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备学从研究学生开始
2017-02-16陈颖姝
陈颖姝
(江苏省如东县栟茶小学,江苏南通 226400)
让备学从研究学生开始
陈颖姝
(江苏省如东县栟茶小学,江苏南通 226400)
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学生是我们在备学中最应该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之一。通过分析学生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以及学生的思维特征、认知能力等,我们能够制定更有效更直接的教学策略和方案,从而让高效课堂成为可能。
学生主体;最近发展区;思维特点
引 言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影响课堂学习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备课中,我们首先要备学生,研究学生,分析他们的“数据库”中已经有了哪些东西,还欠缺些什么,分析学生对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感兴趣,能够探究到哪一步,然后对照教学内容来确定教法,确定教学流程。这样的备学能够将教材与学生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让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来教
很多新知识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出新的认识,有新的领悟。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找准学生的知识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教学,这样的学习能最快地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的学习有新的增长点,让他们的学习过程简单而有实效。
例如在《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然后在课上介绍,尝试说一说这样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至于百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课上只是一带而过。让学生相互间介绍,这样的学习并没有脱离学生的认知基础,因为百分数在生活中极其常见,而且在学习分数的时候学生已然接触过百分数,所以教学中我就直入主题,让学生直接感知百分数的意义。事实证明,学生对于百分数的意义已经有一定的把握,他们将分数领域的认识迁移过来,能够结合具体情境感知百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我和学生一起来探索百分数与分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知在哪些地方应该使用百分数,在哪些地方只能使用分数。学生在课堂上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对于百分数的认识也更加深入,更加丰富了。
教学时结合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来感知其意义,通过大量案例的积累,学生逐步发现百分数只能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即表示分率,而不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这样的发现对于学生把握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有重要的帮助。
二、依托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教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限制,他们有儿童特有的认知方式和特点。教学中我们不能用成人化的眼光来假想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是要立足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知道和获得,更重要的是领悟和体会。
例如在教学《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猴妈妈给小猴子们带回来一个西瓜和一袋桃子,4个小猴子提出平均分这些水果,每只小猴子能够分得些什么?在均分一个西瓜的时候,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很快得出“每个小猴分得四分之一个西瓜”的结论。然后再分桃子的时候,学生的潜意识中已经建立了要将桃子平均分成4份的概念,所以在我要求学生猜想袋子中有几只桃子时,学生猜测的都是4个、8个、12个等4的倍数。我利用课件将这些桃子展示给学生,结合每只小猴在不同情况下分得的桃子数,以及一袋桃子的总数,学生发现不管总数如何变化,都是将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子分得其中的1份,所以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子总是这袋桃子的四分之一。尽管小猴分得的桃子的数量是整数,但是在这个情境中,因为有了平均分,因为有了之前对分数的认识,学生还是很轻松地得出了一袋桃子的四分之一的分数。
这样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的思维特点之上,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所以在平均分一个西瓜的基础上让学生面对分一袋桃子的情境,学生很容易将单个物体的几分之几的产生过程迁移到一个整体上来。在学生体会到无论每个小猴子分得几个桃子,都是这袋桃子的四分之一的时候,他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认识,这样就成功地将分数的范围拓展开去,让学生体会到分数的另一层意思。
三、立足于学生的思维障碍来教
有些在成人看来很容易理清楚的问题到了学生面前就很有迷惑性,因为学生缺乏足够系统的知识体系,也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揣摩学生的发展水平,找到学生的认知障碍,想方设法让学生面对更清晰的学习材料,这样在第一时间让学生避免陷入误区,会提升学生的认识,减少先入之见对学生的影响,让学生的学习更高效。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在一个长是12厘米、宽是9厘米、高是8厘米的长方体容器中(容器壁的厚度忽略不计)装入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最多能装多少个?面对这样的问题,大部分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用长方体容器的容积除以正方体的体积。因为在学生的认知中这就是一个求一个数是另外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他们很难注意到长方体中不是正好装入若干个正方体这一情况。究其原因,是先入之见起了作用,实际教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及时引导学生避免陷入这个误区,理想的方式是给学生一个直观图,然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交流,通过一定范围内的交流,学生在第一时间找到正确的思路,会结合图示发现不能用长方体的容积除以正方体的体积来做(因为沿着长方体的宽只能装两层,长方体内的空间会出现剩余)。有了这样的认知,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一定会调用这次的经验来计算。
四、把握住学生的思维方式来教
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很多时候学生的思维力的缺失在于缺乏灵活性和深刻性,其原因是学生习惯于从固有的方式出发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他们会满足于找到方法来解决问题,而忽视方法的多样化和优化。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考虑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来教,并利用适切的材料来让学生的思考更完善。
例如在《按比例分配》的教学中,我给学生提出了两个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问题。问题1: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其中两个角的比是2比5,那个这个三角形的顶角是多少度?问题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36厘米,其中两条边的比是2比5,那么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多少厘米?
在面对第一个问题时,大部分学生都只找到一种答案,原因在于受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干扰,学生以为5份的只能是底角,所以他们用180÷12×2来解决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有两种可能,在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之后,有些学生在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时候又上当了。综合两个问题的解题过程,学生在小结时得出结论,只要结合画图理解问题的含义就可以顺利解决问题,这样的启发不但利用具体问题的解决,而且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都有推动作用。
结 语
教学是一门值得钻研的艺术,从课前的酝酿环节开始我们就要小心在意,备学时应当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研究学生入手确定教学方案,教学中再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控和引导,这样让我们的教学更有针对性,也让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得到保证。
[1] 裴云.草根教学模式的命运——试析学案教学的起源和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8):105-111.
[2] 赵莹.当前小学数学教师课前课后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
[3] 丁恺.课堂教学的“学情分析”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陈颖姝,1985年生,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中小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