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9市城市流强度的比较分析与发展定位研究
2017-02-16赵会杰
赵会杰,赵 璟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中原城市群9市城市流强度的比较分析与发展定位研究
赵会杰,赵 璟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24)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原城市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定位与战略支撑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并且成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争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最大竞争对手。基于城市流模型,对中原城市群“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内9市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及结构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9市中,作为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郑州,经济实力最强,城市流强度值却不是最高的,对其他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其中几个小城市功能雷同、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依然存在。提出以下建议:进一步发挥郑州的辐射作用与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尽快研究并使洛阳和开封两个副中心城市名副其实;重新研究并完善低城市流强度值6市的发展功能。
城市流;城市流强度;中原城市群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中原城市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定位与战略支撑作用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颁布,使中原城市群明确跻身7个国家级城市群,成为与长江中游城市群争夺“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的最大竞争对手。面临这一非常重要的发展机遇,中原城市群应全面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内9市间的联系,优化9市功能,明确9市定位,缩小9市间的差距,从而提高城市群的综合实力。
近年来,随着郑汴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郑东新区建设的推进,中原城市群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专家认为,中原城市群正在上演9市“连城诀”,成为中部城市群的龙头。但是域内城市流强度相关值较低、结构不合理、核心城市辐射带动力不足、小城市功能雷同、特色不明显等问题依然存在。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建设城市群的相关政策,缩小城市间以及区域间的差距,促进中原城市群又好又快发展,政府有必要及时出台相应的对策来应对出现的林林总总的问题。
笔者根据最新的数据,研究了中原城市群9个核心城市的城市流指标,分析了各个城市的优势与不足,研究成果有利于加强城市间的联系,更有利于加快中原城市群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流动,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1 城市流强度与城市群的相互关系
1.1 城市群、城市流及城市流强度
城市群是在某一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核心,以多个地理位置相近、联系紧密、优势各异、不同规模的周围城市为支撑,凭借一定的自然因素和基础设施,共同组成的一个比较完整、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它的形成是城市发展成熟的标志[1]。
城市群理论研究的城市流,是指城市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空间流在城市密集区域所发生的频繁、双向和多向的流动现象,是城市间相互作用的一种基本形式[2]。城市流由4大网络层面组成,分别是人流层面、物流层面、资金流层面和信息流层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城市流由某一点向另一点传递,当这四大层面中的某一层面出现传递不畅时,将需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解决城市流不畅的难题。
城市流强度是城市外向功能量与其所产生的实际影响力之积[3]。它表示对外服务部门的辐射与带动作用量的大小。可用公式表达为:F=N*E。式中F为城市流强度;N为城市功能效益,即各城市间单位外向功能量所产生的实际影响;E为城市外向功能量[4]。
1.2 城市流、城市流强度与城市群的关系
在城市之间,城市流普遍存在。城市流是城市、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区域在运营与联系过程中相互影响与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城市集聚与辐射作用协同促进着城市流在每个城市间的自由流动,从而推动了城市群的形成、发展和壮大。城市流强度说明了城市与外界(城市或农村)联系的数量指标,它实际上是城市集聚与辐射能力强弱的体现。随着城市流的不断循环,城市流强度必定逐渐加大,城市集聚与辐射作用共同推动着城市群由初级向高级阶段发展变化。
2 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概况
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以郑州、洛阳为正、副中心,开封为新兴副中心,以新乡、焦作、许昌、漯河、平顶山、济源6个城市为支撑的城市群,是中原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中部地区城镇发展最密集、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其中,设市城市数约占河南省城市总数的60%,国土面积为5.87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35.2%,人口和GDP分别占全省的44.4%和58.4%[5]。城市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带动中原经济区发展、振兴中原地区的核心力量。专家普遍认为,中原城市群应先建设以郑州为中心,以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8个省辖(管)市为支撑的一个半小时经济圈。本文为方便分析,选取中原城市群一个半小时经济圈的9个中心性城市作为分析对象。
3 城市流强度的计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3.1 城市流强度的计算方法
根据指标的代表性与可行性原则,采用各外向部门的从业人员数为城市的外向功能量指标。则城市外向功能量(E)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对外服务部门的区位商确定的。那么,i城市j部门从业人员的区位商Lqij的计算公式为:
(i=1,2,3…n;j=1,2,3…m)
式(1)中,Gij表示i城市j部门的从业人员数,Gi表示i城市总的从业人员数,Gj指所在城市群j部门的从业人员数,G指城市所在城市群总的从业人员数[6]。
若Lqij<1,则i城市j部门不存在外向功能,即Eij=0;若Lqij>1,则该部门具有对外服务能力,反映的是j部门获得的i城市总从业人员中的比例,胜过本区域的j部门就业人口比例,也就是在i城市中,j部门相对于本区域其他城市是更优秀的专业化部门,能够为城市外的其他区域提供服务[7]。因此,i城市j部门的外向功能为:
