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献综述的研究

2017-02-16张月琪

价值工程 2017年4期
关键词:鉴证报告责任

张月琪

摘要: 无论是为了企业自身发展还是被要求承担社会责任,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开始定期公布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报告的现状、模式和形式,鉴证和评价和实证研究三个方面。在实证研究这一方面,又可以从报告的内容,影响因素和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根据这几个方面内容,对我国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文献进行综述,并发现目前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

Abstract: More and more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began to publish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 report, which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wheth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mselves or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current studies on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 mainly focuses on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port, mode and form, and three aspects of attestation, evaluation and empirical research. In the empirical research, it is also explor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report content, the influence factor and the function. According to these aspects, the literature on CSR reports in China is reviewed, and the deficiencies of related research are found.

關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内容;形式;评价;现状;影响因素;功能

Key word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mode;content;form;evaluation;current situation;influencing factors;function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237-03

0 引言

1999年壳牌(中国)公司发布了我国第一份“可持续发展报告”,2015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白皮书统计数据公布,从2006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元年到2015年这十年间,社会责任报告的总量从32份增长到了1703份,实现了迅速的增长。2006年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的转折点,因为当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指引》中鼓励企业形成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从2006年起我国所发布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就呈一个井喷式的增长趋势[1]。

而90年代的欧洲国家的企业已经开始大量披露此报告,并形成较成熟的体系,就研究方面美国是研究责任报告起步较早的国家,但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依旧没有统一的概念,中国从现有研究看,有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报告的现状、模式和形式,鉴证和评价和实证研究三个方面。在实证研究这一方面,又可以从报告的内容、影响因素和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探究。知网输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献综述”为篇名得到46篇相关文献。企业社会责任披露的文献综述稍多,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文献综述不多,仅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研究综述》,然而这篇文章发表时间较早为2011,2011年之后的近年文献无法包括到,二是内容不够全面,仅分为三个方面,不足以概括相关研究文献。所以本文在此文基础上,另外参考了2011年至今的文献,并将文献内容划分更加细致,按照现有文献内容,包括五个大方面。

1 对报告内容、模式和形式的研究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研究者们一直在进行完善,中南财经政法的徐家林教授在《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演变与现实选择》中指出西方企业责任报告经过以雇员信息为主要内容到以环境信息为主体内容到以健康、安全与环境信息为主体内容再到以综合性社会责任信息为主体内容的四个阶段[3]。这四个阶段的演变说明报告的内容更加全面,但依旧没有一个固定的内容框架,国际上被广为接受的标准有三种:GRI(全球报告行动组织)发布的 G3(2006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的第三版;2011年3月该组织又发布了最新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即 G3.SAI(国际社会责任组织)的 SA8000标准和 ISEA(社会和伦理责任协会)的 AA1000标准,它们三者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而我国也有相应制定的标准,深交所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是作为上市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较早规范。国内学者也致力于探讨出一个更科学的框架,大多数学者将内容概括为五个方面,但也有所不同,并未形成一致的描述。夏虹认为的五个方面,分别是环境、员工、社区、消费者和一般社会[1]。笔者认为社区可以包括进社会方面,同时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在于关注自身的盈利,因为这也是对投资者和债权人的责任。综上所述,笔者比较同意王玉春所提出的五个方面: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情况,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维护情况,投资者和债权人权益维护情况,职工权益维护情况社会公益事业,社会贡献与公益事业的开展情况[4]。

可以看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内容在不断地充实和完善,但是没有统一的标准。因为不同行业的企业所需披露的重点不同,每个企业进行报告如都面面俱到需耗费很多人力物力且不一定取得预期的效果,所以报告的内容是依据标准并结合企业自身需要来定。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和形式研究的文献就较少了,有些文献将模式和形式混为一谈,笔者比较赞同王玉春所说,将模式定义为谁规范报告,而形式是如何报告,他在此文中总结了三种模式,分别是非盈利组织主导的美国模式,非政府主导型的英德模式和政府主导型的法国模式。并认为,中国目前采用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实际上是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双重主导模式[4]。

