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联盟中知识结构排序的演化过程研究
——以许继集团知识联盟为例
2017-02-16孙晨曦
王 斌,孙晨曦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知识联盟中知识结构排序的演化过程研究
——以许继集团知识联盟为例
王 斌,孙晨曦
(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基于知识联盟和知识排序提出理论分析框架,以许继集团知识结构排序的演化过程为案例,引用物理学中的串联和并联概念,提出两种基本知识结构:知识并联结构和知识串联结构,并在两种基本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衍生出了知识再并联结构和知识再串联结构,构建了知识联盟的知识结构排序演化模型,探究知识联盟各知识主体间知识结构排序的动态演化过程与内在机制。研究表明,在知识联盟的不同阶段,知识结构排序是不断变化的。
知识串联;知识并联;知识联盟
“知识已成为一个企业最重要的资源”[1],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主要取决于其知识的运用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想要获得创新绩效,就必须通过与外界的有效协调来保证企业对外部环境做出正确快速的反应[2]。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迅速提升学习和创新能力,与国内外企业组成知识联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在知识联盟中,知识主体之间如何灵活地将接收到的知识融入企业的创新活动当中决定了知识联盟的效率。知识主体创新战略的有效实施,则需要企业充分利用知识资源,不断升级知识库,改进产品和知识结构。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知识联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结构方面,通过对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的整理发现,大多研究者专注知识结构模块化和整合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大多研究关注知识的静态结构,缺乏从动态视角对知识结构排序方面的研究,忽略了知识排序结构的内部运行和演化。本文通过单案例研究,阐述在知识联盟的不同阶段知识结构排序的动态演化过程。
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在知识联盟的利用效率理论和时间方面,还缺乏相关的经验,导致知识的流转缓慢,转移效率较低,严重影响我国制造企业产品创新性的提升。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①在知识联盟的不同阶段,知识结构排序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②知识联盟中企业知识结构排序分为四个阶段;③通过案例研究阐述知识结构排序的演化过程。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制造企业之间知识联盟效率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文献综述
1.1 知识联盟
1.1.1 知识联盟概念
Teece[3]认为,知识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伙伴企业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战略目标而进行的以承诺和信任为特征的合作活动。
Inkpen[4]是最早研究企业知识联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知识联盟的定义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他认为,知识联盟是指企业与企业或其他机构通过结盟方式,共同创建新的知识和进行知识转移的网络组织。Inkpen从知识角度来分析联盟的动机与内容,以学习和创造知识为中心目标,通过知识主体之间结盟的方式,实现知识创新和知识转移。知识联盟是战略联盟的一种,以学习和创造知识作为联盟的中心目标;是以知识为纽带,包括知识创造、知识转移、知识共享和知识整合等的多维度互动过程的合作性知识创新网络或动态联盟。
组织为了实现创新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以知识联盟的形式,将不同知识主体的知识资源进行再整合,实现知识共享。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创造和知识流动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够增加知识主体的知识存量,进行组织内部资源的适应性发展,保持组织的不断进步。
1.1.2 知识联盟的相关研究
Charles[5]指出,知识联盟的主要目的是学习及创造知识,知识联盟可以协助一家企业从其他企业那里学习到专业化的知识,协助一家企业和其他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他指出,企业之间的技术创新是一种复杂的活动,取决于企业怎样与企业外部的知识主体进行交流,取决于开发利用企业内外部个体经验的机制,还取决于企业内部专门技术或知识的分布。
Meier[6]认为,知识联盟的主要目的是在知识主体间进行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并在转移和共享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知识,最终提高知识联盟创新绩效。王晓雪等人从知识转移的视角提出,知识联盟作为一个利益共生体,组建知识联盟的目的就是为了学习知识和创造新的知识,而对知识结构的研究就是联盟企业之间提升知识存量的一个重要途径[7]。
魏奇峰等人通过对产学研知识联盟的研究发现:构建产学研知识联盟,重视知识主体之间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分享,有利于整合知识主体之间分散的知识资源,加强联盟成员的市场应变能力,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与利益共享关系,并使得科研成果能更顺畅地进入产业链,形成产业竞争力[8]。
1.2 知识排序
