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林古传擒拿法(下)

2017-02-15金倜生

少林与太极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臂胫骨右手

金倜生

十一、肘节之擒拿法

肘节乃连络大小臂,使之衔接,而司其转动也。肘实为大小臂间之重要关键,其部位在上臂下面一端与尺骨桡骨之上面一端接合之中间。肘屈之时,骨节外突,臂直之时,则其处有小陷窝,单拿或擒拿并用皆可。又合于正面之敌:如敌人臂屈之时,则宜用单拿法。如敌向我而立,我欲拿其左肘,即用右手三指作爪状,从下绰起,而拿其肘关节之两侧,大指在外,中食二指居内,皆按准骨缝,用力拿之;如欲单拿其右肘者,则两手易位而行之可也。如敌人臂直之时,则宜擒拿并用。敌人向我而立,我欲拿其左肘者,先用左手擒住其左腕或小臂,而用右手之三指作爪状拿其肘节,大指居内面肘弯之中央陷凹,而中食二指,则按于肘节正面之骨缝中,用力拿之;如欲擒拿其右肘,则两手互易位置,行之可也。拿此部宜各取其便,不可固执。被拿之人,其臂部之活动能力必全失去,万难抵抗。而拿者用力若过于猛烈,足以使其大小臂脱离。因骨骱之衔接,固不甚坚牢,极易脱落也。然唯其易脱,接合亦不为难,但循其理,施以手法,即可复原也。

十二、小臂之擒拿法

小臂,亦称前臂。自肘节之下端而至腕关节之上部,其中统称为小臂。此臂不似大臂之为一骨支柱,实有二骨并行者,即尺骨桡骨是也。此二骨之上下端,皆有关节连络之,故其头并,而中间则分开,有狭长之空隙。此空隙实为擒拿法中最易利用之处。因其间虽有筋络包被,但抵抗力极弱,一受外面之震激,筋络往往与骨失其连络而现浮肿之象。此部单拿或擒拿并用皆可。但就擒拿之情形,看何法便利,即用何法。如敌人与我相对而立,我欲单拿其左小臂,则出右手三指,大指当其小臂内侧,中食二指则当其小臂外侧,皆抠在尺桡二骨之空隙中,用力拿之;若对立而欲拿其右臂,则用左手可矣。即敌人背我而立,我亦可自后依法拿之,唯右手拿右臂,左手拿左臂耳,指之位置,完全不变。如利于擒拿并用者,则以另一手助而擒之,其法与拿大臂等之擒法完全相同。此虽拿小臂之部分,其效亦甚大,因小臂既失其抵抗能力,则大臂亦必间接受其影响,而感觉酸麻不堪,力无所用矣。拿之过重,又足使二骨分离,成为残疾,慎之慎之。

十三、手腕之拿法

手腕之位置,居于小臂骨及掌骨之中间,又称手根骨。共为八块小骨组合而成,其形甚短,皆互相连合,而不能单独运动。如一骨动,则其余诸骨亦必随之俱动。手腕为小臂与手掌中间之重要关键,乃其连络及转动之总枢也。手腕在擒拿法中亦占重要地位。然其不适宜用擒法,宜用单拿。其拿法可分侧拿、正拿:侧拿即拿腕骨与掌骨及小臂骨两侧之关节,正拿即拿腕上之脉部也。大概正拿反拿皆可。如敌人与我对立,或立我侧,我欲拿其左腕侧者,即用右手三指拈住其腕,大指在内侧,余中食二指在外侧,皆抠骨缝中,用力拿之。如拿右腕,则用左手,但有时亦可以右手拿右腕,左手拿左腕者,是在便利与否耳。拿此处,亦足以使臂部酸软无力而失其抵抗能力,此为侧拿。若正拿则右手拿左腕者,以大拇指按住其脉关,中食二指抠住其腕背;若拿右腕,则中食二指按住其脉关,大指抠其腕背。左手正拿,类是。拿住之后,稍微用力,即足以使其臂力失去。若稍加重,则使人晕倒,过重且有生命之忧。因脉为全身之主脑,生命之中枢,不容稍有损害者也。

