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提升文化品格
——从英语文本中的“礼貌用语”出发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能力
2017-02-16夏云
夏 云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江苏南通 226600)
聚焦核心素养 提升文化品格
——从英语文本中的“礼貌用语”出发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能力
夏 云
(江苏省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江苏南通 226600)
在全民关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在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要通过对比感悟、拓展丰盈、情境体验和对话运用等多种途径感受西方的文明礼仪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积淀人文底蕴,提升社会参与能力,培养全球意识和开放的心态。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文化意识
引 言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而礼貌是人际交往的先锋,英语的“礼貌用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以“礼貌用语”为载体,直观地投射出西方民族的文化特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差异,从而得体、流畅地进行英语交流。笔者结合小学英语文本中“礼貌用语”的教学和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在对比中感悟
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中国文化习俗和汉语交流习惯的影响,很多时候会产生负迁移。一些汉语中的礼貌用语,在英语交流中却适得其反。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选取典型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中西方交流习惯的差异,从而在实际交流中能够做到自然得体。
在教学江苏译林版三年级下册Unit 5 How old are you? 一课时,要让学生仔细观察Story time的场景,感知询问年龄是售货员推荐玩具的需要,而不是随意地闲聊。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中国人见面时,经常谈论的话题是年龄、工作、收入等等,但是这些内容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属于个人隐私,一般不得随意打听,所以在英语交流中,不能贸然询问:How old are you? 否则会让对方反感,使得交流中断。并举一反三,“您最近忙吗?您去哪里啊?您买了些什么?”之类的问题也不适宜在与西方人打招呼时询问,这些话题是警察盘问的时候用的,不适合聊天。同时介绍西方人见面打招呼的话题主要是天气和爱好之类,例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通过这样的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日常司空见惯的礼貌问候在西方却大相径庭,从而激发他们了解英美国家文化禁忌的好奇心。
二、在拓展中丰盈
中国学生在英语词汇积累、语法运用上的学习成绩是令人称道的,但是在日常交际的过程中却经常遭遇尴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英语教学模式化,简单照搬和拿来主义,归根结底是平时的教学缺乏拓展和延伸。
以见面打招呼为例,最常用的句式是How are you? 教材中出现的标准回答是:I’m fine, thank you. 相信每一位中国学生都会脱口而出。但这其实是乐天派的回答方式,对于谦虚内敛的人而言,断然回答I’m fine,他们会感觉你太张扬,或者是有敷衍的嫌疑。事实也确实如此,怎么可能每天每刻都I’m fine呢?所以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不同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的回答方式:Not too bad! Just so so! Not bad! Terrible! 让学生根据场景灵活选择和运用,从而提升英语交流的准确性与流畅性。
再如江苏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8 We’re twins! 一课,结合uncle和aunt这两个单词的教学,要适度拓展英语中队家庭成员的称呼方法,如:姑姑、姨妈、阿姨统一称呼aunt,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直接用grandpa,grandma,以性别区分。此外,晚辈直接称呼长辈姓名也是习惯的表达方式,但是在中国就是不礼貌的行为。通过类似的拓展,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的称呼用语,避免中文的负迁移。
三、在情境中体验
口语交际是提升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就是我们的学生缺少“说英语”的机会,大部分时候都是用“句型操练”来代替,通过机械模仿、反复训练来实现“说”的目标,这充其量是在“背英语”。到了实际交流的场合,学生往往就会忽视语境背景和文化差异,出现交际用语失误,造成令对方无法原谅的境地。所以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创设交流情境,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对话中熟练使用礼貌用语。
例如在教学江苏译林版四年级上册Unit 6 At the snack bar一课时,在学生熟练掌握句型的基础上,可以创设餐厅点餐的情境,让学生扮演顾客和服务员,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交流空间,无需纠结于语法的正确,重点是指导学生礼貌地进行问答。扮演服务员的学生会依据中文的表达习惯询问顾客:Can you have a hamburger? Do you have a cup of tea?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这种先入为主的问话缺乏礼貌,介绍服务员的常用问候语是:Can I help you? May I…?扮演顾客的学生在点餐时会说:I want to have a cake. I want to have a cup of coffee. 教师就可以顺势纠正,西方人一般会用询问的语气表达:Can I have a cake, please?或Can I have a cup of coffee, please? 并提醒学生在句尾加上please,显得有礼貌,切忌在句首使用please造成强硬和命令的语气。
通过类似的角色扮演,既可以给学生提供英语交流的实践平台,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暴露礼貌用语的缺失,给学生提供纠错的实例,从而让他们不断丰富英语的语言习惯和交流忌讳。
四、在对话中提升
在英语对话中,要让学生熟练和正确使用礼貌用语中的称呼语、问候语、感谢语和道歉语,关键是要有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日常交往中,多使用常用的英语礼貌用语进行交流,只要教师身体力行地进行示范,学生必定会形成英语对话的氛围,让学生在表达交流的过程中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
例如与学生打招呼,英语教师就要用英语的问候方式——Good morning、Hi、How are you…而且教师要习惯于主动与学生打招呼,一方面是消除学生的局促感和紧张感,引导学生及时转化对话语言;另一方面也彰显师生的平等地位,让学生感受西方人际交往的民主性。
再如教师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英语询问句式:This is…speaking. Is that…?如果学生采用中式的回答方式I’m…/Who’re you?教师就可以顺势进行引导和纠正,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西方国家电话交流的常用问候语。
此外,还要寻求家长的支持,营造家庭英语对话的氛围,并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体会英语礼貌用语的区别。以“再见”为例,除了常用的Goodbye是在亲朋好友和熟人之间道别的方式,而比较亲密的家人或者同龄伙伴之间也可以说Bye或Bye-bye;放学时师生和生生的道别方式可以是See you tomorrow,因为第二天就要再次相见;如果是与病人道别,可以说See you soon,饱含祝福早日康复的寓意;如果是第一次见面时的道别,则以See you again比较合适,“希望再次见到你”这种表达比较得体,而此时用See you soon则让人感觉虚伪;家人或者朋友外出旅行或者出差,常用的道别语句是Take care,既有再见的意思,更有保重和路上小心的叮嘱……通过这样的实践和对比,能提高学生运用礼貌用语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语言是文化的沟通桥梁,它蕴含着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而礼貌用语则是跨文化交际顺畅的保障。小学英语教学应致力于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英语的实践运用,从而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1] 张伟宁.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礼仪教育的初步探索[J].小学教学研究,2016(03).
[2] 戴天扬.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小学教学设计,2014(3).
[3] 汤婷.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J].海外英语,2016(05).
夏云,1983年生,女,江苏南通人,硕士学历,主要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