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版画艺术语言的转换

2017-02-15谷渊

艺术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艺术语言转换

谷渊

摘要:本文指出版画创作要考虑这个时代的时代精神和精神内涵,同时要尊重自我的现实的精神表达。很多版画专业毕业的艺术家游走于不同的艺术领域,不断地延伸艺术媒介,从事油画、新媒体、装置等其他媒介来进行当代艺术创作,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地球村时代,没有了信息壁垒,学科的发展要求和信息的透明性以及易于获取性让学科之间交汇融合成为时代的主流特征。跨越本体思考和艺术语言的多元化思考已经成为中国版画艺术发展的趋势,也是当代艺术发展的—个整体面貌。艺术语言的跨界思考和探索为版画家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一种新的大融合的艺术环境和思维形态。从跨界出发,进行艺术语言的转换和拓展,在多元化、多语言形式、多媒介、多学科当中蜕变出新。只有这样版画才能在当代艺术语境当中找到在当代艺术中的位置,适应时代的要求,真正从传统走向当代。

关键词:中国当代版画 艺术语言 转换

当代艺术,是—个概念边界模糊多变的状态。中西方理解的所谓的当代艺术也是大相径庭的。艺术是什么?许多学者和艺术家用自己的方式在历史的长河当中做出了不同的答案。艺术不是什么具体的事物,是每个艺术家和艺术学者的不同理解,也是时代的整体印象,其实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当代艺术更像是一种文化杂交行为,当代艺术开始包容过程和行为,对形式本身和概念延伸都变得敏感。看一个事物是不是属于当代艺术,不能只简单地看形式和媒介,传统的表达形式和媒介也可以表现当代艺术,是否是在当代艺术语境下进行内容表达才是判断艺术是否是当代艺术的核心标准。当代艺术的分类是相对困难的。当代版画的概念本身应该是广泛的、可以延伸的、是可以拓展探索的。中国版画从中国的传统木刻版画到吸收西方的版画技法和理念,到中国革命解放运动时期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中国的版画一直在和西方学习和交融。从当代艺术语境的范畴来看,当代版画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是需要在不断地尝试和实践当中去充实和演化这个概念。

艺术语言的概念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还是一个相对新鲜的事物,中国当代艺术在模仿和借鉴、继承传统、中西融合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进入思考期,开始思考什么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的艺术语言是什么。如何从艺术语言的角度去分析和归类当代版画艺术。通过语言进行艺术观念的表达,语言成为观念表达的一种符号系统。艺术语言是分析艺术形式当中的媒介材料是有什么具体的结构形态构成,德勒兹认为艺术语言是不能和其他的学科进行融合的,逻辑上面是行不通的,但是语言学和艺术语言本身是相同和相互借鉴比较的,罗兰巴特坚持认为艺术语言和语言学本身就是一回事。

中国当代艺术从80年代开始积极地和国外的艺术进行学习和借鉴,并且开始频繁的交流和参展,许多艺术家开始放弃传统的艺术形式,用西方的最新的表达形式和艺术语言来进行艺术思考和表达。中国的当代艺术家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开始尝试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和影像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更多地关注表现观念。但在当时以西方古典和苏联写实为的主流艺术的环境下,对于其他的表达方式是相当排斥的。许多艺术家只能通过非官方的形式进行展览,他们的展场是不被官方认可的非正式公共空间,反而恰恰是这样的形式,能够和广大群众相融合,让艺术和大众进行交流,变得相对亲近、自由,同时也少了许多官方的约束。艺术可以更多地去从形式和内容来进行实验和尝试。

一、中国当代版画艺术的功能、形式转换

“美”在传统艺术认识来说,几乎就是可以等同于艺术本身。但事实上美不等于艺术,当代艺术不是强调形式的美,而是艺术产生的一种思考空间。艺术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地变化着,当代艺术承载了更多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艺术从来也不是纯粹的审美功能,尤其是当代艺术。艺术甚至可以变得丑陋、普通、虚无。版画作为一种材料和工具都相对简单但又繁琐的艺术形式,她一直处于一种缓慢发展的状态。在中国,现代版画艺术发展是和中国革命密不可分的。她的承载更多的是一种政治宣传武器,体现出更多社会化功能。进入当代艺术时期,她所承载的功能和艺术市场都已边缘和没落。如何重新找到版画的艺术语言和承载,是中国当代版画艺术需要思考的问题。当代的版画艺术家经常游走于不同的艺术领域,用不同的艺术媒介进行表现。在众多版画专业毕业的艺术家当中,则已不同媒介的表达方式示人。油画、装置、影像等等。方力钧用油画来让人熟知,徐冰则游走于版画、装置、雕塑、新媒体、当代艺术创作等多个艺术领域。当代的艺术作品本身的定义和界限也开始模糊化,这个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图像、影像、视觉为中心的时代,电影、电视、摄影、绘画、雕塑、建筑、广告、动画等互为激荡汇流,艺术自身的发展已经从一个单一的形式发展为一个多元的形式。

