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文化之魂 扎牢语用之根
——浅谈小古文教学的策略
2017-02-16潘虹斐
潘虹斐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江苏苏州 215200)
坚守文化之魂 扎牢语用之根
——浅谈小古文教学的策略
潘虹斐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江苏苏州 215200)
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小古文以其篇幅短小、内容简约、富有情趣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强化小古文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内在情操的陶冶和思维知识的启迪,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猜测印证;文白对照;角色表演;多层背诵;小古文教学
引 言
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小古文以其篇幅短小、内容简约、富有情趣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强化小古文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内在情操的陶冶和思维知识的启迪,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可以紧扣小古文极富情趣的特点,将小古文教得通俗好玩,为学生核心语文能力的发展奠基。
一、在猜测印证中感知小古文
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小古文虽然语言简洁,但情节起伏跌宕,趣味盎然,教师可以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引领学生通过猜测的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如小古文《猫斗》一文,以简洁整饬的四字词语,通过寥寥数语将黄白两只猫缠斗的过程描写得曲折紧凑。教学中,教师出示小古文的题目“猫斗”,引导学生猜测:这篇小古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在深入文本内容之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对“猫斗”的具体过程进行猜测:比如有几只猫参与了这次斗争?是在哪里缠斗的?它们会怎样缠斗?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则完整地出示小古文的内容,紧扣文中“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两不相下”等词语,对猫斗的过程进行感知,与学生的猜测或进行印证,或进行拓展,让学生对小古文学得趣味盎然。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以学生猜测为轴心,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教师就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原始经验,借助课题、地点、过程、结果等细节的猜测,二度开发出完全不同的“猫斗”版。整个过程巧妙设套,步步为营,使得学生始终保持着全新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态。如此猜测着、印证着,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在轻松愉悦中保障了课堂教学的整体质态。
二、在文白对照中理解小古文
由于小古文基本依照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和表达风格为主,对于学惯了白话文的小学生而言,在理解上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可以通过文白对照的方式展开小古文教学,一方面通过白话文的互文阅读深化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两种不同语言风格的对照进一步明确古文的语言特质,为学生言语生命的发展奠基。
如教学《狐狸与葡萄》这篇小古文时,教师就先为学生出示了寓言故事版本的《狐狸与葡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白话文本。随后,教师再引出小古文,教师通过示范朗读再现文言的节奏、韵律;在学生熟读小古文之后,教师开展文白对照活动,引导学生对文言中的语言进行解释。
这篇小古文篇幅相对较长,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在互文阅读中,学生不仅轻松地突破了理解的难点,同时更品析出小古文语言简洁、韵律悦耳的独特韵味,感受到了小古文的趣味横生与无穷睿智。
三、在角色体验中呈现小古文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化思维认知阶段,直观可感的事物往往更能激发他们的思维动力。他们也更乐于运用形象化的手段,表达自己的感知与理解。如此良性循环,不仅更加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认知动力,更增加了学习小古文的兴趣。
还以《猫斗》一文的教学为例,教师紧扣课文“呼呼而鸣”组织表演猫“鸣”时凶狠的模样。另外,“四目对射”“稍退缩,奋起逐之”分别是什么样子,学生在彼此合作中进一步明确了作者意欲表达的意蕴。而在整个故事的串联再现时,教师则通过学生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角色体验的方式,将两只猫彼此相斗的场景描绘出来,整个课堂一片盎然生趣。
在这一案例中,为了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中的“斗”字,并感受“猫斗”过程展现出来的乐趣,教师先后安排了针对声音、神态、动作以及完整再现整个过程的不同层次的情境体验。
四、在多层背诵中积累小古文
很多教师对于小古文资源的运用都存在着一个严重的误区,即小古文是语文教材中额外的拓展内容,完全不必上纲上线,避免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诚然,这种学习方式的确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但并没有真正促进学生言语生命的本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这固然是正确的。但我们不得不说,语文素养的夯实离不开广泛丰实的语言积累。因此,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对小古文进行诵读与积累,为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为了避免学生机械生硬地背诵,教师就应该在把握小古文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进行背诵与积累,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
如在教学《猫捕鱼》一文时,教师就以读贯穿始终,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着力于学生的积累背诵。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设疑导读,给予充分自主的时间自由练习朗读。随后,教师将小古文抽取几个核心字眼,以完成填空题的方式进行尝试背诵,然后将汉字全部去除,只出示一幅画面,引领学生在观察画面中形成对语言的回忆与组织。在学生不断熟悉、渐渐完成背诵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则完全将提示性内容删除,引导学生通过动作的演示进行背诵,从而真正形成对小古文的认知积累。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先后设置了串联线索、创设情境、图片运用、动作再现等不同的方式,按部就班地增加学生积累背诵的难度,不断触及学生的认知底限,帮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逐层的背诵和表演过程中理解、背诵、悦纳古文,同时还积累小古文背诵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五、在练笔实践中写写小古文
小古文在语言运用上有着独特的风格,值得学生深入探究与思考的价值点异常丰富。因此,教师可以在夯实理解意趣的基础上,多创设扎实的实践平台,引领学生深入探究,从而促进学生认知素养不断提升。
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教师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深入文本探寻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将这些景物的特点描写出来的?在学生前后联系对比之后,感受到作者描写景物时,观察细致、动静结合,在细腻的描写过程中渗入了大胆而丰富的想象。当学生徜徉在小古文精妙的情境之中时,教师则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法,或者紧扣一点,选择一处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或者可以撰写一篇游记。而在语言的运用上,教师允许学生运用习以为常的白话文展开描写,当然更鼓励学生凭借自己积累的文言方式展开描写。
马克斯·范梅南曾经说过:“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极富模仿能力是每个儿童的天赋。”在广泛的阅读和厚实的积累下,小古文独有的语言神韵潜移默化地扎根在学生内在意识之中。只有适时地加以练习,学生语言才能不断汲取小古文的语言营养,不断向简洁、精炼、形象迈进。
小古文是夯实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资源。只有充分开掘小古文的情趣、意蕴,丰富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平台,才能坚守文化之魂,扎牢语言之根。
[1] 滕柏文.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
[2] 袁丽花.凸显小古文教学的情、趣、意[J].小学语文教学,2015(20).
潘虹斐,1981年生,女,江苏苏州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小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