十四、腰肋之拿法

胸腹各部,穴道星罗棋布,在点穴法中极为注意,盖彼全仗二指点刺之力以制人,固无处不可施其技也。若擒拿法中,对于胸背等处,可拿之处极少。以胸背所占之部位甚大,固不易以三指拈取之也。唯腰部肋部,有时尚可施拿之手法,然亦无所用其擒;但此等所在,皆为人身紧要之处,无一不足以制人死命者。举手杀人,为法所不许,于道德上亦大有损,故拿人终以不拿此等部分为佳。即万不得已而用之,落手亦宜从轻,以敌人已受制而不能反抗为度,切勿过分为要。此单拿之法,前后皆可用。如敌人与我对立,我即可以右手拿其左肋或左腰,拿时大指在前,中食二指在后,如用左手,则拿右肋或右腰,法亦如之。如敌人背我而立者,我可以右手拿其右肋或右腰,大指在后面,而中食二指在前。如用左手,则拿左腰,法亦如之。拿肋拿腰,手法完全无异,但上下之部位,稍有不同耳。此等手法,似觉太为狠毒,故不详述。尤望学此擒拿法者,深体斯意,出手时务宜在轻处落手,毋好显能,而滥拿有关生命之处也,戒之戒之。

十五、腿骱之擒拿法

此一部分,在大腿骨與骨盘接合之处,其骨缝即名为腿骱。此骱在全身数骨骱中,为最巨之部分,更无有大于此者,故欲拿此骱,实较拿别一骨骱为难,非指头功夫精深者,不足以奏效也。且此骱既为二巨骨所衔接,更有无数巨大之筋缠络其外,十分周密,尤以外侧一面,则较宽大。故拿腿骱,实偏重于内侧一部,而外侧一部分,则仅助其不足耳;亦可单拿或擒拿并用。如敌人与我对立,两腿伸直,我欲拿其左腿骱者,则张开虎口,叉住其大腿之上部,大指搭住其内侧骨缝,中食二指搭住其外侧骨缝,用力拿之。若欲拿其右腿骱,则用左手拿之。如敌人飞左足踢我,而我欲拿其腿骱者,势必擒拿并用矣:先用左手叼住其左胫或小腿,使不能落下,同时即发右手三指,抓住其大腿骱,依前法用力拿之;如彼飞右足以踢我,则我可用右擒左拿法制之。此等部位,拿虽较难,其功最大,如被拿住,非但一腿失其力,且足使全身受其影响,而擒拿并用之法,较单拿为易于着手。

十六、大腿之擒拿法

大腿为一极大管骨所支拄,上起于腿骱,而下迄于膝盖之上部,其中间为一整之骨,既无小骨之歧出,又无骨缝之可寻,唯腿骨之外,包被之筋肉极厚,筋之主要者为转股筋,此筋有内中外三部,除中转股筋无关于擒拿者外,其内转股筋则在大腿之内侧,斜缠于全腿,外转股筋,则斜包于大腿全部之外侧,此即俗称之编篾筋者是也。对大腿亦可单拿或擒拿并用,其中尤以内转筋为重要。如敌人立直,与我相对,我欲拿其左腿者,则用右手,张开虎口,叉住其腿,大指搭住内转股筋,中食二指搭住其外转股筋,运力拿之。如欲拿右腿,则用左手。如敌人飞足蹴我者,则势必擒拿并用矣。若敌人飞左足踢我,我即先用左手擒住其胫或小腿,而同时用右手依上述手法拿之;若敌人飞右足踢我,我则用右擒左拿法制之矣。此法单拿,因腿部之筋,深隐于内,皮肉又厚,故一时不易摸正,又无左手辅助,故着手较难。若彼举足踢我时,则全运力,各筋皆紧张突起,暴露于外,而擒拿并用,又有擒手之辅助,易于奏效也。