知识结构不仅是企业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也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只有深刻了解企业的知识排序,才能够高效地进行知识管理。创新活动的复杂性表明:较高的知识存量并不能保证知识主体的创新绩效,只有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知识排序的类型,将知识主体的内外知识资源有效调动到创新战略中,才能够提升知识主体的创新绩效[9]。因此,探讨不同企业的知识排序对知识联盟中各知识主体的创新绩效有着重要的意义。
1.2.1 模块化知识
模块化的概念最初由赫尔伯特·西蒙[10]提出,所谓“模块”是指,“半自律性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或者过程”。将复杂的、零碎化的知识分拆并组合成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拥有特定的子功能,模块之间相互独立,或者近似独立,其相关性小于同一模块内的知识相关性。Schilling[11]认为,知识模块化是描述知识系统部件可以被分解和重组的程度的度量,这种度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知识系统部件之间的耦合程度;另一方面是知识系统部件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和匹配的程度(即知识模块化的程度)。基于业务流程的模块化的战略灵活性不仅体现在资源协调与模块整合上,更体现在能不断吸收和补充新的知识以扩充模块化产品的知识基础上[12]。
周翔等[13]提出,产品的模块化使得定制产品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这种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模式能够及时满足现在消费者复杂多变的个性化需求。单个子模块作为具有独立产品功能的子系统,通过与奇特子系统(功能模块)进行灵活混合与匹配,完成整个产业技术系统的创新与整合,使产品的价值链实现增值,并为顾客带来全新的产品功能和体验价值[14]。
1.2.2 知识的组合与整合
知识整合(Knowledge Integration)通常被认为是,“以知识组织方法为指导,以数据整合、信息整合为基础,以知识组织体系为支撑,组织资源知识结构中概念及概念关系的一种整合方式。”[15]知识整合是组织进行持续创新与克服环境不确定性的一种重要途径,善于整合的组织将拥有更多创新的机会,相对也更有竞争优势[16]。
Garud和Nayyar[17]认为,组织要强化本身的能力,除积极吸收外界信息外,还需要有整合知识的能力。在有些情况下,企业之间通过简单的知识转移来扩大知识存量并不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而是需要对知识进行整合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Volberda[18]等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对知识的整合,而不是来自单一的知识,因为只有整合的知识才能指引企业在快速变动的环境中做好产品与市场的组合,才能快速有效地开发产品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这就说明,知识整合能够将无序化的知识结构转化成易于企业理解运用的有序化的知识结构,从而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李贞和杨洪涛[19]发现,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外部学习能力及内部知识整合能力越强,越能将外部知识转化成可以执行的知识,最大化地实现知识蕴含的价值,从而共同促进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因此,企业通过增加知识整合能力,能够更好地提升组织绩效。
综上所述,企业之间组建知识联盟,可通过与外部知识主体的连接,接触到新的视角和新的领域,有效地弥补自身知识单一性导致的知识存量不足。知识在知识主体间一直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先前学者的研究仅仅注重知识联盟中知识主体间单一知识结构的研究,如模块化知识和知识整合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许继集团的案例研究,构建了知识联盟中知识结构排序的四个阶段演化过程的模型。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方法与企业案例的选择
2.1.1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单案例研究方法,该方法可以更好地了解案例的背景,并能保证案例研究的深度[20]。单案例研究可以用于研究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从这一案例中得出的结论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同类事件的理解,而且单案例研究的方法也有助于捕捉和追踪管理实践中涌现出来的新现象和新问题[21]。
2.1.2 案例选择
第一,许继集团成立于1993年,通过与其他企业组建知识联盟,公司无论是在新产品研发,还是老产品的改进方面都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将该企业放在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基本国情下观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二,许继集团与笔者所在学校在2006年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双方在人才培养、科学技术研究与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使产、学、研更加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体系,有利于本研究的资料收集。
2.2 案例描述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公司成立于1993年,现今已经成为国家电力系统自动化和电力系统继电器保护及控制行业的排头兵。
