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进源头活水走出作文低谷

2017-02-16李智慧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社团课外阅读习作

农村中学作文教学面临很大困扰:学生课外读书不足,视野狭窄,书报缺乏,致使习作内容贫乏,缺少动力。要改变这种状况,须多措并举,引源头活水,使学生有话可说;建设习作发表平台,提供交流的机会;加强指导,掌握习作技巧;把作品向社会、家长推介,学生会获得自信,形成持久动力。當下,农村乡镇中学的作文教学陷入出题难--作文难--批改难--讲评难的怪圈之中,形成了恶性循环。原因何在?出路何在?其实,教师对作文教学的时间投入并不少,将近一半花在了作文的备课和批改上,但学生的收益并不大,作文的困惑非但没有减小,反而有增大的趋势。原因如下:

一、课外读书不足,寡闻少见

学生家长、社会群众、各级官员衡量一所学校办得好坏主要是看升学率。倘若能多考上几个重点高中,各方面就会给以好评。不少学校领导为了赢得支持,眼睛死盯着升学率,通常的做法是让老师加班加点补课,延长学生在校时间;每节课都有教师“督堂”,或者授课或者练习,课内作业和课后作业如山压顶;学生被纷至沓来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哪里还有时间阅读课外书籍?即使忙中偷闲,也只会翻一些“言情”、“穿越”小说,哪有充裕的时间去阅读、鉴赏文学名著呢?其次,活动圈子小,见闻不广。生活在偏僻乡村的农家子弟,孤陋寡闻,节假日不是参加田间劳作就是与小伙伴一起玩耍,平时在学校里除了听课就是做作业,仅有的课外活动时间也常常被爱拖堂的老师占用。与美育密切相关的音乐课、美术课开设不起来,兴趣小组建立不起来,校园文化生活单调、沉闷、紧张,这样的生活自然不能给学生的作文提供新颖的素材。

二、教师指导缺位,应试为主

不可否认,校园里的学习生活虽然紧张,但痴迷文学作品的学生尚有人在。令人痛心的是,不少领导、老师目光短浅、急功近利,竟粗暴地禁止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文学作品(包括古典名著)。他们将学生读课外书视为洪水猛兽,一是担心浪费时间,影响学习,二是担心学生看了书之后思想变复杂,不好教育。有的班主任、任课老师一旦发现学生看课外读物,怒目圆睁,动手就撕,对学生的行为严加指责,致使学生的天性被扼杀,求知欲无法满足。新课改虽然改善了应试教育的弊端,但根本并没有动摇,人口基数大的选拔机制仍然制约着老师的教育方式,在对待学生课外阅读上更倾向与有课本关联或者与考试相关的指定书籍,在思想上并没有放开让学生自由阅读,更没有给予有力的指导。

三、网游书籍泛滥和无书可读的窘境

一方面,不少农村中学资金短缺,订阅报刊时总是掂了又掂,删了又删,很少有学校舍得在购置图书资料方面做较多的投入。有的学校没有藏书;有的学校虽有藏书,但图书陈旧,缺少时代气息。加之农民收入低,学生自己又没钱买书订报。另一方面,学校周边租书店、摊点和网吧很多,学生又多有手机,网游类书籍充斥。在缺少适合中学生阅读书籍和正确引导时,部分学生会饥不择食,捡到篮里就是菜,课外阅读滥而不当,处于自发、自流状态,有的学生获益不多,受害不浅。从学生一方看,很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务工,不了解孩子的阅读需求,不给孩子买书、订报,对孩子的阅读行为关注不够。概而言之,学生读书不足,视域狭窄,知识匮乏,学校、家庭对学生的阅读需求、阅读行为缺少关注、引导,使习作之河失去了充盈的水源补给。

要突破乡镇中学作文教学的瓶颈,笔者以为,须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管齐下,开源引水

首先,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内容可选项很多,根据中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实际,应着重引导学生配合课文学习,开展课外阅读。可以是拓展性阅读:由学节选向读整篇(部)拓展,由作者的一篇诗文向其它作品拓展,或者做相同主题作品的拓展阅读。拓展性阅读费时多,可作为假期作业布置,也可以作为本学期课外阅读任务规定。在早晚自读课中,可安排对比性阅读和读报活动,给学生留出交流的时间。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建“读报栏”,让学生在课余饭后阅读“时文”,使学生与社会生活保持密切的联系,不断更新观念,跟上时代的节拍。

其次,举办读书竞赛。由语文教研组牵头,图书室协助,每学期举办一两次“读书笔记大赛”、“文科知识竞赛”、“读书征文比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最后,投身社会实践。走出校门天地宽,社会生活丰富而鲜活,有取之无尽、用之不穷的素材。引导学生做会发现的人,善于用慧眼观察、捕捉生活的细节,感受社会的多彩。乘车、走路、购物、探亲、访友均可获得创作灵感。还可通过开展运动会、举行文艺汇演、组织学生参观工厂、游览公园风景区等活动,使学生有知有行,读书、社会活动并重。

二、社团引领,交流有平台,习作有指导

把有阅读、写作意愿的学生组织起来,以班、以年级或以学校为单位成立文学社团,明确活动宗旨,拟定活动计划,自办手抄(或打印)小报,或者让他们负责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报的选文、配图、美工等编辑事务。重视校级文学社团的建设,办好校级文学刊物,提供发表平台。从班级刊物中遴选优秀作品予以刊登,增强校级刊物的吸引力,发挥示范作用。学校不仅要为文学社团刊物出版提供方便,还要指定一两名文学素养高、责任心强的语文老师作为文学社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经常参与文学社团的活动,为学生阅读、写作选题、文字润色等提供咨询与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鉴赏能力。

三、纸质和数字化,多媒介推送;家校联动,凝聚关注,形成热爱写作的动力

时下,各种期刊如林,征文竞赛接二连三,学校应当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加作文竞赛及征文活动。对获奖的学生给予奖励。还可以用班级博客或学校文学社团博客、学校网站等,推动优秀习作的网络传播。用微信群、QQ群等向学生家长推送,使那些远离子女在外务工的家长也能阅读到孩子的习作,感受孩子的成长。凝聚家长、社会、学校的关注,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存在感,形成热爱写作的持久动力。

结语

引导学生多读好书与参加实践并重,自我充实;成立文学社团,建设习作发表、交流平台,给予学生诉说、交流的机会和场所,加强指导,又促成学生写作技术、技巧的掌握,使学生学会表达、愿意表达;把学生作品向期刊、社会、家长推介,使学生获得更多关注,获得自信,形成持久动力。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会逐渐提高,阅读作文,是老师了解、分享学生思想的活动,成为莫大的精神享受了。

参考文献:

[1]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2]叶圣陶.语文随笔[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黄厚江.从此爱上作文课[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5.

[4]曾海军,夏魏峰.农村教育信息化路径:现状·反思·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李智慧 安徽蒙城县乐土中学 233523)

猜你喜欢

社团课外阅读习作
缤纷社团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