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预科中级班汉语精读课的课堂教学技巧

2017-02-16温碧华谢瑞春蒲晓华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生词语法语境

温碧华+谢瑞春+蒲晓华

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先要进行一年或两年的汉语预科学习,由于各高校专业课全部采用汉语授课,因此,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水平只有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学好后面的专业课。新疆的高校也规定,少数民族学生的MHK(全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成绩达到三级及以上者方能进入专业课学习,因此,预科一年的汉语学习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课堂教学技巧”包括两类课堂教学行为:“第一类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项目或言语技能而使用的手段,比如用食物或图片介绍生词;第二类是为使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项目和言语技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课堂操练方式,比如通过替换练习让学生掌握新学的语法项目。”[1]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元素是课堂教学技巧,课堂教学离不开课堂教学技巧,它是第二语言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精读课是一门集听、说、读、写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它“以基础语言知识为中心进行综合训练”[2],“处于主干、基础地位,是各专项技能课的纽带与核心。”[3]其他课程的设置都是围绕这门课程而设置的。因此,汉语精读课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其他汉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根据自己汉语精读课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教学方法。

一、检查学生预习生词的情况

首先教师领读生词,要求是每个生词教师领读一遍,学生跟读两遍。领读完后,要求学生自己再朗读,同时教师把所有生词或词组写在黑板上,准备完,让学生合上书,抽学生上讲台认读黑板上老师写的生词或词组,纠正其错误发音,最后全班同学一起朗读。其目的是检查学生认读生词或词组的情况。

其次,听写生词或词组。朗读完毕,就开始听写生词或词组。听写的生词或词组,教师批改后打分。这样在讲练生词或词组前,先进行听写,一方面可以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也督促学生课前一定要好好预习、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根据课文讲练生词、语法以及课文内容

(一)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朗读,就是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并富于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为听觉形象,再在声音形象里呈现出其他感觉形象。”[4]朗读在汉语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先领读一遍课文,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一遍,后抽查学生朗读。在学生朗读期间,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在黑板上写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准备几分钟,再抽学生不看书口头回答。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在没有讲练生词的情况下快速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的能力,同时对集中学生的上课注意力、锻炼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也是大有好处。

(二)根据课文讲练生词

在预科汉语精读课教学中,汉语词汇教学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如果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词汇掌握得太少,他就很难使用汉语来表达和交际,所以说词汇贫乏是制约少数民族学生提高汉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的瓶颈。

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主要是根据课文内容讲练生词。具体做法是:全班学生朗读完一段,教师根据这一段提几个小问题,让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引出里面的生词,然后把这些生词写在黑板上再一一讲解词义和用法,并在此基础上对词语进行扩展训练。具体做法是:

1.结合上下文释义

结合上下文释义,就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解释词的特定含义。汉语的词汇量丰富,越是常用的词,它的词义就越多。在具体的语境中,它的意义是唯一的,因此,把词语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讲解,既便于学生记忆,又能使学生掌握用法。利用课文讲解生词的方法意义就在于此。例如:刘洵总主编的《大学汉语精读》第二册的第二课,课文《人生灯盏》中有一段对话:

邻居家的孩子是個瘸子,我和别的小朋友常常嘲笑他。

一次,父亲问:“一个人身处暗夜是什么感觉?”

……

父亲说:“现在,邻居家的孩子正处在人生的暗夜,……”

这里的“暗夜”出现了两次。第一次的“暗夜”可以指黑暗的夜晚,也可以指人生中处于孤独、绝望、痛苦的时候。而第二次的“暗夜”通过联系上下文可知,它指的是第二个意思。

因此,遇到这样的词,结合上下文,在话语中解释,更便于学生理解词的特定含义。

2.借助情景语境释义

有些词比较抽象,不好说明或解释,这时就选取学生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例来设定具体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从词的实际应用中去体会理解词义。例如:“凭”,词典的解释是“根据、依据、依靠、借着”,释义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我们就给学生设置一个具体的语境:

教师:假如你去买火车票,硬座可以买到半价票,需要什么证件呢?

学生:学生证。

教师:对。凭学生证可以买到硬座半价票。

然后再给出“凭票入场、凭身份证办号、凭贫困证明申请国家助学金、凭一卡通借书、凭本事找到工作”等,这样就容易理解了。

3.利用近、反义词释义

通过已经学过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词义,这对学生理解词义,建立词与词之间的联系,以及记忆生词都大有帮助。比如讲“抵达”,可以联系到近义词“到达”,但要讲这两个词之间的细微差别。“抵达”和“到达”都表示到了某处,但“抵达”一般用于正式场合或重大场合,用于书面语。例如:法国代表团将于10日抵达北京,对北京进行正式访问。而“到达”多用于一般场合。例如:今天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天,我提前半个小时就到达了办公室。教师举出这两个例子并加以分析,学生就能一目了然地明白这两个词的细微差别。再比如讲“表扬”,教师可以问学生:“‘表扬反义词是什么?”学生自然就想到了“批评”。也可以用反义词加“不”的否定形式来解释。例如:陌生—不熟悉、谦虚—不骄傲、冷漠—不热情。当然,这种释义方法只局限于两个在意义上完全互相排斥的绝对反义词。

4.讲练生词,要善于联系

汉语教学中“词本位的词语教学是个别的、孤立的,而字本位的词语教学是成体系的,以一个个字为中心,可以形成一个个字族。”[5]例如:“发”字,可在其前加字形成“出发、开发、批发、打发、引发、启发、揭发”等,也可在其后加字形成“发现、发觉、发财、发光、发表、发明”等等。讲到“中国通”,可联系到“日本通、全球通、万事通、英语通”等。这种方式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强识记效果。

