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西安高新技术园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的选择

2017-02-16董蓓蓓

价值工程 2017年4期

董蓓蓓

摘要:中小企业通过集群融资的途径来解决自身融资难题,这一融资手段受到国内外学者的认可并日益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基于对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部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对几种集群融资模式的对比分析,认为互助担保融资模式更易于满足西安高新技术园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并针对园内存在问题对互助担保融资模式加以完善。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olve the problem of financing by means of cluster financing, which is recognized by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and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research.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Xi'an high-tech industry cluster,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veral cluster financing model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utual guarantee financing mode is easier to satisfy the financing need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Xi'an Hi-tech Park. The mutual guarantee financing mode is improved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the park.

关键词:西安高新技术园;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

Key words: Xi'an Hi-tech Park;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cluster financing mode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36-02

0 引言

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体系中较为活跃、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类型,在促进经济发展、优化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伴随着中小企业的成长,中小企业开始形成集聚效应。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陕西省首批的高新区之一,在历时22载,成功形成八大产业集群,带动西安乃至整个陕西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促进园内企业更好融资,西安高新产业园依托政府力量,做出诸多积极尝试。如:对融资性担保机构补贴,为区内企业提供各类融资担保53.27亿元;与6家银行、2家担保公司累计开展206笔风险补偿业务等等。但整体来看,现有的金融支持过度依赖政府的信用扶持,未能充分运用产业集群内生的信用优势。因此如何发挥西安高新产业园区的集群优势,实现“政府主导型”向“市场推动型”融资模式的转变,构建符合园区发展的集群融资模式,就成为西安市高新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1 相关文献综述

早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有提及分工协作的观点,这就为集群理论形成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而以中小企业集群问题作为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始于波特(Michael.E.Poter,1998[1]),创造性的提出了新竞争经济理论,其中所构建的钻石模型更是应用广泛,为学术界对研究集群融资拓展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波特认为国家的竞争离不开集群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可通过企业集群来完美展现出来。其他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也认为集群融资存在显著优势(Schmitz、Musyok,1977[2])。

随着中小企业成长壮大,企业为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出现企业不断积聚的现象。依据国内研究现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纷纷将研究视角定位于集群研究上来,探寻集群融资优势和模式选择,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提供新的思路。对于集群融资的优势,学者主要从信用优势(汪冬梅、王兰粉,2009[3])、交易优势(高连和,2008[4])和社会资本角度(刘轶、张飞,2013[5])进行研究。从模式的选择角度分析有集体发债模式:要求群内企业以所处产业链为基,依靠牵头人对企业自有资源进行整合,采用对外发行债权的形式解决群内企业融资难问题(王晓红等,2013[6];吴群,2010[7]);区域主办银行融资模式:银行在集群内部成立分支,银行和企业之间实现稳定的互利关系(魏守华,2008[8])和互助担保模式:集群内企业以互相担保的形式向外部获取贷款,企业间互相信任,各自拿出一部分资金,轮流使用(李日新,2009[9];张琦,2011[10])。

纵观国内外相关文献,我国集群融资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也多依据国外研究理论成果分析我国企业集群现状,研究视角较分散,尚未形成完整的集群融資体系。研究的视角集中于单一模式较少有学者考虑到集群发展及群内企业融资特点的差异,因地制宜对集群融资模式进行结合探究。本文通过对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进行实地考察,浅析西部地区高新科技企业集群融资的路径选择问题。

2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群现状分析

2.1 集群内企业资金来源分析

西安高新产业园区中的中小企业在创立期的资金来源主要为企业自有资金,较少使用银行贷款或政府提供的资金,为数不多的企业能够较好的利用资本市场获得启动资金。伴随着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发挥出的技术优势,会获得政府和银行青睐,资金比例较初期有所上升。相对应的,内部资金和民间资金的比例就会有所减少。但不得不说的是,企业无论是在起步期还是成长期,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资金量较少,对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利用不足。具体资金来源比例如图1所示。

