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教学中的艺术再创造及提高策略分析

2017-02-15刘湘林

艺术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提高策略声乐教学

刘湘林

摘要:声乐教学是一种基于声乐作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是建立在教师对作品充分理解的再创造,同时也是学生在教师介绍下对作品及歌唱的理解与再创造过程,因此,声乐教学恰恰是一种双边的再创造过程。文章以此为切入点,总结分析声乐教学中艺术的再创造特点及提高策略。

关键词:声乐教学 艺术再创造 提高策略

一、声乐教学艺术再创造概述

声乐艺术在诞生之初便经历着不断的再创造工程,再创造是一种再现与表现的统一美感,是创造者对作品的全新诠释,同时也是作品与表现者的有机融合,其塑造的作品是有着创作者意图,同时有着演绎着自身二度创作个性特征的完整艺术形象。声乐教学同样离不开再创造过程,作为声乐老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自身再创造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注重通过自身的再创造能力及教学再创造,最终引导学生参与到声乐教学的在创造中去,引导学生在自由创造的思维下进行个体的情感表现与艺术培养与训练,从而保证声乐教学再创造的丰富、圆满与成熟。

声乐教学的再创造是一种双边创造过程,同时这种再创造明显比声乐演唱的再创造更加复杂,因为声乐演唱的再创造注重的是演唱者自身能力的提升与表现,而声乐教学的再创造除了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整体再创造能力的塑造与素质提高。且这种再创造是一种多边创造,是一种基于教师引导的多维度再创造。

二、声乐教学再创造多维度特点分析

声乐教学再创造是一种基于课堂主体的,双边行的、多维度的创造过程,其不仅需要教师的再创造及正确引导,同时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与再创造实践参与,主要表现出一下两个特点。

1.是一种主体间的双边活动

声乐艺术再创造是声乐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此声乐教师会想方设法启发学生进行艺术再创造活动,有时也会面临不少的难题,比如声乐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争。按照常理,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施教者,在声乐教学中拥有不可置疑的主导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学习声乐的学生一般已经步入了青年中后期,他们朝气蓬勃,感知力、理解力大为发展,有着更为主动的学习目标,拥有很明显的选择性。虽然学生是被授业者,但是他们已经展现出了新的发展特点,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尽管多是一些概括形象,但是通过现实生活这个通常的链接,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形象,充分展现出学生自己的理解水平,并提升了声乐艺术的再创造的认知层次。

鉴于学生的新特点,学生的角色会突然“反客为主”,先聲夺人的抢在了声乐教师的前面,进而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争议,比如声乐艺术再创造过程中,声乐教师与学生的步调是否一致,理解是否有冲突,是相互彼此欣赏还是互为否定基本格局等。随着再创造过程的逐步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越发的明显,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如何保证声乐艺术再创造的丰富、圆满与成熟,如何协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两者如何实现共同创造的目标,成为声乐课堂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声乐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根本性的冲突,他们各有优势,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师生互动,将声乐艺术的再创造整合为两个主体之间的双边互动行为,则事半功倍。对大学生来说,其思想更能接近于时代,更具有批判性,悟性也更强,在声乐艺术的再创造中,他们勇敢、活泼,喜欢怀疑与探索,更加主动与真诚,这是他们的优点,缺点则是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与片面性,容易过激或者钻牛角尖。而声乐教师理论基础扎实,教学经验与实践经验都颇为丰富,在声乐艺术的再创造过程中可以发挥着启迪思维、培养能力、提升创造力的重要作用。首先,声乐教师要开发学生的声乐智力,启迪学生的再创造思维;其次,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在声乐艺术再创造中的灵感、想象力、创新性,释放学生自由的灵魂,令其再创造思维更加自由和深入;再次,声乐教师要将学生的自由创造思维引入更具体的契合点,召唤出他们的个体感性、意向与情绪,并加以引导、培训、塑造、调节,保证学生的声乐艺术再创造走向更为圆满、丰富与成熟,一如贝多芬所说:“前进,不仅要对艺术进行实践,还要探索它的底蕴。艺术是值得这样做的。”

2.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美

声乐艺术的再创造过程,说到底是一种意识活动,是社会客观生活在人们头脑中折射出的一种意识产物。具体来说,内容上是声乐教学师生双边活动中,双方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美能动而自觉的反映;形式上是师生的一种创造行为,这种创造以深厚扎实的理论为基础,以声乐艺术媒介的自然属性以及规律为前提,再付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与行动,进而创造出一定的艺术形象。因此,声乐艺术的再创造,总结一句话为: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的艺术美。其中,再现是客观现实的再现,同样有其发生;表现,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情的表现。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客观现实与主观情感的统一,两者因为声乐的艺术美而得到高度的统一。