当然,在讲解生词时,必须要讲词语搭配。如果学生不懂词语搭配,就很难正确的表达一个句子。应该让学生在了解了词义之后,能够从语用方面得到明确界定。其中要给学生强调词语的搭配习惯、固定搭配、前后搭配的语体一致性以及单音节双音节的平衡原则等。关于生词讲解与操练的课堂教学技巧有很多,灵活运用各种技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根据课文讲练语法

“第二语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法教学只是手段,不是目的。”[6]但是少数民族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汉语语法知识之后,汉语交际能力才能提高,因此适度的教授语法知识很有必要。当然,如果只是教师一条一条地讲,学生就会觉得很枯燥。在平时的上课中,笔者就充分利用课文或设置真实、具体的课堂语境来讲解语法。例如:讲“把”字句,笔者要求学生看老师的动作来说一句话。如把书打开、把粉笔放在讲台上、把本子发给大家、把窗户打开等等。做一个动作,就叫同学们用一句话描述我的动作。很多学生一开始用的是非“把”字句,笔者就把大家表述正确的句子写到黑板上,再慢慢引导大家使用“把”字句。一开始要求学生将宾语放在谓语动词的前边,学生会感觉有点难。经过讲解,为了巩固这个语法知识,笔者会在黑板上写出大量的句子让学生按照这种句式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然后老师再针对错误给予纠正。通过这样大量的练习,学生自己慢慢就总结归纳出“把”字句的基本格式,并明白“把”字句的作用。这样的语法知识需要大量的练习来操练,下一节课还得复习,效果会比较好。

再比如:讲趋向补语“上去、上来、下去、下来、进去、进来、出去、出来、回去、回来、起来”等,笔者就会边做动作边说出带趋向补语的句子:

我进来了。

我出去了。

我起来了。……

进一步,笔者只做动作,让学生描述老师做的动作,老师把学生表述的写在黑板上再进一步讲解。这样真实的、具体的课堂语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语法课不枯燥,还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语法。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提出了“输入假说”。他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习得语言知识。因此借助于一定的语境,对学生进行“可理解的输入”,学生才能自然轻松地习得所输入信息中包含的语言结构。在具体、真实的语境中进行语法教学,使抽象的语法知识具体化,效果比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规则要好得多,而且通过这种方式习得的语言结构,学生往往印象更深,掌握得更牢,当他们学习更为复杂内容的时候,理解速度也会更快,在日常交际中,也能做到灵活运用。

当然,语法点的导入、展开、讲解、归纳、操练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直观法、演绎法、归纳法等等,灵活掌握好每一种方法,是每位上汉语语法课的老师应当熟练掌握的。

(四)讲练课文

作为中级班的预科生,是否具备成段表达的能力就成为评判其汉语水平的标志,因此,对中级班的预科生就必须加强语篇教学。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1、必须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2、必须流利地背诵课文或复述课文;3、能够分析课文中每一句话的内部的语法关系、掌握文章的篇章结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摸清作者的思想脉络,以及词和句子的衔接连贯手段,段与段之间的前后承接关系等等。

在讲述完生词和语法后,学生已经对整篇文章脉络比较清晰,文章中的生词、语法都已经掌握得比较好,针对文章内容的提问,学生口头也作了回答,但是,最后讲课文时,还需要对某些重点词、语法再加以复习巩固,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以及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整篇课文,笔者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会全部复述或背诵。学生刚开始复述或背诵会有些困难,笔者会在黑板上写出每一段的关键词或句,先带领学生一起一段一段地复述,在复述过程中着重强调讲过的生词或语法,这样反复带着学生复述两遍,然后让学生自己看着黑板复述一遍,再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复述,复述时一人看书,一人复述。最后,老师再抽查学生上讲台来复述,下一节课还得抽查学生复述或背诵课文的情况。这样反复复述或背诵课文,不但巩固了学过的生词和语法,而且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大有帮助。

最后,还要强调学生对标点符号的重视。在平时学生的写作中,预科生对标点符号普遍疏于了解,阅读时也不太留意,甚至有些学生还不解其意。写作时有些学生通篇只有一个逗号,甚至个别学生不写标点符号,认为标点符号可有可无。因此,在课文教学时,必须强调标点符号的重要性。

三、总结和布置作业

一堂完整的课堂教学必须要善始善终。最后的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重难点进行系统地梳理、回顾和强调,让学生对这节课学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课堂教学的最后关键环节就是布置作业,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包括复习学过的知识、预习新课、以及完成课后练习等方面。布置作业不但能够巩固学过的知识,也能为下一次的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一定的保证。由于中级班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级阶段更要强调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因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给学生指明复习和预习的范围、内容。

以上只是笔者简要阐述了中级精读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技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所用的教材不同、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各异等,在汉语精读课堂中我们所采用的教学技巧、所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作为一位汉语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钻研课堂教学技巧,才能有效地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汉语水平。

*基金项目:自治区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民族发展研究院课题:新疆南疆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学习观念及学习策略研究。项目编号:090115C04。

参考资料:

[1]崔永华,杨寄洲.汉语课堂教学技巧[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2]李英.中级精读课(综合课)[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李晓琪.对外汉语综合课教学研究·综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崔正青.对外汉语中级精读课堂教学技巧初探[J].长治学院学报,2011,(6).

[5]胡兴华.对中级汉语精读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2).

[6]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温碧华 谢瑞春 蒲晓华 新疆塔里木大學人文学院 843300)

猜你喜欢

生词语法语境
『五个生词』快速阅读法
跟踪导练(二)4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生词库
生词库
生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