业态,完善制造业服务化生态。从制造业服务化的重点来看,企业主要提供安装、维修、培训、设计、系统集成、工程总包、软件开发、租赁等服务。其中,有91%的受访企业为客户提供产品安装和操作服务,88%的受访企业提供包括远程检测与诊断的维修服务,65%的企业提供培训和设计咨询服务,仅有28%的企业为客户提供系统集成、整体解决方案或交钥匙工程服务(图2)。然而,长期以来,我国重视制造业的发展,优惠政策向制造业倾斜,高新技术企业中并不包括现代服务业企业,这样导致现代服务业企业并没有得到制造业的待遇,导致现代服务业创新能力不强。《中国制造2025》明确要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把高技术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全部纳入高新技术产业的范畴,给这些产业研究开发给予支持,而且要根据现代服务业研究开发的特点,给予特殊的政策。同时,制造业服务化会衍生出IT技术系统解决方案、3D虚拟仿真设计、融资租赁业务、逆向信贷等新兴服务业态,要加大支持力度。

(四)完善教育培训体系,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产品服务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是依托高新技术以及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制造企业导入服务的过程中,面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金融租赁、在线维护、研发设计、成套集成等高端服务,面向转型工程中新的商业模式(安筱鹏,2012),要求供应商既要对自己的产品设备的特点、工艺流程、生产布局以及项目管理等有深入的了解,还要精通现代服务理念、服务模式。同时由于服务具有无形性、同步性、异质性和不可储存性,需要从业人员有良好团队协作能力和服务意识、良好的沟通应变和实践技能。但是,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还是培养面向制造业或服务业的专业人才,还没有高等学校设立制造服务化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计与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需求相脱节。因此,我国应调整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和教育模式,大力发展实训基地,为制造业服务化提供合适的人才。同时,企业要制定符合自己特点的人才培养计划,并制订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制度、措施和机制,为服务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注释:

① Greenstein Shane, Khanna Tarun. What does industrial convergence mean? in: David B.Yoffe. 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7.

②[日]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第2期

③ Stieglitz,N. Digital Dynamics and Types of Industry Convergence: the Evolution of the Handheld Computers Market in the 1990s and Beyond. In:The Industrial Dynamics of the New Digital Economy ed. J. F. Christensen and P. Maskell, Cheltenham: Edward Elgar,2003

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通过服务业总产出除以服务业从业人员计算而得,制造业劳动生产率通过制造业总产出除以总从业人员计算而得。

⑤这些国家包括: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丹麦、芬兰、法国、意大利、日本、墨西哥、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美国。

参考文献:

[1]Greenstein Shane, Khanna Tarun. What does industrial convergence mean? in: David B.Yoffe. 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7.

[2] [日]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2.

[3]Stieglitz,N. Digital Dynamics and Types of Industry Convergence: the Evolution of the Handheld Computers Market in the 1990s and Beyond. In:The Industrial Dynamics of the New Digital Economy ed. J. F. Christensen and P. Maskell, Cheltenham: Edward Elgar,2003

[4]安筱鵬.制造业服务化路线图:机理、模式与选择[M].商务印书馆,2012.

[5]黄群慧,霍景东.全球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数据的实证分[J].经济管理,2014,1.

[6]黄群慧,霍景东.产业融合与制造业服务化:基于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多案例研究[J].财贸经济,2015,2.

[7]黄群慧,霍景东.中国制造业服务化的现状与问题——国际比较视角[J].学习与探索,2013,4.

(作者单位:梁敬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霍景东 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影响因素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旅游经济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