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中的运用
——以《孙中山破陋习》为例

2017-02-16

名师在线 2017年4期

姚 雯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江苏昆山 215300)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及具体运用

“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一般包括五个环节:搭脚手架: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和“最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的评价。

这五个教学基本框架,体现了教学理论和思想的讲课主体框架。为了使“支架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广泛地运用,我以《孙中山破陋习》为例具体阐明每个教学设计阶段。

1.搭脚手架

首先对学生原有水平进行分析。三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自己的阅读体会孙中山的姐姐前后的变化,并能根据教师搭建的脚手架了解孙中山的姐姐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是缠足。

2.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当孙中山看到妈妈在给姐姐进行如此残忍的缠足时,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孙中山会生气。

师:对,孙中山忍不住和妈妈争论起来。读一读孙中山和妈妈的两组对话,看看他们各有什么理由?这两组对话有什么不同?(学生能够答出提示语的位置不同,但说不出提示语三个字,师点拨)

师:对呀,这些是提示语。那提示语有什么作用呢?(生回答不出)

师:提示语的作用就是提示人物当时的动作、神情、心理等,帮助你读出人物的语气。

3.独立探索

根据提示语中的关键词进行反复品读,体会人物的语气。

师:根据关键词再读这两组对话。谁来读一读第一组对话?(指名读)

师:请问你是用什么语气读的?

生:生气又心疼。

师:你是怎么知道要读出这个语气的?

生:提示语告诉我的。

师:很好,看来你已经知道了提示语的作用了!下面我们来采访下孙中山的妈妈,请问你是以什么语气读的呢?

生:无奈。

师:你从哪里知道要读出无奈的?

生:从妈妈叹了口气中知道的。

师:很好,你已经从妈妈的动作中体会了妈妈的语气。

师:学完第一组对话,我们对孙中山和妈妈的语气以及提示语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请你给第二组对话中孙中山的话添一个提示语。(生思考)

师:谁来说一说?

生:“既然知道缠小脚不好就不应该去做,别人笑话怕什么!”孙中山生气地说。

生:……孙中山生气又心疼地说。

师:除了心理,提示语还可以出现哪些关键词呢?谁再来说一说。

生:……孙中山甩了甩手说。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提示语的作用了。

4.协作学习

同桌合作,体会孙中山和妈妈的人物形象。

师:请同学们自读对话,讨论孙中山和妈妈各是怎样的人?

师:现在告诉我你们的讨论结果,孙中山是一个怎样的人?妈妈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孙中山是勇敢的,妈妈是懦弱的。

生:孙中山是伟大的人,妈妈不敢反抗。

……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看来你们从对话中已经体会到了孙中山的敢于反抗,妈妈的传统妇女形象了!

5.效果评价

师:同学们从孙中山和妈妈的对话中体会了他们的人物形象,那你能通过朗读把各自语气表现出来吗?现在请同桌之间练对话。(指名读)

师:请你们两位评价对方读得怎么样?

生:他把孙中山的生气读出来了。

生:她读得比较小声,读出了妈妈的无奈。

师:看来你们对对方的评价还很高啊!还有哪组想来试试?(指名读)

师:同学们,谁来评价这一组读得怎么样?

生:孙中山读得真好!真是一个生气的孙中山!

生:她仿佛让我看到了妈妈无奈的样子!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评价得更好!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对话的朗读,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生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老师仿佛看到了孙中山和妈妈争论的画面!

二、结论

本课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在师生互动的基础上共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师起着舵手的作用,力争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角,让他们自己去思索、去总结、去收获。在孙中山与妈妈对话时,我尽力做到不多讲,多让孩子自己探索理解,从提示语中获得信息进行朗读,从朗读中体会人物形象。支架式的五个环节很好地贯通了整个课堂,促进了课堂的有序进行,学生在各个环节中有了不同的收获。本堂课中,我也有不足,在帮助学生进行人物形象揣摩时,仅存于浅层次,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未有厚度,这需要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1]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Wilson,B.Ed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case studies in instructional design[A].New Jersey: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