二、当代版画艺术的媒介和表现转换

当代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是西方现代艺术史的代表人物,也是波普艺术的领军人物、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他极善运用版画本体语言来思考和表达。他将许多制版印刷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运用各种媒介和手段进行复制及印刷。同时还是电影制片人、作家、音乐人、出版商。他的题材一般都来自大众传媒关注的人物或者产品等元素,将丝网的重复性特征和明星偶像、商标等元素相结合。他制作了的坎贝尔汤罐系列,成为波普艺术的经典作品之一。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他曾经开玩笑地说过:“我想成为一台机器”,重复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这是他乐于表现的手段。安迪·沃霍尔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工业化时代带来的一种冷漠地、呆板地、重复地社会形态。用独特又敏感的方式对社会文化进行批判和思考。

同样对于文化困惑的徐冰,认为人类文化符号表达在不断演化和变化,语言符号需要去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而对于他童年对古汉字的不解成为他艺术思考和表达的主题。由波普艺术产生的影响我们看出了时代的需求,艺术的主题发生了改变,艺术家更加关注文化符号的运用和表达。艺术家突破了传统的艺术传播媒介,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去表现艺术家思考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他的作品《地书》的完成涉及了新媒体艺术、交互设计、装置、行为、观念等多种艺术表达方式。《地书》收集整理了许多符号,设计了一个符号和文字可以相互转换的软件,作品可以让大众参与。大众可以通过这种软件写出文字转换成符号和另外的参与体验着进行符号交流。《地书》用这种表达方式去告诉大众,未来人类是否可以用统一的符号进行交流。如果运用传统的媒介,徐冰的这种想法是很难用一个简单的、传统的艺术媒介进行创作和表达的。当代艺术是非常鲜活的艺术形式,它需要更多地形式来进行表现和尝试。同时,它也是和时代的特征相关联的。艺术不是在进化、而是一种对时代的呼应。人类的文明不见得是一种简单的进化,而是一种复杂的演化过程。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一部分,是需要和人類的各个文明一起演化和变化的。

总之,中国当代版画艺术的发展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发展所推动的。艺术开始不再特别强调形式,更加关注艺术的观念和展示的空间效果。当代版画家在不断地受到当代艺术形式和观念的冲击,版画创作开始不再独立思考版画本身,而是开始思考版画的语言是否能够延伸到其他媒介当中。在未来的艺术发展中,版画艺术家这个概念已经逐渐淡化,说明当代艺术已经更加注重语言本身,而不是具体的哪个画种。版画只是艺术家用来进行艺术表达创作的一种途径和技术手段。版画已经变成一种相对概念的语言方式,版画已经上升到语言本体的问题。版画在当代艺术语境当中,应该是自由的形式,可以是雕塑、装置、行为等等,只是利用版画特有的艺术语言进行媒介的转换,要适应时代对艺术的要求。许多中国年轻艺术家都开始思考和颠覆版画观念,陈琦、康剑飞的作品是具有了版画的思维,但是形态是和版画本身游离的,更多地突破版画本身固有的形式,从观念出发,勇于探索和尝试,对版画创作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语言是艺术的本体和基础,我们通过艺术作品往往最后是要关注语言本身。艺术是需要符合时代要求的,是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功能,为这个时代服务。时代的发展又不断要求催生出更新鲜的事物,不断地冲击和填充这个时代对文化的要求。语言需要符合时代的要求,才能被时代所呈现,学科的发展融合就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版画作为一种几乎被边缘化的艺术形式,当然不能够固守着自己的审美和评判价值,依然在讨论所谓的“技”“艺”关系,这显然是不顺应时代的。就像白话文取代古文,潮流的词汇必然被当代的人去追捧,中国版画的语言是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当代学科的发展也在影响版画在这个时代所呈现的面貌和特征。版画创作者需要更多地去了解当代的文化形态和文化需求,需要什么样的形式来创作版画艺术,用当代的思维进行艺术创作,需要回归到艺术语言本身。是适应这个时代的脉络,还是保守地等待时代所遗弃。是否能够用最准确的艺术语言去充分表达对这个时代的理解和感受,这才是艺术创作的根本,也是中国当代版画艺术创作所面临的根本问题。

猜你喜欢

艺术语言转换
岸然的形象?唯美的语言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尊重生活感受 丰富表现内涵
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对当代书法艺术性的思考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论英汉语翻译中语内翻译向语际翻译的转换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初探桂林本土画家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形成
民族地域性版画的可行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