2.2 集群内企业融资状况及主要融资机构分析

通过西安高新园内中小企业的实地考查,发现群内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题。集群内最主要融资机构为商业银行。如表1所示向“地方性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有177家,向“股份制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有127家;向“国有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有94家;“城乡信用社”的为65家。向“股份制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最大占70.86%(很困难29.92%,困难40.94%),其次是“地方性商业银行”融资难的中小企业占68.36%(很困难35.59%,困难32.77%),最后为“城乡信用社”和“国有商业银行”,融资难的中小企业占比分别为61.54%(很困难33.85%,困难18.46%)和55.32%(很困难29.79%,困难25.53%)。

3 集群融资三种模式差别分析

如表2所示对三种模式的比较,无论从资金来源、政府依赖度还是担保体系上来看,互助担保融资模式都较优于其他两种,结合西安集群融資现状,互助担保融资模式更适于西安集群发展现状。

4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集群融资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4.1 存在问题

①担保体系建设与金融机构发展滞后。

就目前发展现状来看,虽然高新产业园区集群内存在信用担保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群内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但值得一提的是现存集群内的信用担保还存在诸多不足,发展相对缓慢。从调查结果来看,群内企业多采用商业银行作为主要融资机构,这些商业银行存在与中小企业客户沟通意识差的问题,较难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诉求。

②过分依赖政府,影响集群信用优势的发挥。

从现状来看,西安集群内过分依赖政府。这种政府型集群融资模式多存在资金供给量有限、风险大等缺点,且无法满足高新产业园区企业发展中所需资金。从长远来看,政府高强度的信用支持将耗费大量财政资金,其力度有限很难长久。过度依赖政府的信用扶持必然会阻碍产业集群内生信用优势的有效发挥。

4.2 路径选择

通过对集群融资模式对比分析,结合目前西安高新技术园集群融资现状,本文认为西安高新产业园区应在互助担保模式基础上,引导融资模式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推动型”转变,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实现两方良性互动。

①加强担保体系建设,鼓励与吸引金融机构参与。

政府应加强对群内担保体系建设,在整体上提升集群信用度,鼓励和吸引金融机构参与到集群融资中去。其次降低对民营金融企业利率管制力度,为民营正规金融机构提供足够的利率浮动空间和自主定价权利,鼓励民营金融企业规模的扩大。同时通过加大对科技银行的建设,有效帮助高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融资。

②转变政府职能,由直接参与向扶植监督转型。

在集群处于发展早期,政府需对企业提供大量资金支持以便其快速成长。但随着集群的的发展,政府扶植资金应向引导基金转变,由直接参与向扶植监督转型。根据西安高新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已经处于发展阶段,政府应该转变职能,淡化政府主导功能,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绝对力量,发挥市场作用。

本文依据对西安高新技术园集群融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在比较三种集群融资模式后认为互助担保融资模式更有利于园区内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并指出应从市场为主政府为辅的角度对互助担保模式加以完善,以期保证互助担保模式能成为适合当前西安高新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阶段下的最优融资模式。

参考文献:

[1]Michael.E.Poter.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1999:65-69.

[2]Schmitz and Musyok.Dete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es,1977(12).

[3]汪冬梅,王兰粉,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的信用优势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03).

[4]高连和.中小企业集群融资模式与交易优势[J].改革,2008(3).

[5]刘轶、张飞,社会资本与集群中小企业融资便利——基于湖南汨罗再生资源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03).

[6]王晓红,我国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问题研究[J].探索,2013(01).

[7]吴群,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的发展方向与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0(10).

[8]魏守华,地方产业集群创新机制与实证研究科技[J].管理研究,2008(12).

[9]李日新.企业互助担保与中小企业集群融资—基于关系嵌入视角分析[J].税务与经济,2009(06).

[10]张琦,产业集群共生融资创新的研究[D].湖南:中南大学,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