三、声乐教学中再创造能力提高的策略

前文提到声乐教学再创造的特点,其特点也表现出了这种再创造的复杂性,因此必然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而教师作为教学的实行者与引导者,其再创造能力的培养及引导能力的提高是提升声乐教学再创造能力的关键所在。因此文章主要从教师角度出发,探究声乐教学中在创造能力的提升策略。

1.注重文化素养与艺术视野的提升

任何一个声乐作品都有着浓厚的文化背景及美学意识,而歌唱艺术则需要建立在对这种背景及意识的把握上,声乐教师首先需要把握这种能力,然后将这种能力传授给学生。而这种能力把握的基础是浓厚的文化素养与艺术视野的塑造,正如沈湘先生所说:“不要把时间单放在发声练习上,要知道,提高了综合修养,声音上也会提高,如果有了认识,即使走弯路也不会走得太远。”艺术创造能力需要以广博的文化为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声乐作品都是创作者艺术积累的结晶,有了丰厚的艺术积累才能把握创作者的意图,才能真正参与到二次创作中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引导、启发,让学生养成不断积累的好习惯。

2.注重声心同步与技情并举的配合

声乐的教学首先是基础的学习,主要学习一些发声的技巧与技术的把握,一般教学观点认为,只有解决了发声与技巧问题,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歌唱效果,但是殊不知歌唱并不是一种单纯技巧的呈现,而更应当注入自身的感情。对于歌唱艺术的评价来说,用心唱歌远胜于技巧娴熟。当然,并不是一味的摒弃技巧,只谈情感,因为无任何技巧的演绎则会显得苍白无力,教师应当从两者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因材施教。专业声乐专业学生一般在入学前都进行了专业的声乐训练,他们对技巧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把握,对于这些学生,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感情与心态的培养;而如果是声乐的公共课,则需要以发声技巧的讲述为主。技巧是基础,而情感是提高,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注重读谱的细致性与准确性

声乐是一门歌唱艺术,当声乐被歌手演绎出来,则已经融入了其自身情感,已经完成了一次完整的二次创作,当今的声乐教学习惯于以声教学,殊不知这种方式阻碍了学生对乐曲本身更加深入的把握,而这种把握必须通过读谱实现。一旦张嘴则脑袋永远跟不上嘴的节奏,唱出来思考就少了,这也是当今声乐教学的一大误区,声乐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张嘴歌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再度创作的能力。乐谱的认知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入学的第一学年,之后教学中则很少提及,这显然有悖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基础,笔者认为读谱应当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一旦学生接触一个新的作品,一种新的风格,首先需要给他们充足的读谱时间。同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读谱中注重细节,联想自身演唱表现,而不应该通过声音去演绎。

4.注重舞臺表现力的塑造与培养

声乐最终还是一门声乐艺术,需要唱出来,在舞台上呈现出来。声乐表现在舞台中不仅需要声音、技巧、表现,同时还需要优雅的台风与气质。特别是当今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舞台表现的艺术不仅仅停留在听觉的享受上,而需要视听合一。这就需要演唱者不仅需要优美的声音,举手投足则都将成为舞台表演的组成部分。声乐教学中,其乐曲的歌词与曲调都是固定的,不同演绎着在演唱中会有一些差别,但是声音的差别毕竟有限,而真正表现自己创造力的不仅仅是对乐曲本身的改变,而更多的是其表演中举手投足的表现。我国戏曲演员便十分重视舞台表现力的培养,在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将有着细致的形体美,甚至台上的每个眼神都务必有戏、传神。声乐教学中,除了声乐本身的教学外,应当在后期的教学中注重学生台风的塑造,这种台风的塑造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努力将这种特点中的优越成分放大,塑造出他们独特的舞台演绎风格,同时注重他们形体与动作的规范性与细致性,做到演唱中形体的得体与美感。

5.注重学生自身特色的表现与引导

歌唱艺术是一门讲求个性化的艺术,一个好的歌手都有其独立的特点,这与演员不同,演员注重的是无所不包,而歌唱讲求的是特色明显。一个有着明确辨识度的声音,一个有着标志性特色的动作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声乐课堂并不是机器定制车间,并不是标准化生产线,其生产的并不是标准化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典型个性化的音乐唱将,千篇一律的音乐塑造会毁掉学生的个性,毁掉他们的音乐前途,而个性化、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塑造出更多的,有着典型特色的歌者。声乐表演有技巧、与情感,但是更重要的是有特色,这种特色是基于学生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特色,是可以伴随他们一生的音乐特征,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创造性的发现并发展这种特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塑造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四、小结

声乐教学中的再创造是一种自发行为,但是再创造能力的程度及对学生再创造能力的培养则是可以进行量化提高的,这就需要教师以身作则,提高自我艺术修养,提高自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及再创造能力,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再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塑造。

猜你喜欢

提高策略声乐教学
提高青海牧区物理教学水平的思考
效益最大化
全面推进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措施
初中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探究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多媒体技术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声乐教学中的兴趣教学
大学声乐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
试述传统音乐元素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