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宝强事件”浅析新闻的娱乐化
2017-02-16孙霞
孙霞
内容提要:娱乐功能在大众传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在当今社会,新闻的娱乐化现象愈演愈烈。本文在分析娱乐新闻与新闻娱乐化关系的基础之上,深入分析“王宝强事件”所带来的新闻娱乐化的影响,希望对于实践中处理新闻传播可能出现的娱乐化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王宝强事件;娱乐化;职业道德
2016年奥运会赛事期间,一则娱乐新闻几乎完全霸占了中国大小媒体头条,成为2016年的一则新闻大事件。8月14日凌晨,明星王宝强在其个人认证微博上发布了一条“离婚声明”,一时间让网民炸开了锅,“王宝强婚变”一度占领新浪微博热搜榜前十名的七个位置。腾讯、新浪、凤凰等主流媒体还有众多自媒体大号统统跟进,CCTV做了相关评论,甚至在国外媒体BBC也上了头条,引发数以亿计人员围观,成功盖过奥运风头,成为舆论最热点。
一、娱乐新闻与新闻娱乐化
(一)娱乐新闻。娱乐新闻是伴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根据现代社会人的发展需求而逐渐兴盛起来的一种新闻类型。娱乐新闻不同于严肃新闻,甚至也不能完全视作社会新闻,所以,娱乐新闻逐渐形成一个新的新闻种类,并且在当下有着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明星是娱乐新闻的核心资源,娱乐新闻主要就是通过明星事件、明星隐私甚至是明星丑闻提供给受众的一种消遣、娱乐。一直以来,媒体新闻报道严重的娱乐化问题为学者所诟病。“王宝强(离婚)事件”可视为一则极为典型且影响巨大的娱乐新闻。
(二)新闻娱乐化。本文对新闻娱乐化的定义采用了林晖博士的看法,他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揭示了新闻娱乐化的实质:即在内容上以软新闻为主,但即使是硬新闻也会从满足受众娱乐需求的角度来捕捉新闻内容,注重新闻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以及趣味性表达;在形式上表现为文学手法的大量使用,以故事化、艺术化、文学化、消遣性、艺术性的叙事方式吸引受众,满足人们精神、视觉方面的娱乐需求。
从娱乐新闻和新闻娱乐化的概念可以看出,娱乐新闻是众多新闻种类里的一种,而新闻娱乐化则是当今新闻传播比较流行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新闻中娱乐因素的泛化与强化,其定义范围较娱乐新闻复杂深刻、涉及的社会原因也更为多样,新闻过度娱乐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更为突出。
二、“王宝强事件”中的娱乐化表现
“王宝强事件”受媒体的追逐,一度在热搜榜居高不下,甚至从一条娱乐新闻发酵成为一条社会新闻。“王宝强事件”报道中具体的娱乐化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在版面编排上追求娱乐化效果。媒体长时间将娱乐新闻摆放在重要的头版头条位置,娱乐新闻大量挤占了硬新闻的生存空间。媒体为了提高报道和节目的关注度、收视率,将一些具有名人效应的娱乐新闻放在头版头条,轻松就可以引起受众的关注,提高关注率。从8月14日凌晨开始,“王宝强离婚事件”连续五天稳坐各大网站新闻的头条宝座,各大媒体为了博得关注率争先以头条报道一些八卦花边新闻,而把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大事如奥运新闻、量子卫星“墨子号”的成功发射推到后位。
(二)在新闻内容上,不客观、不真实,过分煽情、片面、夸张,甚至造假。在“王宝强事件”中,各大媒体争相凑热闹,特别是在一些新媒体和网络上,过分煽情、夸张、捕风捉影报道王宝强在此事中的被动地位,博取舆论支持。有的媒体还将没有任何依据的新闻摆在头条以吸引受众的关注,如“王宝强儿女非亲身”、“王宝强出轨”、“王宝强捉奸”、“马蓉亲属爆料”等系列新闻,类似假新闻在此次事件中不胜枚举。
(三)过分追求新闻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过度挖掘明星隐私,迎合部分受众的窥探欲,丢掉了新闻的职业道德,缺少新闻应有的人文关怀。王宝强离婚声明发出后,媒体工作人员为了博取关注量,无底线地挖出大量当事人、家属甚至是幼小的儿女的照片,不加掩饰地把未成年人的照片刊发出来,严重侵犯了王宝强及其儿女的隐私权。
三、新闻过度娱乐化的危害
清华大学李希光教授曾直言,今天这种高度商业化的媒体,就是把读者、网民和观众埋葬在与广大中国人民毫不相关的信息垃圾中。随着商业化的快速发展,媒体行业不管在技术上还是在数量上,发展都十分迅速,但是,受众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多有效的事实真相,反而被一大堆信息垃圾所埋葬,很难获得真实有益的信息。
首先,过度娱乐化导致新闻功能异化。新闻过于娱乐化带来的后果就是媒体报道中对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具有重大社会影响、意义的新闻表现淡漠,版面关于政治、财经等有关国计民生的硬新闻比重大幅下降,新闻的重要性严重弱化。关注度持续居高的“王宝强离婚事件”,从8月14日声明离婚到10月19日离婚案开庭,始终牢牢占据了各大新闻媒体版面的头条,甚至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而期间8月16日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新闻却少有关注,甚至在各大媒体关于奥运会新闻的报道也颇受冷落。
