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可靠性研究
2017-02-16潘婧
潘婧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乡镇向城市流动了大量的人口,导致城市居民不断增多,对城市的公共安全形成了考验。城市的公共安全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事,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到了政府和各个部门的重视。城市公共安全是一项复杂的体系,包括很多子系统,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可靠性是这些子系统的功能能够正常实行的基础。阐述了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功能,提出了预防、减少和控制灾害的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管理重点,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并总结了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自然灾害;安全监控;灾害预警
中图分类号:X9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1.052
目前,我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城市数量超过700座,城镇人口不断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城镇的常驻人口已经也已经超过5亿人,这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是很大的挑战。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尤其是流动人口的增多,为城市公共安全埋下了隐患,对社会的稳定性造成了影响。
1 国内外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频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国内外的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对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影响。
1.1 国际城市公共安全事件
日本的福田核电站泄漏、韩国大邱地铁火灾、智利海啸、印度海啸以及美国的“9·11”事件,人类面临着来自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的双重威胁。
1.2 国内城市公共安全事件
2015年,我国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频发,比如载有458人的“东方之星”客轮遇到龙卷风,在长江湖北石首段倾覆;天津港危险品仓库集装箱大爆炸,相当于24 t的TNT炸药爆炸的威力,现场腾起蘑菇云,2 km内的建筑玻璃全部被震碎;我国南方持续降雨造成多处地区遭受洪涝、风雹、滑坡灾害的破坏,人员伤亡严重……而2015年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远不止这些。
2 城市公共安全体系的功能
城市公共安全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由很多个小系统组成,涉及很多部门。在日常生活中,城市公共安全体系一般由公安、消防、医院来保障,一旦发生较大的城市公共安全事故,便会对社会各部门进行动员和协调,从而节省社会资源的情况下,保证了应急工作的正常开展。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主要功能一般分为对灾害的预警、对事故的预防、对灾害和事故的应急反應、对灾害和事故的后续处理。
3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管理重点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必须以安全设计、安全材料、安全监控、安全管理为重点,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可靠地预防、减少和控制灾害。
3.1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城市公共安全系统中能直接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所有工作开展的重要步骤,其涉及到的工作很广泛,比如对事故和灾害知识的培训,结合天气等状况对灾害的预警,对事故的应急反应等,加强安全管理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有很重要的意义。
3.2 安全监控
建立在最新科研成果基础之上的先进安全技术的应用是减少和预防灾害的基本保证。在我国部分城市的公共安全系统中,已经有大空间火灾监控等技术的应用,对公共场所、重要的社会政治、经济区域的监控技术已成熟。
3.3 安全设计
可以增加城市中的基础消防设施,对突发状况可以进行就近处理,从而提高对事故和灾害的处理效率,缩短相应的救灾时间,减少财产损失。
3.4 安全材料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研发出很多新型的建筑材料,一些建筑材料具有阻燃的作用,将这样的新型材料运用于建筑和各项设备上,可降低灾害发生的可能性。
4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城市公共安全系统可划分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两个单元,其中,应急处理是由灾害预警、应急反应、灾害控制、后续处理等子系统组成的应急处理虚单元。只有这两个单元全部失效,才会导致整个系统功能的丧失。在应急处理虚单元内,灾害预警、应急反应、灾害控制和后续处理中的任何一个失灵,都会造成应急处理虚单元功能的丧失。
5 完善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必要性
我国的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还不够完善,城市公共安全事件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其中,偶然性是自然的力量,没有办法干预;必然性是如果做好了相应的安全应急措施,则可以避免城市安全事件的发生。对于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建设,我国应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和理论,系统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建设,保证城市的安全。如今,我国现已经将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建设加入到了城市建设的重要任务中,保证了城市公共安全系统与城市各项规划的紧密相连。在保证城市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进行了规划,建设了城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保障了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6 结束语
城市公共安全是每个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该问题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严重威胁到了城市中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阻碍了城市的正常发展。因此,对城市公共安全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对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那保国,梁静国,张金萍.基于可靠性理论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构建[J].城市规划学刊,2008(04).
[2]杨静,向晓东,吴高明,等.可靠性分配理论在系统安全目标实现中的应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7(12).
〔编辑:张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