自公司建立以来,集团公司设有两个行业归口研究所、两个国家级产品检验中心、两个国家级产品检测中心、两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三个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秘书处、一个国际标准化委员会主席席位。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经济增长的方式迫切需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于知识的专业化和分工的存在,集团内部知识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构建知识联盟势在必行。
2.2.1 许继集团与西门子股份公司组建知识联盟
随着中国对输电设备需求的大量增加,为了适应大都市地区迅猛增长的能源需求,大功率输电的距离已经达到甚至超过1000公里。这在技术和经济上唯有采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才是可行的。在输配电领域,中国是世界上需求增长最快的市场,对于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在今后的20至30年里中国更将是全球最大的单一需求市场。
为弥补企业自身能力的不足,实现优势互补,2004年许继集团与西门子股份公司展开合作。西门子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创立于1847年,业务遍及200多个国家,专注于电气化、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西门子股份公司在海上风机建设、联合循环发电、高压输电解决方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工业自动化、驱动和软件解决方案,以及医疗成像设备和实验室诊断等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2.2.2 许继集团与国家电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组建知识联盟
随着国际能源结构出现的新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节能减排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呈现出绿色环保的新趋势。在能源的利用方面,不可再生能源总量在不断减少,随着人类对一次性能源的不断消耗,开发新能源、清洁能源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国家电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安排和决策部署,以节能环保和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产业集团,是国家电网公司节能服务产业的龙头企业,致力于国家积极倡导的电力需求侧管理、节能与新能源前沿技术项目和典型示范项目的投资、建设、运营业务,是立足电网企业、面向社会,实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多元化发展的新兴企业。企业内部知识按照业务流程的不同分为:电力环保模块、节能模块、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模块和国际业务模块。
由于知识的专业化分工,2013年3月国家电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与许继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利用国家电网节能公司在节能项目咨询、设计、评估、投资和资源整合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许继集团在技术开发、产品制造、系统集成、工程实施等方面的优势,在节能市场中开展全面合作,并建立常态交流机制,构建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良好格局。
2.3 案例分析
在对许继集团与西门子股份公司和国家电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建立知识联盟的研究中发现,许继集团内部的知识结构排序随着知识联盟的组建与维持出现了一个动态演化的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2.3.1 许继集团知识并联阶段
并联概念源于物理学,这里所谓并联阶段就是在知识联盟中,各知识主体将各自相关性较高的知识放到同一知识集中,不同的知识集之间形成了并联状态。许继集团在与西门子股份公司组建知识联盟时,许继集团将自己比较专业的微电网技术与西门子股份公司全球领先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VDC)的知识结合,建成了±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试验中心,形成一个较大的知识集。同时许继集团又将自己配电自动化团队和西门子股份公司的压缩自动化(SCAUT)团队进行知识共享,建成智能配电设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形成另一个知识集,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知识集形成了并联状态,见图1。
图1 许继集团的知识串并联
2.3.2 许继集团知识串联阶段
串联的概念也来自于物理学,这里所谓串联阶段就是在知识联盟并联阶段的各知识集中,将相关性较高的知识进行整合排序形成一种新知识的状态。在长期的交流合作下,许继集团通过自己的微电网系统和西门子股份公司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进行知识串联,解决了高压输电的技术性难题,研发出特高压输电技术,该技术将变电站实时监控、防误闭锁、故障信息系统子站以及日常管理等功能融为一体,既满足了系统信息共享的要求,又可以按照不同需求单独配置,满足了功能灵活性方面的要求,见如图1。同时,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把许继集团共享的配电自动化技术和西门子股份公司的压缩自动化技术进行串联,研发出智能用电系统,构建了智能用电全面解决方案,方案包括用电信息采集、用能服务、智能用电管理、智能用电小区建设等业务应用子系统,通过灵活定制,能够形成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合与要求的EMC5000智能用电管理系统。