十七、膝盖之擒拿法

膝盖为介于大腿骨及下腿骨中间之骨片,位居于胫骨之前面,而包覆其骨端。其前面接于大腿骨及下腿骨处骨缝,唯其两侧面则骨缝较为宽大,屈膝时,更为显著。可以拿法制之。然其骨小而圆活,非指头功夫到家者,纵拿亦易滑脱,不易见效也。但此一部分在大小腿中间,实占最重要之地位,盖以其连络上下两部,而司其转动,此骨受伤,则上下失其连络,必不能运动自如矣。大概在膝屈之时,宜用单拿,而膝直时,则宜擒拿并用也。如敌人飞右足以踢我,我欲拿其膝盖者,宜先用右手擒住其胫或小腿,拽之使直,同时用左手拿其膝之侧面,大指据其内侧,而中食二指则据其外侧,就其骨缝中抠入,用力拿之。如敌人举左足以踢我,我即用左手擒住,而用右手拿之可也。如敌人直立者,则用单手拿法,其法与单拿大腿骱相同,可以参看,不必多赘。此部如被拿住,则上下腿之固有能力完全失去,不复能与人争持矣。

十八、膝弯之擒拿法

膝部紧要之处,除盖骨外厥唯腿弯,因其处正居于大小腿骨接合处之背面,亦有较大之骨缝,且小腿骨上端为腓骨胫骨并头衔接之处,其骨缝实不啻腓骨与大腿骨之交,而伸筋居其要隘,虽无所掩盖,其所司之事,固不亚于膝盖之重要也。拿腿弯之手法有二,主力各自不同。一则拿膝弯之中央,即腓骨与大腿骨接合之骨缝中;一则拿其膝弯两外侧之伸筋。如敌人飞起右足以踢我,而我欲拿其膝弯之中央者,宜先用右手擒住其胫或小腿,同时用左手三指,从侧拦入拿之,大指居上,按住其膝盖骨,中食二指在下,抠在骨缝之中间,用力拿之。如欲拿其伸筋,则左手自下抄起,大指居外侧,中食二指居内侧,用力拿之,此筋在膝盖后面之两侧。如敌人飞左足踢我,则我用左手擒住,用右手依上述之法拿之。如其人直立,而欲拿其膝弯或屈筋者,宜自侧面取入,其手法与以上各节单拿法相同,可以互相参看。膝弯被拿,其关节必失去转动之力量;伸筋被拿,则可使其腿直而不屈,不能抵抗。此两处较膝盖为易拿。

十九、小腿之擒拿法

小腿部分,其肌肉固不及大腿之厚实,然较诸别一部则已超过数倍。故其筋络,亦深隐于内,表面不易看见,主筋居于后面之中央,与腓骨相并行,此部自膝盖下面起而迄于踝骨之上端,为胫骨与腓骨合组之支柱。胫腓二骨之上下两端,皆并头衔接,中部则离开而成狭长之空隙,与小臂部分,约略相似。擒拿时亦分拿筋、拿骨两种手法:抠其后面主筋,而使腿部失其力量者,是谓拿筋;抠其胫骨腓骨中间之空隙,使腿失其抵抗者,是谓拿骨。如敌人飞起右足以踢我,我欲拿其筋,宜先用右手擒住其胫,同时发左手,以大指按住胫骨上面之中部,中食二指抠其主筋,即俗称黄鱼肚皮之处,用力拿之。如欲拿骨,则左手从下抄起,搭住其两骨之空隙,大指居外侧,中食二指居内侧,用力拿之。如敌人飞起者为左足,则我用左手擒右手拿可矣。但敌人直立,而我欲拿其此部者,可用单手拿之,手法完全不变,唯撤去擒手不用耳。此等部分,不论其所拿者是筋是骨,一被拿住,则腿部即不能活动,更遑论乎抵抗,其受制于我也必矣。