其次,新闻过度娱乐化有损公众知情权。在这个“注意力经济”时代,媒体也极度渴望抓住受众的注意力,但是部分媒体故意制造一些无中生有、荒诞离奇的信息,渲染黄暴、肆意恶搞、过度炒作,过度强调满足部分受众的特殊需要,使新聞舆论迷失了方向。“王宝强事件”中,因王宝强婚变,在网络上爆发大量真假难辨、低俗化煽情性新闻。例如,“王宝强儿女非亲生”、“马蓉亲属相关发文”等假新闻;“王宝强捉奸”、“王宝强包养女大学生”等低俗化新闻;“王宝强令人心酸的成长经历”等煽情新闻。如果媒体总是一味地满足某些受众的低级趣味需求,势必使新闻沦为社会的腐蚀剂,对公众利益造成损害。
再次,娱乐化导致媒体公信力下降。我们不得不承认新闻适当带一点娱乐趣味元素有利于改进传统僵硬的报道模式,有利于受众的接受,有利于媒体的市场化转型。新闻娱乐化一方面可以理解为,普通大众为逃离精英文化的理性压迫,而寻求情感释放,宣泄人们在生活中的负面感受,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具有“社会安全阀”的作用。但是过度强调市场因素难免会引导媒体过度追求有“卖点”的新闻主题和报道方式,以此来吸引受众,而忽略严肃新闻报道的重要性,淡化民众应有的关于社会的反思与认识,媒体也就失去了本身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无法获得媒体该有的社会公信力。
四、娱乐新闻发展的对策建议
新闻的娱乐化一方面可以多形式地报道新闻,满足特定受众的心理诉求,使大众更容易接受新闻,媒体可以获得更大市场份额,在行业竞争中更具优势。但一味地反理性,追求娱乐性,甚至滑向非理性的深渊,则会给新闻文化带来深刻的伤害,并最终对整个社会文化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尼尔·波兹曼所说的“娱乐至死”,所以度的把握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我国的新闻事业而言,笔者认为娱乐新闻能否有良好发展态势取决于以下几点:
首先,应健全新闻报道的相关规定,加强监管机制。针对新闻报道的特殊性,应该制定具有新闻传播专业特征与可操作性的相关规定,合理引导和管理新闻事业。明星因为工作性质的原因,自然会更多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下,但也不能恶炒名人隐私,侵犯明星权利。要健全娱乐新闻应有的规范,引导娱乐新闻合理发展,杜绝虚假报道和未经考证的低俗化庸俗化娱乐新闻。
其次,媒体行业需坚守自己的社会职责,维护社会底线。不能为了追求利润,为了在竞争中胜出,就放弃媒体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所应有的职业底线。媒体自身都丑闻不断,偷拍、偷录,随意侵犯别人隐私,这样又怎么能给社会展示媒体的正面形象呢?媒体既是公权力的拥有者,也应该是社会道德的维护者,娱乐新闻的报道也应该坚守传媒行业底线,既贴近受众、服务大众,又能够寓教于乐,把握娱乐尺度,积极履行媒体的社会责任。
最后,传媒记者需要加强个人职责和个人专业职责意识。媒体行业所讲的专业职责和个人职责是一对不同的概念,专业职责是指记者应具有专业的职业规范,维护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更多地关注国计民生、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等内容,传播社会正能量,倡导正确的价值观等等;而媒体的个人职责指的是记者个人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政治和职业道德修养,不能因为个人利益而放弃在行业中需要遵循的规范准则。新闻记者站在新闻报道的第一线,是新闻报道的第一道把关人,在整个传媒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闻工作者一定要在坚守专业职责和个人职责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新闻报道中娱乐元素运用的尺度,加强自律,维护新闻行业的长效平衡发展。
五、总结
总起来看,新闻娱乐化是受众的需求、新闻报道从业人员的选择、媒体在市场竞争中的应对之策等多方面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新闻报道现象。但是,媒体不能因为短暂的利益而放弃新闻的底线,过分使用娱乐方式满足受众的短期兴趣,放弃媒体肩负的社会责任,引导更多的受众深陷娱乐泥潭而忽略国家以及社会个人的长远发展。新闻报道的规范、监管机制的不断完善、从业主体以及受众媒介素养的不断提高,将使娱乐新闻报道在反复迭代中不断趋于优化,合理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静.电视民生新闻的泛娱乐化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1)
[2] 黄莹.论新闻娱乐化对大众媒介的作用和影响[J].科技咨詢导报,2007.
[3] 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4] 林晖.市场经济与新闻娱乐化[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3).
[5] [美]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刘建明.网络舆论社会心理分析——以王宝强婚变事件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18):336-339.
(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