则i城市m个部门总的外向功能量Ei为:
i城市的功能效率Ni通过从业人员人均的GDP来体现:
其中GDPi为i城市的生产总值[8]。则i城市的城市流强度Fi为:
式(5)中:Ki为i城市的E值占总功能量的百分比,本质是i城市单位从业人员贡献出来的外向功能量;它反映了某一城市功能量的外向水平,被称作城市流倾向度[9]。
城市流强度结构是指GDP值、K值与城市流强度值之间的比例关系;由公式Fi=GDPi*Ki(见公式5)可知,GDP值和K值共同决定F值的大小,二者都与城市流值呈正相关关系;其公式为:
式(6)和式(7)中,GDP'i和K'i分别表示各市GDP值与城市流倾向度的标准化值,maxGDPi与max Ki分别表示各市GDP值与城市流倾向度的最大值[10]。
3.2 数据采集
利用《河南省统计年鉴(2015)》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5)》,搜集2014年中原城市群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内9市的交通仓储邮电、金融、房地产、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及社会组织、批发与零售、住宿餐饮、科研技术、文化体育娱乐业8个主要外向服务部门的从业人员数、各市的总从业人员数、各市的GDP作为指标,计算中原城市群9个中心城市的区位商(Lqij)、外向功能量(Ei)、城市流强度(Ki)。
4 中原城市群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的比较
利用表1数据,可以计算出中原城市群9市8个部门从业人员的区位商,结果见表2。从表2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原城市群9市8个部门的Lq,大于1的只有28个,约占三分之一,而且Lq大于1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公共管理和批发零售业两个部门;金融业、科研技术业、文化体育娱乐业这些科技含量高、外向功能强的部门的区位商大多为0,说明9市外向部门的服务能力有待提高;郑州作为中心城市,其Lq>1的部门共有5个,明显多于群内其他城市,这与郑州的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地位相符合。焦作市Lq>1的部门有4个,仅次于郑州市。其他城市大多数只有两三个部门的Lq大于1,说明9市整体的外向功能偏弱。
表1 中原城市群9市8部门的从业人员 万
表2 中原城市群9市8部门的区位商
若区位商Lqij<1,则外向功能量Eij=0;由表1和公式(2)可以计算出9市8个部门的Ei值。结果见表3。
表3 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外向功能量(Ei)
整体看,9市的外向功能总量相差很大,说明9市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差异。郑州市外向功能量大于0的行业为5个,多于其他城市;郑州市的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与零售业、科研技术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的外向功能量均为9市第一,分别为1.1490、2.1493、11.6732、3.4634、1.1373,说明郑州的这几个部门都具有较强的外向功能,能够辐射并带动周边城市,是全省金融和科技的中流砥柱。众所周知,郑州的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邮政和电信主枢纽城市,但是郑州的交通仓储和邮电业的外向功能为0,这个结果无疑让人很惊讶;因为郑州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重要的粮食贸易集散地、商品交易集散地,人流量大,交通便利。同样作为副中心城市,开封和洛阳的外向功能总量相差巨大,这与二者的经济实力悬殊有很大关系。平顶山的外向功能总量在9市中居第三位,主要是交通仓储业较高的外向功能量值带动的结果,说明平顶山市充分利用了自身的区位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其外向功能量高达25.679,高于郑州市。主要原因是其住宿餐饮部门拥有9市中最高值,强力拉抬了洛阳的外向功能量。9市2014年接待入境游客人数分别为481 889人次、842 100人次、213 173人次、39 200人次、333 313人次、3659人次、27 472人次、9226人次、600人次;旅游创汇收入分别为:18 136万美元、23 816万美元、5 309万美元、1 222万美元、12 501万美元、201万美元、799万美元、230万美元、9万美元。无论是旅游创汇收入,还是接待入境游客人数,洛阳市均为9市第一。洛阳市的区域性副增长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要归功于其较高的外向功能量值。
表4 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的城市流倾向度和城市流强度
表4反映了中原城市群9市的经济实力、城市流倾向度和城市流强度等相关指标。洛阳的住宿餐饮业值(24.5188)拉高了该市的城市流强度值,但洛阳的实际经济实力不如郑州;开封的城市流相关指标与其副中心地位不相符,主要原因可能是其与郑州的时空距离太近,各种要素流向省会郑州导致开封的很多功能被削弱。同时,济源与漯河的数值与郑州、洛阳相差较大,导致中原城市群9市的城市流结构不合理,与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
利用公式(6)和(7),对9市的GDPi和Ki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可以得到9市的城市流强度结构图,见图1。
图1 9市城市流强度结构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只有郑州和新乡这两个城市是GDP'i>K'i,说明这两个城市的Ki值受GDP值的影响比较大。但是,为了两市的科学、均衡成长,这两个城市不光需要维持经济的增长
5 中原城市群城市流的强化对策与发展定位
5.1 进一步发挥郑州的辐射与综合服务能力
郑州作为群内GDP值最高的城市,其整体经济实力在区域内无疑是领头羊,但是郑州不是该群中K值最高的城市,说明郑州没有发挥好其辐射作用,对外服务功能有待提高;在以后的发展中,为使郑州成为整个城市群区域的辐射中心,提高郑州的综合服务能力尤为重要。另外,郑州市应利用郑东新区开发建设的时机,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吸引大型企业入驻,开足马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5.2 尽快研究并使洛阳和开封两个副中心城市名副其实
洛阳作为城市群区域的副中心城市,是9市中K值最高的城市,显然在综合服务能力上独占鳌头,但洛阳的综合实力并不是最强的。因此,洛阳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以更好地完善其服务功能。开封的GDP和K值都较低,与其新兴副中心的地位是不相符的;所以,开封市要想长久地保持副中心的地位,无论在经济建设上,还是在综合实力方面,都需要加大吸引投资的力度,充分利用好郑汴两地实施的金融同城政策,做好吸收郑州部分职能转移的准备,在此基础上完善郑汴的一体化建设。
开封和洛阳都是历史名城,在旅游业方面,开封的旅游业明显不如洛阳。2014年,开封、洛阳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分别为842 100人次、213 173人次,旅游创汇收入分别为23 816万美元、5309万美元,开封市的接待入境人数和旅游创汇收入都只是洛阳的四分之一。开封在旅游景区和花卉(菊花)市场两个方面应该加强宣传,做响景区特色,突出菊花品性(花中四君子之一)、功效与装饰艺术(四大切花之一)。在工业方面,开封可以利用其精细化工基地的基础,把精细化工业做成中原城市群第一,提高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水平,通过这种投资小、附加值高的产业把与其关联度大的产业做大。洛阳作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议重点发展自主品牌,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走高端技术路线,以提高中原城市群的综合实力。
