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语言艺术 感悟数学之美
2017-02-16林小梅
林小梅
(泉州市第三实验小学,福建泉州 362000)
引 言
语言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重要工具。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一线数学教师一直错误地认为数学课堂培养目标只是学生的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理解能力,并不注重数学语言的艺术性。我认为这样的观念不全面,跟我们目前所探究的数学新课上的数学核心素养相背离,这样的教育理念不能培养出健康全面的优秀人才。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注重教师语言艺术性运用,通过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达到全面优化数学课堂的目的。在此,我与同仁们共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教学语言要有“趣味性”
众所周知,数学相对于语文,比较枯燥无味,如数学中的定义、概念、定理、性质等,学生都不感兴趣。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非常好的课堂调控能力,能巧妙地根据问题,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用幽默有趣的语言,善于把数学问题简单化、趣味化。
如,教学《2、3、5的倍数特征》一课的导入让学生兴趣盎然,且实效性强。我是这样设计的:课前,我给每个孩子都发一张写着数字的纸。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奖品,这节课我们要进行一次不一样的兑奖活动,能被2整除的数是三等奖,能被5整除的数是二等奖,能被3整除的数是一等奖,那你手中的号中了几次奖?分别是几等奖?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也非常明确,一下子就把学生引到研究关于“2、3、5的倍数特征”的学习中来。学生的情绪是高涨的,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
再如,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容易忽略“0除外”的条件,对此老师把“0”比作陷阱,提醒学生别上它的当掉进陷阱,这样学生的印象就特别深。又如,简便计算94-(24-17),去括号时学生往往会算成94-24-17。我就把小括号比作保护伞,有了它就可以先运算,如果你想丢掉这把伞,就要看看外面的天气符号,遇到“+”,表示阳光灿烂,可以大摆走出来;若遇到“-”,表示阴雨绵绵,应摇身一变里面的符号再走出来。学生听了哄堂大笑,也能更快地理解和记住。
这样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愉悦心灵,缓解紧张的情绪,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
二、教学语言要有“简洁性”
数学是一种思想,其特点就在于简洁性。所以数学教师要熟通教材,通过精练的语言把复杂的问题讲明白,把抽象的问题讲具体、形象,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夹杂口头禅,诸如:“嗯”“这个这个”“啊”“是不是”等,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记忆。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的认识》时,由于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再说二年级孩子由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及思维能力还在不断提升中,仅靠观察是很难得到比较确切的概念,我们要多引导孩子们靠触觉来感知。我在教学中很注重各个环节用精华的语句进行总结,通过精彩说一说等探究活动,最后我引导孩子们记住:“计量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简简单单的两句话,有效帮助学生掌握抽象的质量单位。
又如,教学二年级下册《不带括号的混合运算》时,由于学生在前面一段较长时间的数学学习计算过程中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刚开始做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题目时,非常容易受到原有解题的思维定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而受到较大影响,致使在学习新知识上遇到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学生观察,和同桌交流发现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说:“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简单的总结,就让学生掌握了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语言要有“严密性”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科学性的学科。教师在给出事实,表达概念,说明技能,解释论证时,要恰当地运用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使选用的字、词、句能反映事物的本质。
例如:“数”与“数字”、“圆锥”与“圆柱”、“增加了”与“增加到”以及“数位”与“位数”等,一字之差,概念就截然不同,教师要以新课标核心素养为理念,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数学,懂得思考,联系实际,不断激发学生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深入理解,让教学更扎实。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对有些知识点只要一句概括干净利落,当然对于一些知识点须咬文嚼字,特别是在理解思考题目时,教学语言更要严谨。
四、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未来需要的是创造型人才,因此教师要通过启发性语言发挥学生的独创精神,诱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这是时代的需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从不直接把结论告知学生,而是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运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语言教给学生掌握获得结论的方法。
首先我认为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突出重点,网开一面,给学生的思维留白,这也正是我们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其次,教师善于运用语言设疑提问,制造悬念,激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发掘学生的智力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富有启发性的语言是打开学生的心扉,激发学生好奇心的一把“金钥匙”。
例如,教学二年级下册《剪一剪》,先从研究怎样剪一个小人开始,再研究剪两个小人的方法,逐步寻找折纸的方法与画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对折一次剪出一个人,对折二次可以剪出两个人,那么对折三次可以剪出几个人?对折四次又是什么结果呢?你能从上面的数据发现什么规律?启发学生发现对折的次数与小人个数之间的关系。
又如,二年级下册的一道例题:“我们一共要看90页,已经看了36页。每天看9页,剩下的还要看几天?”学生会列出分步算式:
90-36=54(页)
54÷9=6(页)
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大家是用分步来解决问题,那么现在大家能不能用综合算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对比不同的综合算式,引导学生发现:你同意哪个算式?为什么?如果少了小括号,又会变成什么呢?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结 语
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为何不多使用一些带感情色彩的用语,滋润学生心中知识的乐园呢!如:“我非常赞成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好吗?”“请你帮个忙,可以吗?”当然,新课改下,无论是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运用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培养出来的,这需要教师除了深入理解教材,关注课堂、关注学生以及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外,还应当注重自身语言的艺术性,达到全面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提升数学素养的目的。
[1]陈方琼.刍议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J].小学教学参考,2015(12).
[2]张志强.让数学课堂语言展现艺术魅力[J].艺术教育,2016(03).
[3]叶晓芳.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语言艺术提高教学水平[J].华夏教师,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