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任务驱动课堂,静待彼岸陌上花开

2017-02-17周蕾

考试周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初中教学信息技术

周蕾

摘 要: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这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循序渐进地探究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由傳统的教与学关系转变为引导者与实践者,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的。文章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就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任务驱动法作相关探讨,旨在创新教学设计,优化课堂结构,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初中教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曾说:“单纯以知识传授和接受为目的、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的教学是低水平的教学。”鉴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与基本技能已成为值得教师深思的一个重要课题。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将任务驱动法的功能与优势与信息技术教学相结合,必将让信息技术课堂焕发新光彩。

一、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优势

1.有利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传统课程以教授知识框架为主,教学方法呆板沉闷。知识内容呈现为网络拓扑型结构的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课程,这使得信息技术教学不需要按部就班,可以随意选择教学的切入点。然而选择何种方式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进行建构知识也就造成信息技术教学难以把握的困境。良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过程的干预和影响是深远的,采用任务驱动法组织教学,教学活动围绕具体的任务进行展开实施,学生学习目的明确,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在处理具体的任务时,学生需要合理整合知识与资源,自主探究结合合作讨论,进而逐步突破完成任务。在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学习目的明确,使学习能力与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摆脱传统的呆板沉闷的教学模式,而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合作交流。

2.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填鸭式的教学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心理,不肯主动思考,积极动手。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教学过程由一个个具体而有趣的任务组成,学生在思想上有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围绕具体的任务展开学习,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并且有更多的时间探究实践,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需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彻底激发。当全部或部分完成特定的任务时,获得成功的喜悦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

3.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是按照教学大纲给出的教学目标进行总体规划与设计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化作一个个具体而有趣的任务,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对构建知识与操作技能有直观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师事先规划的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及时给予教学指导。

4.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完成教师制定的各种任务,学生需要将旧知与新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时还要借助因特网等方式获取其他信息来辅助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与他人交流讨论,合作学习,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又是综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这是今后步入社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

二、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如何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激发学生探究新知是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的第一要务。通常将复习旧知设计成为引入新课的桥梁,在真实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进而提出本堂课的新任务。教师在设计时尽可能创设真实的情境,真实的任务,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初中信息技术》教科书中第三章第5节《制作封面和封底》为例,为了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课程的导入是让学生回忆整个第三章制作书的全过程,进而提出问题:“为了要使作文选《生命的拔节》成功发行,我们还需为作文选制作什么,让它以美丽的装帧进入书店?”因为第三章以利用Word制作一本作文选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学生在回顾对卷首语、目录、正文的制作后,答案“制作封面和封底”自然脱口而出。在学生将作文选《生命的拔节》所有组成要素完成串联起来后,教师展示本堂课要制作的《制作封面和封底》范例图片,进一步提出问题:“面对范例图片,利用Word有哪些操作你已经可以实现?”学生纷纷举手,“页面设置”,“背景的设置”,“图片的导入”,“文本框的插入”。教师在对学生回答给予肯定和表扬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如何制作作文选的书脊?在Word中如何绘制十字星?装饰的竹林和竹笋是图片吗?若隐若现的五色花怎么制作?”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出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质疑问难,并及时观察学生的反应,了解学生的爱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提出新课的任务。通过这样的方式,既保持学生的好奇与兴趣,又让学生更乐于参与任务驱动的教学。

2.分析任务,展开探究。

在引出任务后,教师并不需要急于讲解,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给予学生机会并鼓励他们探究与尝试。当学生遇到困难,无法继续的时候,教师再适时地出现分析任务,予以点到为止的指导。

学生为了要解决《制作封面和封底》中教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会联系到之前所学的知识点“文本框”,通过设置“线条颜色”和“填充颜色”可以完成制作书脊的任务,因此要制作作文选的书脊对于学生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止一种,教师适时分析任务,提出利用“绘图”工具栏中的“自选图形”也可以实现。随后让学生继续探究“自选图形”的使用,不少同学不仅完成了书脊的制作,还实现十字星的制作。

3.启发思维,完成任务。

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不可避免,学生可以参考教材和学案中的相关内容,作为引导者的教师也可以进行必要的讲解。期间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必要的辅导和答疑,鼓励学生相互讨论,相互协作完成探究任务。