目前CSR报告的形式有会计和非会计两种,虽然数量一直在增多但质量却没有相应的上升,一是企业不知道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应包涵哪些内容,单纯地认为是捐钱做慈善,二是企业编写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没有了解相关利益者需要的究竟是哪些信息,包含的有用信息较少,而是企业愿意披露的信息。对于此的建议是CRS报告的编写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规范内容提高质量,以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但就国内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还不普及的今天,多数学者认为应先以企业较为容易操作的定性为主开始,逐步完善。

如杨文杰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形式采用描述性披露为主,其他形式为辅[5]。王玉春鉴于国际社会责任发展现状,以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还处于初级阶段,主张目前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应采取采用独立的非会计形式编制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以文字叙述为主,并辅以数据、表格等形式反映,等到独立的会计形式编制的社会责任报告的理论研究成熟,再采用独立的会计形式编制社会责任报告[4]。

2 对报告的鉴证与评价的研究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鉴证,应属于会计学领域,在知网中的文献数量较多,由此可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在会计学的研究领域较为成熟。《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鉴证文献综述》一文总结了随着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做法和绩效,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大量涌现引发了人们对报告完整性和可信度的质疑(O'Dwyer,2011)[6],由此催生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鉴证业务,并发现企业社会报告的鉴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对 CSR 报告审计鉴证概念的界定和CSR报告审计鉴证框架的研究[7]。

评价中的主要研究就是探讨一个广泛适用评价体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一文表明目前对社会责任评价系统的构建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评价体系,二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评价体系。但在比较两种模式后,认为应该综合以上两种评价体系,从而提出可靠性,相关性,响应性的3R评价体系[8]。在《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基本理论框架》也提出类似的相关可靠重要的评价标准[4]。但事实上,纵观所有相关文献,有关评价标准也是不尽相同的。

3 实证研究

关于现状,研究总的来说都认为我国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呈历年递增,但发布随意性较大,质量有待提高,与国外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因为缺乏强制性,内容评价都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关于现状的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数据的描述性统计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国内总体现状,主要是与国外对比,例如与西方国家相同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数量和质量相比,认为与国外有一定差距。我国企业编报社会责任报告的比例仍然较低,且存在报告名称不一致,报告篇幅差异大以及报告内容不中肯、不可比、不准确、不及时、不清晰、不可靠等现象和问题[9]。

就国内来说,不同地域和行业的企业在社会责任报告发布的数量上也存在差异。在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报告的比较研究中指出其中制造业比例最高,达到50%;比例最低的为建筑业和传播与文化产业,只有1.09%。,但在最近几年已有所改变。在《从上半年数据看国内CSR报告有多火》[10]的调查中,又发现2015近半报告发布主体为社会服务业企业,而地域上福建的比例较高,上海北京企业(组织)数量最多。同时该文也指出,不同的企业性质报告数量也不一样,相对于非央企,央企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积极性更高。

3.1 对报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国外已有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证研究基本很少涉及到资本市场因素,更加注重合法性动机。现有文献主要从行业敏感度以及媒体曝光度来研究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合法性动机(Aerts and Cormier,2011;Brammer and Pavelin,2004;Jenkin and Yakovleva,2006)[11] [12] [13]。仅有少数研究从投资者视角和消费者视角考察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经济性动机,基于投资者视角,Barth et al.(1997)[14]发现,样本期间内频繁融资的公司更有动机自愿披露社会责任信息。Dhaliwal et al.(2011)[15]发现,公司在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两年后更可能进行再融资,融资的数额也更大。基于消费者视角,Campbell et al.(2006)[16]发现,消费者口碑敏感型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更高。

除了外界条件的影响,国内研究还从企业自身因素出发,如南京审计学院的崔秀梅实证结果表明,资产规模与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显著正相关[17],关于企业自身因素还有从公司价值、成长性、规模等分析的。

3.2 对报告功能的实证研究

功能观在理论研究中也是研究的一大热点,已经有很多的研究者肯定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对企业的作用,殷格非(2009)更是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有十大功能:增强财务稳定性;提高管理层的评估能力;完善预警机制功能;是增加外部沟通的新手段;有助于企业建立内部对话新机制;是综合业绩报告的新工具;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在企业内部传播;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进行系统总结;有助于企业树立负责任的品牌形象;是促进利益相关方参与的重要工具[18]。然而由于定量较容易,目前实证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

