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培育下的安静校园文化

2017-02-16

小学生学习指导(当代教科研) 2017年11期
关键词:路队安静校本

刘 燕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朝阳小学)

丁零零,丁零零……优美的下课音乐铃还未响完,刚才还寂静的校园顿时沸腾起来!刺耳的喧闹声立马从许多教室内倾泻而出;楼梯间转眼就布满了学生,跑上跑下,叽叽喳喳;走廊上做游戏的孩子们夸张的呐喊声、吵闹声,甚至尖叫声不绝于耳……尤其是中午入校,当校门打开时,孩子们高叫着、拥挤着冲进校园,让老师为孩子们的安全着实捏了一把汗。

岳阳楼区朝阳小学地处中心城区,拥有4000多名学生,73个教学班。班额超大,教室里前排学生挨着讲台,后排学生抵着墙壁,学生活动空间小,这些情况必然会带来学生之间的冲突、矛盾、喧闹,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加之课间下楼去操场玩耍的时间不够,很多孩子就在走廊和楼道里追逐嬉戏,课间放松……校园内的噪音已经成了妨碍学习、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大隐形污染源。

鉴于这样的现实,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落实核心素养中的“文明”素养,学校从安静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着手,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着手点,开展“轻声漫步,静我校园”系列活动,打造安静校园,培养师生安静气质,全面实施文明礼仪教育课程,形成安静校园的独特文化,把核心素养培育和德育内涵用校本化的方式进行表达,从而使学校各项工作能够有序、高效地开展,达到立德树人,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

一、塑造氛围,开展舆论宣传

1.营造安静校园的文化氛围。在教学楼的楼梯间醒目位置张贴与“静”有关的温馨标语提示,引发学生关注和自省。这些语言亲切、温暖,没有强制性的命令,易于学生接受。比如图文并茂的“静”,“排队学大雁齐齐的,走路学小猫轻轻的”“不要跑,不要跳,不要打闹向右靠”“上下楼梯靠右行,你谦我让脚步轻”,等等。

2.开展“轻声漫步,静我校园”的主题班队会,帮助学生认识安静校园建设的意义,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做学校的小主人。各班结合班级情况,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措施。

3.出 “轻声漫步,静我校园”主题黑板报,将活动的要求和目标写在醒目的位置上,时时提醒着同学们按要求去行动。

4.开展多期以“轻声漫步,静我校园”为主题的广播,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创建“安静校园”的要求和细则深入人心。

二、内化要求,规范师生行为

学校从细节入手,通过引导、监督、检查、评比等方式不断内化要求,依托班主任,全校联动,形成养成教育系列,从而使规范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

1. 学生进出校礼仪。 有的学生在进出校时不够文明,有的横冲直撞,目中无人,有的一路说笑,打打闹闹。为此,学校提出了明确的入校礼仪规范:上学、放学时,家长接送至校门口,不能入校。与家长分手时,要主动、大声与家长打招呼告别。放学时,以班级为单位,排站整齐路队离校,未能跟上班级路队离校的,自觉排“小路队”出校门。单独一人跟随别班路队离校,两人就能成列离校;中午入校时,靠右成行,不能跑,不拥挤;校门口广播根据近段工作的要求提醒来校接送孩子们的家长和同学要注意的事项。

根据进入校礼仪要求,学校又开展了低年级班级“诵读经典路队文化”活动,一年级完成《三字经》的背诵,二年级完成《弟子规》的背诵,三年级以上各班按“悦读”校本课程的安排选择《增广贤文》《论语》《千字文》等诵读内容。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通过开展诵读路队活动,让诵读经典之风吹遍校园,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诵读路队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学生性情。“长者先,幼者后”《弟子规》中的一句话,二年级孩子背诵后活学活用,在家主动给父母盛饭,吃水果时礼让父母,父母问他:“今天为什么这样?”孩子回答说:“长者先,幼者后。”深受感动的父母也以同样的方式孝敬长辈。静心背经典让礼仪教育影响了整个家庭。

“诵读经典路队文化”的营造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增添了乐趣,陶冶了情操,还弘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让孩子们浸润在经典中,静下心来读经典,学经典,并将经典用于学习和生活中,一举多得!