在解决“如何制作作文选的书脊?”“能利用Word绘制闪亮的十字星吗?”问题后,由于缺少新知识,不少学生无法继续完成任务。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Word中導入的图片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脱口而出“四四方方,是长方形的”。教师肯定学生平时的观察与积累,随后提出:“装饰的竹林和竹笋却是圆形,会是图片吗?”学生不置可否。这时,教师对新知识进行讲解,利用“自选图形”中的“圆形”可以制作竹林和竹笋,只要将“圆形自选图形”的填充颜色改为“图片”,就可以制作“圆形图片”。至此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可以这样利用自选图形来制作不规则的图片。

解决了上述问题,再提出“若隐若现的五色花怎么制作?”时,不少学生若有所思“是不是也可以采用自选图形来制作?”。这时,教师应该肯定这种设想的可能性,并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受到启发的学生在自选图形中逐个搜索,发现“心形”和五色花的花瓣类似。这时教师肯定学生的发现:“化整为零,制作设计中很重要的环节”学生进而提出:“那怎么把五片花瓣组合成一朵花呢?”学生在探究实践中提出问题是积极探索,主动构建知识的重要一环。在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时候,教师抓住契机,适时点拨“将花瓣进行组合”,必将使学生印象深刻。

4.展示交流,点拨激励。

在学生通过探究尝试完成具体任务后,教师应组织学生推荐有特色的作品进行展示交流,开展生生互评,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创作的乐趣,从而提高欣赏水平。最后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对部分重难点进行示范操作,使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跟上教学进度。

就《制作封面和封底》而言,由于可以对“自选图形”的“线条颜色”、“填充颜色”、“图形大小”进行设置,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完成的成品也不尽相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内容、形式、色彩和结构几方面开展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评价中获得的知识与经验更容易积累。最后由教师对展示交流的作品进行最后的分析评价,将操作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这是一个画龙点睛的过程。比如:①“绘图”工具栏可以利用“视图”菜单或者“工具”菜单打开。②在绘制“自选图形”时,应避免绘制在画布内,因为绘制得不好会影响后续排版。③可以利用组合键“Ctrl+方向键”进行“自选图形”位置的微调。④将部分对象进行组合时,可以按下Ctr键用鼠标点选对象进行选择。⑤利用叠放次序调整图片。总结规律和技巧,使学生在评价中弥补不足,使上机任务完成的质量和效果得以升华。

三、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注意的事项

1.任务驱动法不能解决教育的一切问题。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绝不意味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它并不能代替所有的教学方法,因为其他教学方法在启发学生思维,构建学生知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等方面也有独到的作用。在设计教学时,教师应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情,适时恰当地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设计。

2.正确处理任务驱动和探究导学的关系。

我们鼓励学生在任务驱动过程中通过整合知识、合作讨论等方式完成任务,但并不否定教师的在课堂上的主导与存在。事实上,整个任务驱动得以顺利实施,教师课前不仅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还必须积累大量的教学素材,费尽心思来构建合适的教学设计与学案导学。每一个任务不是凭空想象,随意设置,而是在知识建构的理论基础上合理规划出一个个难度适宜又循序渐进教学任务。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更像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这种教学不同于强制性的填鸭式教学,而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在实践过程中提高思维与动手能力。倘若生硬地为教学加入任务驱动,却不积极地事前合理规划探究导学,那结果必将事倍功半。

3.建立合理的任务评价体系。

鉴于信息技术学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教师不能以传统标准评价学生完成的任务。评价方式应灵活多变,可采用个人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形式。针对不同学生完成的任务,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以鼓励表扬为主,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结语

作为信息技术课程一线教育工作者只有改变自己的观念,树立创新意识,灵活有效地将任务驱动法运用到教学中,让学生带着兴趣在操作实践中探索尝试,才能闪耀智慧之花。教学是一门细致又缓慢的艺术工作,它需要时间与毅力,但相信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终能等到彼岸陌上花开。

参考文献:

[1]蒋红星.计算机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宁伟,于永春,杜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6(1).

[3]杨建勋.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3(6).

[4]赵颖.任务驱动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5]毋玉芝,刘庆华.任务驱动教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6(36).

[6]范银平.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统计与管理,2013(6).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初中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作用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