2.3.3 许继集团知识再并联阶段
类似于知识并联,知识再并联就是知识联盟企业再次将自己的知识与另一联盟企业按照相关性形成几个并联的知识集,形成再并联阶段,此时知识主体的知识存量又会大于知识并联时的知识存量。为了解决清洁能源的利用问题,许继集团将自身较为专业的用电管理终端技术和智能工业用电技术与国家电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的交通节能整体解决方案和工业节能整体解决方案分别形成两个知识集,并组建了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设备研究基地和节能环保型智能中压开关研究中心,形成知识的再并联阶段,见图2。
图2 许继集团知识的再串并联
2.3.4 许继集团知识再串联阶段
类似于知识串联,知识再串联就是将知识再并联阶段中形成的各个知识集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序的知识结构体系,见图2。许继集团与国家电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通过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设备研究基地和节能环保型智能中压开关研究中心将两个并联知识集中的知识进行串联,建成了国内第一个网络式电动汽车管理系统,成为国内首家能够成套提供“充、换、储、放”一体化的制造商,同时在工业供电及节能领域,研发出品牌干式变压器,获得了“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节能产品”的称号,其电力耗损与普通变压器相比最高可降低70%。
许继集团与西门子股份公司和国家电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通过组建知识联盟,知识主体内部知识结构排序不断地演化,知识结构排序从并联阶段到串联阶段,经过再并联阶段,最后到达再串联阶段。
2.4 模型的构建
通过对许继集团知识联盟中知识结构排序的演化分析,结合知识的串并联,笔者构建了知识结构排序演化模型,其演化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知识并联阶段、知识串联阶段、知识再并联阶段和知识再串联阶段。为了方便模型的构建,假设知识联盟中存在三家企业:企业1、企业2和企业3;假设每个企业都拥有两个知识模块,分别为:A和B,C和D,E和F。
2.4.1 知识并联阶段
在并联阶段,企业1与企业2组建了知识联盟,企业1和企业2分别将自身所拥有的知识模块按照相关性,将相关性程度较高的知识模块放到同一个知识集中,形成两个并联的知识模块,此时企业1的知识存量为ABCD,类似于许继集团与西门子股份公司建成的±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试验中心和智能配电设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这两个知识的并联模块。
2.4.2 知识串联阶段
在串联阶段,企业1与企业2通过长期的知识共享,对知识集中相关性高的知识进行了知识整合,产生了更加系统的知识,许继集团在这个阶段建成了特高压输电系统和智能用电系统。
2.4.3 知识再并联阶段
在知识再并联阶段,企业1将自身的BD知识模块与企业3的EF知识模块按照知识结构排序的相关性进行组合,形成BE和DF两个大的知识集,此时企业1的知识存量为ABCDEF六个知识模块。在该阶段,许继集团与国家电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形成了知识联盟,并组建了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设备研究基地和节能环保型智能中压开关研究中心,形成了再并联阶段中的两个并联知识集。
2.4.4 知识再串联阶段
企业1将再并联过程中形成的两个大知识集BE和DF中的知识进行整合排序,形成更高层次、更加系统的知识结构,就如同许继集团与国家电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合作实现了电动汽车充换电及驱动控制和智能工业供用电及节能系统的研究,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创新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对许继集团知识联盟的案例分析和对知识结构排序的四个阶段的划分,可以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排序演化模型,见图3。
图3 知识结构排序演化模型
3 结论
从动态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许继集团与西门子股份公司和国家电网节能服务有限公司之间的知识联盟,探讨了知识结构排序在知识联盟的不同阶段的演化过程,构建了知识联盟之间结构排序的串并联模型,认为:①知识在知识联盟的不同阶段,知识结构排序是不断演化的;②知识结构演化分为四个阶段,即知识并联阶段、知识串联阶段、知识再并联阶段和知识再串联阶段;③在每一次知识结构排序的演化过程中,知识主体、知识存量和知识系统程度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本研究发现:首先,企业要积极搭建知识创新和战略联盟,重视知识联盟中知识主体之间的知识交流,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其次,知识主体间在知识联盟中增加自身知识存量的同时,也要将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有序的知识,这样才能够被企业创新研发所利用,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不同规模和不同等级的企业所组成的知识联盟,其知识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别,并且现代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知识主体内部有时候并不存在相关性较低的两个知识模块,那就很难与其他知识主体之间形成串并联的知识结构排序的演化。对于以上的不足之处,将在以后的研究中做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GRANT R M.Prospering in dynamicallycompetitive environments:organizational capability as knowledge integration[J].Organization science,1996,7(4):375-387.
