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
2017-02-16赵桂珠
赵桂珠
(江苏省高邮市外国语学校)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
赵桂珠
(江苏省高邮市外国语学校)
当下的教育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但是传统的教育观念、模式、内容、技术和方法已经不相适应。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教学方式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展示了新活力。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说带来了教学的新革命。
多媒体教学 教学改革 信息教育
一、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优势
1.较容易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
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知识多种多样,具有包罗万象的教学特征,再加之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都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在语文教学中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教师不停地讲解,在黑板上不停地写,这样下来教师是口干舌燥,学生也听得晕头转向,而知识还只是停留在表面上,无法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但会消耗教师的大量精力,还会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的索然无味,从而失去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教师的讲解过程,帮助教师营造一种更加适宜学生学习的氛围和情境。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因素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将一些原本静态的知识变得更加灵动起来,也可以使那些枯燥的知识更加生动和形象,打破了教师讲解的时空局限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的、愉悦的、欢快的教学氛围。
2.能够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学改革就是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能够保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改善并创造出新颖的、更加适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并且通过方式方法的创新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增强。在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想要仔细全面地讲解完一篇文章至少需要两节课的时间,有的课文篇幅较长或是难度大一些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并且每一堂课教师都会不停地讲解,不停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即使是这样,教师最后还是会觉得这篇文章没有讲解得太透彻,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还是差那么一点点。然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就能够有效地减少教师写板书占用的时间,教师在应用氛围中也不用再绞尽脑汁地思考和描述了,利用计算机技术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情境再现,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展开更加直观的想象。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即使有的地方教师没有用太多的语言去讲解,学生也已经掌握了。
二、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弊端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除了教学优势之外,也产生了一定的教学弊端。计算机长时间应用于教学领域就会产生一定的教学误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较好地掌握多媒体应用的尺度,就会让学生陷入观赏画面、欣赏音乐等表面的现象之中,教师也会越来越依赖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等等。下面就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局限性进行分析。
1. 多媒体教学不能体现语文的个性化教学
语文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简单环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利用自己的语言来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作者表达的丰富情感,并且利用自己的激情来为学生营造美的氛围,同时用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去感染学生。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和实施师生互动的教学环节,让师生在思考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而上述所说的这些是多媒体教学无法比拟的。即使它能够为学生创设出形象直观的学习环境,却无法进行思想及思维的交流。在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之后,教师便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操作中,学生眼睛及思维也大部分停留在了多媒体的屏幕之中。这样就会失去语文教学的情感交流部分,也就无法完成语文的个性化教学。
2. 多媒体的滥用容易把学生局限于特定的情感和思维之中
语文知识具有含蓄性、情感性、象征性、模糊性和隐喻性等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加节制地滥用多媒体教学,就会给学生营造一种特定的学习环境和思考方式,也就不能够在教学中传达语文的真正内涵。
三、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应坚持的原则
我们想要真正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就需要走出多媒体教学的困惑,看清多媒体教学的利弊,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来做出真实有效的选择——首先,教师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能够把学生放在首位;其次,教师要以教学为出发点,要让自己的选择能够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达到最好;最后,坚持尊重语文学科本身拥有的特点和规律,切忌滥用或是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教学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和手段,不要盲目地利用多媒体技术。
[1]王维臣. 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时蓉华. 社会心理学词典[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3]陈红,陈文. 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三为循环法[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4]童治安. 课堂教学的隐性管理法浅析[J]. 青海教育,2005(4).
责任编辑:武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