5.3 完善低城市流强度值6市的发展功能
至目前,中原城市群中K值较低的新乡、焦作、漯河、济源等城市,功能雷同,特色不明显。许昌是钧瓷的起源地,建议从钧窑入手,把钧窑瓷器产业做大做强。许昌钧瓷业未来的战略目标可以是:争取做到北有许昌禹州钧瓷,南有景德镇四大名瓷。焦作、平顶山二市资源相对更丰富,都是能源、化工基地,二者可以强强联合,在资源、技术、管理方面协作好,共同提升竞争力,而不能为了竞争,弄得两败俱伤,阻碍中原城市群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漯河市近几年食品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城市的迅速发展,但是该市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落后,应该建设一些高等学校,为城市的发展服务。
上述6市的经济实力也是较差的,这与有较高K值和GDP值的其他3个城市形成鲜明对比。6市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自身的交通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业,交通仓储业和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加快提高综合实力和服务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原城市群内9市在工业发展良好的基础上,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要对教育大力投入,为迎接中原城市群进入蓬勃发展期做准备。
[1] 方创琳.中国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新格局与新趋向[J].地理科学,2011,31(9):1025-1035.
[2] 卢万合,刘继生.中国十大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的比较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25(2):60-64.
[3] 吴继华,赵林.中原经济区城市流强度时空变化分析[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6(1):128-133.
[4] 李光勤,张明举,刘衍桥.基于城市流视角的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联系[J].重庆商速度,而且还需要努力提高综合实力。剩下的7市恰好相反,足以看出来这些城市的经济实力比中心城市郑州落后很多。总体来看,9市的GDP'i和K'i值相差很大,说明9市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综合实力发展不均匀,城市间在发挥各自功能方面没有协调、匹配好,所以科学、合理地构建9市城市流结构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各市准确定位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发现不足,做到取长补短和健康成长,才能共同创建一个繁荣的城市群。学院学报,2006,16(4):29-33.
[5] 喻新安.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6] 朱华友,蒋自然.基于城市流的浙中城市群内在功能联系及其政策响应[J].城市发展研究,2008(1):16-19.
[7] 张虹鸥,叶玉瑶,罗晓云,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6):53-56.
[8] 曹红阳,王士君.黑龙江省东部城市密集区城市流强度分析[J].人文地理,2007(2):81-86.
[9] 姜博,修春亮.环渤海地区城市流强度动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3):11-15.
[10]杜军,孙希华,高志强,等.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4):91-93.
COMPARATIVE ANALYSISOF URBAN FLOW INTENSITY IN CENTRAL PLAINS AGGLOMERATION AND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ZHAO Huijie,ZHAO Jing
(School of Economics&Management,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China)
With the advance of"The Beltand Road"strategy,the positioning and strategic supporting role of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 Silk Road Economic Zone hasbecome particularly clear,and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 has become the biggest competitor that strives to competewith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n the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or being an important growth pole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Based on the urban flow model,the paper calculates and analyzes the location quotient,the outward function,the urban flow intensity and the structure of 9 cities of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among the 9 cities in 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Zhengzhou has the strongest economic power as the regional hub city,but the intensity value ofurban flow in Zhengzhou is not the highest,and its ability to radiate and drive other cities needs improving;meanwhile,the functions of small cities are similar without distinct features.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Zhengzhou's capabilities of radiating and integrated services should be further brought into play;a studymust be conducted as soon as possible so as to make Luoyang and Kaifeng become veritable sub center cities;the development function of the 6 citieswith low city flow intensity should be re-studied and improved.
urban flow;urban flow intensity;Central Plains urban agglomeration
F127
:A
1673-1751(2017)01-0054-06
2016-10-30
赵会杰(1992-),女,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