[2] 孙新波,张波,罗能.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知识联盟激励协同成熟度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2,33(1):60-68.
[3] TEECE D J.Capturing value from knowledge assets:the new economy,markets for knowhow,and intangible asset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8,40(3):55-80.
[4] INKPEN A C.Learning and knowledge acquisition through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1998,12(4):69-80.
[5] EDQUIST C.Systems of innovation:technologies,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7,41(1):135-146.
[6] MEIER M.Knowledgemanagement in strategic alliances:a review of empirical evid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management reviews,2011,13(1):1-23.
[7] 王晓雪,周柏翔.基于共生理论的知识联盟中知识转移模型研究[J].情报科学,2011(7):989-993.
[8] 魏奇锋,顾新.产学研知识联盟的知识共享研究[J].Scientificmanagement research,2011,29(3):89-93.
[9] 姚艳虹,李扬帆.企业创新战略与知识结构的匹配性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10):150-158.
[10]SIMON H A.The architecture of complexity[J].IEEE control systems,1962,106(6):467-482.
[11]SCHILLING M A.Toward a generalmodular systems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interfirm product modularit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0,25(2):312-334.
[12]MACDUFFIE J P.Modularity-as-property,modularization-as-process,and‘modularity'-as-frame:lessons from product architecture initiatives in the global automotive Industry[J].Global strategy journal,2013,3(1):8-40.
[13]周翔,吴能全,苏郁锋.基于模块化演进的产权理论[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110-121.
[14]吴俊杰,戴勇.企业家社会资本、知识整合能力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1):84-88.
[15]RADIM J.A survey ofmethods used in probabilistic expert systems for knowledge integration[J].Knowledge-based systems,1990,3(1):7-12.
[16]DAVID J.Capturing value from knowledge assets:thenew economy,markets for knowhow,and intangibleassets[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8,40(03):55-79.
[17]GARUD R,NAYYAR R P.Transformative capacity:continual structuring by inter temporal technology transfer[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4,15(5):365-386.
[18]MICHIEL D B,FRANSA J,VAN D B,etal.Managing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integration in the emerging multimedia complex[J].Journal ofmanagement studies,1999,36(3):379-398.
[19]李贞,杨洪涛.吸收能力、关系学习及知识整合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来自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2,33(1):79-89.
[20]DYERW G,WIKINSA L.Better stories,not better constructs,to generate better theory:a rejoinder to Eise nhard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1,16(3):613-619.
[21]程鹏,张桂芳,余江.知识整合能力与本土企业的快速追赶——基于华星光电的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4,32(7):1060-1068
ON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OF KNOW LEDGE STRUCTURE IN KNOWLEDGE ALLIANCE——Taking for examp le the Know ledge Alliance in XJGroup
WANG Bin,SUN Chenxi
(School of Management,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engzhou 450001,China)
The paper present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framework based on knowledge alliance and knowledge ranking,cites the case of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knowledge structure sorting of XJGroup,refers to the concept of series and parallel in physics and puts forward two basic knowledge structure:knowledge structure of parallel connection and knowledge structure of series connection,and knowledge structure of parallel reconnection and series reconnection are derived from the two basic knowledge structures above,constructing a evolutionmodel of knowledge structure sorting of knowledge alliance and exploring the dynamic evolution process and the internalmechanism of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ranking among the know ledge alliance.The research shows that knowledge structure is constantly changing in different stages of knowledge alliance.The study not only enriches the related theory of know ledge alliance,but also provides a useful reference for enterprises.
knowledge series connection;knowledge parallel connection;knowledge alliance
G302
:A
1673-1751(2017)01-0036-06
2016-10-08
2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本体的产品协同设计知识服务研究”(71001034);2012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原经济区集群知识联盟演化形成及创新机制研究”(2012BJJ052)
王斌(1971-),男,河南郑州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技术创新和知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