2. 课堂学习规范。从课前准备、师生问好、课堂学习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尤其是在多功能教室、室外上课的老师必须整队按照指定路线带学生进入教室,正式铃响必须开始教学对原有的作息时间微调,积极开展“晨读书、午习字”活动。早上和下午学生进校后,能快速安静下来,为接下来的上课做好准备;早上7∶50到校后,直接进教室,快速开展10分钟“晨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细水长流的读书习惯,目的是让学生在静心读书的过程中从书中汲取营养,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修养一颗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灵。在校园营造一种书香氛围,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让琅琅读书声替代追逐打闹声;下午2∶40到校后,开展20分钟“午习字”活动,提高学生读书、写字的技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培养师生安静气质,打造文明、有序的校园文化,让师生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取消老师们上课使用的“小蜜蜂”传声器。教学最基本的方式之一是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室是一个学习的场所,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静,应先从老师开始。我们始终感觉高亢的声音在教室上空横冲直撞,在班级与班级之间随意穿透,不但讲课内容无法让学生入耳入心,长期生活在高分贝音量下的学生,其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3. 课间行为要求。小学生年龄小,喜欢在课间追逐打闹,不但使校园喧哗无比,而且在奔跑打闹中受伤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因此,学校提出了下列要求:不允许在教学楼里从事体育活动,不允许高声大叫,追逐打闹;各楼层设立文明监督岗进行监督、提醒、检查,为每两周评选的“安静班级”提供依据;在操场活动也尽量避免从事剧烈和对抗性强的运动,提倡学生开展踢毽子、跳绳、跳皮筋、丢沙包、跳房子等运动;各班图书角配备了大量优秀的少儿读物,学生可以在课间自由阅读,班级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种种要求目的是要使学校提出的要求能很好地被学生内化,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而不是学校的强制。

4.开展“轻声漫步,静我校园”系列活动。如“轻声漫步,静我校园”安静班级评比、主题班级道德讲堂、手抄报比赛、活动感受征文大赛、演讲比赛。开展这些主题活动,从学生中征集好的方案,了解学生对活动的认识,反映创建活动带来的改变,并在学生中展示,以期取得良好的示范效应和教育效果。

5.引进艺术校本课程,以“雅”促“静”。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艺术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尝试从艺术中获取灵感,将艺术的思维方式渗透到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艺术的感受、想象、创造等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素质。

学校为了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提高孩子的艺术素养,为孩子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提高整体素质,并使艺术学习更有趣、更容易,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并将这种思维方式转换到其他学习活动中。学校将艺术校本课程引进课堂,在课堂上实施管乐、葫芦丝、舞蹈、鼓乐、合唱等艺术教学,让艺术走近学生,用艺术修养塑造师生的安静气质,努力营造清净的耳根文化。

三、形成长效机制,成效初显

自从学校以校本化的表示形式开展“安静校园”系列活动,并逐渐形成特有的安静校园文化以来,校园环境和氛围有了良好的改善,学生的文明礼仪在原有基础上进步很大。

每年学生人数都在增加,但喧闹、追逐现象大大减少,学生在课堂上也能静心学习和思考,由此带来的变化对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生到校后均能按规范去做,校园秩序井然,学生也能很快以良好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学生的举止行为规范多了,教学楼内比较安静,学生的运动技能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怎样将“安静校园”进一步涵养成学校文化?如何将“安静校园文化”进一步校本化显性表达?在安静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师生特色,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如何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安静校园行为规范的执行方面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既不因安静校园的建设影响了学生生动活泼性格的发展,制约孩子的天性,又能恰当地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守各项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仍需我们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探索。

安静校园文化建设,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用校本化的表达方式,并形成特有的校园文化浸润孩子们的心田,不是一日之功,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将安静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1]傅建明.校本课程开发初中案例[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孙宏安. 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欣心. 让艺术教育走进现代教育的核心[J]. 北京教育,2001(12).

[4]雍敦全. 国外综合音乐教育一瞥[J]. 中国音乐教育,2005(2).

猜你喜欢

路队安静校本
听,安静会说话
深入敌后,保持安静
“路队”一道亮丽的风景
楼上请安静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路队牌又忘了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坐拥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