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应用型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02-17刘桂梅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2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刘桂梅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矛盾也发生了转化,质量问题凸显;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任务繁重,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教育体系层面、社会层面和学生个体3个方面对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得出高职人才的培养可通过职业教育体系、公共职业培训和企业内部培训3种方式完成。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应用型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2.14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2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4年6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并提出了任务的目标,即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职业教育内的广大学子提供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符合企业的需求呢?这是一个令每位高职教育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1 复合应用型高职人才培养现状

职业教育作为学历教育,从国家层面来讲,出发点在提高全民素质,但具体到每一个在校大学生上,大都会遇到同样的窘境,即毕业以后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这个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学校无论是基础环境设施还是师资力量,都无法达到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工作模式和社会资源要求。然而,企业运营的根本目的是盈利,企业处于人力成本的考虑,只愿意接受直接能创造效益的员工,不愿付出培养大学生的成本,这种现象在中小企业中尤为普遍。职业教育的低成果与企业岗位的高要求不对称,这个落差由谁来填补?在我国,单单依靠没有政策支持的民办、私营职业培训机构是远远不够的。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广大学子将何去何从?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值得深究。

首先,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既是教育发展的标志,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职业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高等职业学院从400所增加到1 327所,且学校数量和学校规模均在增加,在校生由100多万人增加到1 000多万人。同样,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都急需一大批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职业人才,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同时也使职业教育进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期”。据中国新闻网2015年5月30日的报道,中国职业教育20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中国职业教育已从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转变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并重的阶段,办学规模持续扩大,办学定位更加注重“要成才又要育人”。高等职业教育在过去的20年内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还会继续壮大和加强。

其次,中国人口基数大,企业对职业人才需求的缺口也非常大,但是真正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却并不多,高等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所具备的职业技能,与企业的岗位要求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很多学生在读期间,对本专业的岗位认识、企业的需求都是知之甚少的。通过调查,只有少数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就已经有了本专业的工作经历,或经历过比较严苛的职业岗前培训。《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载: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与将来。在校学生只有在毕业前对工作岗位具有整体认识,并具备了这个方面的专业技能,才能胜任工作岗位。

最后,一些家长将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责任归结到学生与学校的身上,这都是有失偏颇的,对学生、学校也是不公平的。学生未能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掌握一技之长,在很大程度上跟当前的职业教育环境有密着不可分的关系。其实,国家也有诸多政策去改变这一现状,比如高职院校的技能抽查等措施,正在逐步弥补职业教育毕业生能力与岗位需求的落差。

2 复合应用型高职人才培养对策

2014年5月12日《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教育部酝酿高校转型改革,我国1 200所国家普通高等院校,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2015年5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职业教育已经从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到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并重这样一个阶段。葛道凯指出,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要更加注重“要成才又要育人”。换句话说,就是未来20年,职业教育奋斗的方向就是要为每一个人提供最适合的教育。

职业教育的出发点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体系都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进行了调整,有许多先进的模式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比如,一直以高科技、高品质产品著称的日本,他们的企业拥有着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企业人才,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日本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体系和职业培训机构,当然,日本的企业内部培训也是功不可没的。高科技人才经过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培训等多方面的培养,形成了人才供需的良性循环。因此,我国的职业人才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2.1 建立职业教育体系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专家建议:用“工士”学位为高职教育“定位”,如2015年2月,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试点为1 103名优秀毕业生授予了“工士”学位,很多专家、学者、家长、学生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授予高职毕业生“工士”学位,既是教育改革产生的“红利”,也是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地位、提振学生信心的重要举措,这说明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公信力在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在职业资格鉴定制度上,应重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和统一性,提高证书的含金量,让证书向自身价值回归。

2.2 进行公共职业培训

希望学生通过系统的公共培训以掌握一技之长,靠掌握的技能找到工作,并实现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道路。社会职业培训早已不只是培养第二产业的技能,考证培训和入职培训已成为社会培训的重要业务。学校毕业生等求职者、轉换职业者和在职员工的职业培训比比皆是,公共培训的主要内容在于:①改变劳动者的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②对所有劳动者,包括技术工人、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其职业能力的开发和提升提供职业培训;③与企业以合作培养的方式,提供各种援助以促使其帮助员工接受教育和进行能力的开发。

2.3 开展企业内部培训

企业本身就具有岗位培训的环境和资源,能更深层次地推动产教融合,更精准地培养出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本身就是员工的福利,在企业培训过程中,给员工注入了更多的企业文化,并培养他们在工作中的态度和贡献精神,无形中形成了员工对企业具有较高的忠诚度。事实上,企业内部培训的形式分为: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培训的核心内容是工作一线的在职培训。而且,在职培训在工作过程中也发挥着更明显和更大的作用。企业应普遍采用宽泛的在职培训,辅以短期的、插入式的脱产培训的方式来开发员工的技能。

3 结语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给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大家一定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认识和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杜燕.中国职业教育20年巨变高职在校生增10倍[N/OL].中国新闻网,2015-05-30.

[2]吕叡.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0(8).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