二十、踝骨之擒拿法

踝骨之位置,在胫骨与跖骨之间,上接于胫下连于跖者也。其骨为数小骨所组成,左右两侧则突出各圆锤,其居于内侧者,称为内踝骨,居于外侧者则为外踝骨。在两踝后部之下方,各有小凹陷,其中即骨缝之接合处,实为踝部紧要之处;而前部之下方,即胫骨跖骨相接之处,有一极粗之筋连互其间,而满被于两骨接合空隙之中间者,其所占地位,尤为重要。凡拿此部位,皆用单拿,且皆在于敌人举足踢我之时,盖以其居于全身最下之部位,若非踢起趁势拿之,势必俯身拿取,殊不便利。欲强为之,即足以受制于人。其手法亦分拿筋、拿骨二种。如敌人飞起左足踢我,则我宜稍避其锋,同时将右手从下抄起,抓其凹陷间之骨缝,大指居内侧,中食二指居外侧,用力拿之,此即拿骨。若欲拿筋,则让过彼左足以后,即将右手三指从侧面拦入,抓其胫之前后两面,大指居上拿住主筋,中食二指在后为之辅,用力拿之。如敌人踢我者为右足,则我用左手,依法拿之。此处部分虽极小,若被拿住,亦可以使全腿失其抵抗能力也。

二十一、足心之擒拿法

足心在足底之正中央,即涌泉穴是也。此穴在人身各穴中,亦为死穴之一,盖气血之所聚,百脉之中枢也。唯以其在足底,终日貼地,且有鞋底为之护,无从点拿,即点拿亦不易奏效也。然不被拿则已,若被拿住,穴道封闭之后,轻则限期取命,重则立时身死,非药石手法所能救治,实杀手之一也。依点穴法中之气血流注求之,每当亥正时分,则气血之头即注于涌泉穴。亥时末刻气血出宫而行入别穴,此穴始空。若在空穴时点拿,即不足制人之死命,然以筋络所聚之故,亦可以使人酸麻无力,重则残及肢体。其拿法亦为单拿,且不限手之左右,但穿鞋者,因底之阻隔,必须功力能透内部,始克有效,手指之功夫须十分精纯也。如敌人飞足踢我,我即任举一手从横拦入,以拿其足心,大指按住涌泉穴,中食二指则紧扣其足背,用力拿之,如力能透入者,被拿之人必觉筋酸骨软,纵不受伤,其抵抗能力亦会完全失去,但在亥正时候,切忌施用此种手法,否则气血注于是宫,被伤必死,非仁义之道也。

二十二、足背之擒拿法

足背上之穴道,亦不止一二,其中以太冲一穴为主脑,其重要固不亚于足心之涌泉穴也。此穴之位置,居于大趾之后面,第一跖骨与第二跖骨中间,骨缝本极宽阔,其前端接近趾骨之处为尤甚,而太冲一穴,即在此骨缝宽阔之前端,但此穴在足部虽占重要地位,却非死穴而为晕穴。在其空穴时,固不必论,即气血之头,循行恰经是穴,忽被人点拿闭住,亦仅可使晕,最多肢体上略受损害,决不至危及生命也。此穴之手法,亦用单拿,与拿涌泉穴大同小异,唯足背上之障碍较足底为少,故拿取亦较为容易,唯必在举足踢我时用之。如敌人举左足踢我,我欲拿其太冲穴而制之者,宜先避过其锋,然后用左手向彼左足内侧拦入,以三指搭住其足,大指在足底,中食二指则按于背面之太冲穴上,用力拿之;如敌人用右足踢我者,则我即用右手,依上述之法拿之。拿时若气血正注是宫,可以使彼立刻晕厥;若拿时为空穴,亦可以使足之全部失去活动之力量。

以上所述各法,皆用轻巧手法以制人者,但死穴戒滥拿。

(全文完)

(编辑/高翔)

猜你喜欢

小臂胫骨右手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做四肢保健操, 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
大红拳(六)
左手和右手
肘(zhǒu)
板厂工
左手右手
有限切开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73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