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势而为,激活思维

2017-02-16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习材料顺势长方形

古往今来,“顺”字开头的成语不胜枚举:顺理成章、顺水行舟、顺势而为……这里的“顺”即为“顺应,依顺”的意思。既然是顺应,想必结果也令人满意。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若能从学生的需求出发顺势而为,定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数学课堂富有生命力。

“顺”为何意?前不久听三年级“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一课,课的导入部分,教师刚出示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随即就有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出“面积是15平方厘米”,同时还附上一句“我早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就是长乘宽”。置身于这样的课堂,作为教师该如何是好?是佯装没有听到学生的发言?还是简单回应一下暂且放一边?抑或是根据学生的回答展开学习讨论、深入研究本质?我想:顺势而为的课堂教学一定不会刻意回避学生的各种回答,坦然面对并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在课堂上适时表达,这才是我们心中的理想课堂。置身这样的课堂场景中,追问一句“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验证你的想法”,既能顺应学生的回答、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又能推进教学进程、探究问题本质,让数学学习真正走进学生内心深处。

“势”在哪里?课堂教学中的“势”首先是指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据此进行教学。”教师只有把握好学生的真实起点,找到最近发展区,才能做到有效引领。其次,课堂教学中的“势”是指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还想知道什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精准定位目标,保证“顺”的方向不偏离。最后,课堂教学中的“势”还指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困惑是什么。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阻力往往会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困难与发展的障碍,教师如果能尽早发现、研究对策,对教学的帮助将会很大。教师通过前测、观察等方式认真分析学生的困惑之处,以此优化教学设计,保障课堂教学顺利实施。

“为”在何处?这里的“为”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势”,提供适合的学习材料、设计有价值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学习方式,以便让学生真正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以严密性和逻辑性为特征的数学教学,“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精心设计学习材料,引发学生深入地进行数学思考。同时,顺势而为的课堂需要教师巧妙地设计问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一个好问题往往能有效盘活学生的经验、激活学生的思维,取得画龙点睛的效果。《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顺势而为的课堂还需要教师根据实际设计有效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时间与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让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顺势而为”看似随意,实则需要教师更多的精心预设、巧妙推进,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活学生思维,让数学学习生动而又真实地进行。

猜你喜欢

学习材料顺势长方形
我爱长方形
党史学习教育四种指定学习材料少数民族文字版出版发行
“顺势而下”破解程序框图
把握节奏,顺势爆发
用扑克牌摆长方形
分类数 不出错
巧替换 妙解答
数学探究中提升学生智慧的路径研究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创业即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