3.2.1 经济绩效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经济绩效有影响,很多文章都对此有所支持,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企业价值——基于678家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19]: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与企业超额累计收益率之间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有利于企業市场价值的提升。刘茂平[20]也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经济绩效呈正相关。

3.2.2 企业声誉

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能提升企业声誉,具有代表性的沈洪涛(2011)的研究,CSR 报告能有效传递社会责任表现的信息,增强社会责任表现与企业声誉之间的正向关系:CSR报告鉴证并没有显著促进社会责任表现对企业声誉的作用[21]。信号传递理论认为,好的环境绩效可以减少企业未来的环境成本,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就是向社会公众和广大投资者传递相关信息,不仅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还有利于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提高企业声誉,进而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4 目前文献研究的不足

通过以上文献的分析和梳理,发现现有文献还有以下三个方面不足,未来研究可以在这几个方面更进一步。

①目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最需要的是内容和评价的体系的规范,虽然这方面文献很多,但仍然没有提出统一的规范。

②实证研究数量挺多,但研究内容上还较局限,多集中于对现状的描述性统计和比较分析。再如关于实证研究的功能方面,目前多集中在经济影响,还有企业声誉,很少关注其他影响,如企业的创新表现。

③实证研究中所用到的研究方法有待更加丰富和准确,目前关于影响因素和功能的研究主要采用简单的线性回归,但是这种线性模型是存在较多局限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具有社会性和经济性,其中涉及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考虑非线性模型。

参考文献:

[1]夏虹,李赢.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分析[J].财会通讯,2010(12):99-102.

[2]许家林,徐荣.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演变与现实选择[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5):41-48,143.

[3]王玉春.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基本理论框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07):91-97.

[4]杨文杰.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X):64-65.

[5]O'Dwyer B,Owen D. Seeking stakeholder-centric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an examination of recent sustainability assurance practice[J].Journal of Corporate Citizenship,2007,25:77-93.

[6]阳秋林,郭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鉴证文献综述[J].财会月刊,2014,21:61-64.

[7]龚明晓,周文华.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的初步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01):54-60.

[8]高文亮,张正勇.中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信息披露比较[J]. 证券市场导报,2011(01):61-65.

[9]从上半年数据看国内CSR报告有多火[J].WTO经济导刊,2015(08):53.

[10]Aerts, W., Cormier, D.. Media Legitimacy and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Communication[J].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2009, 34(1): 1-27.

[11]Brammer, S., Pavelin, S.. Voluntary Social Disclosures by Large UK Companies[J]. Business Ethics: A European Review, 2004, 13(2/3): 86-99.

[12]Jenkins, H., Yakovleva, N..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Mining Industry: Exploring Trends in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6, 14(1): 271-284.

[13]Barth, M., Mc Nichols. M., Wilson, P.. Factors Influencing Firms Disclosures About Environmental Liabilities[J]. 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1997, 2(1): 35-64.

[14]Dhaliwal, D., Li, O.Z., Tsang, A., Yang, Y.G.. Voluntary Non-Financial Disclosure and the Cost of Equity Capital: The Cas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J]. Accounting Review, 2011, 87(1): 24-46.

[15]Campbell, D., Craven, B. & Shrives, P.. Voluntary Social Reporting in Three FTSI Sectors: A Comment on Perception and Legitimacy[J].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Accountability Journal, 2006, 16(4), 558-581.

[16]崔秀梅.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影响因素的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2008年的经验证据[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40-46.

[17]殷格非.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十大功用[J].WTO经济导刊,2009(5).

[18]施平.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企业价值——基于678家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江海学刊,2010(06):99-103.

[19]许家林,徐荣.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演变与现实选择[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05).

[20]張和平.我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问题研究[J]. 西部财会,2012(04).

猜你喜欢

鉴证报告责任
中国文化传媒艺术品鉴证备案平台介绍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艺术品鉴证质量溯源平台
ARGUS-100 艺术品鉴证数字图像比对系统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期望嘱托责任
忠诚 责任 关爱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