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方法
2017-02-15陈姝
陈姝
摘要: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与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虽有共性,但是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别,在课程设置的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是有区别的。本文就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创新的思路,希望能够在培养基础性音乐教育人才方面有所帮助。
关键词:音乐教育 声乐教学 声乐课程
随着我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对于音乐教育学科的师资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适应在音乐教学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满足社会的精神需要,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基础性的音乐教育培养音乐师资力量。培养基础音乐教育声乐人才就成为音乐教育专业声乐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一对一的授课方式普遍存在。在课堂上做几条发声练习之后,大概演唱2-3首歌曲,这样的课堂时间总是让人感觉有些紧张。在课上,老师只能简单地指导一下学生做出的发声练习及歌曲演唱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几乎没有时间更多、更全面地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演唱技巧以外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是很有局限性的。因为这样,只能熟悉自己所属声种、声部的一些声乐作品,其它声种、声部的情况却一无所知。作为音乐教师,一方面要有一定的演唱功底,另一方面還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教”的方法,更要有能够很好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音乐活动的能力。如果对于声乐基础的一些知识知之甚少的话,那么以后怎样来教授不同条件不同情况的学生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在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设置和授课形式上进行一些突破,换句话说,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
1.作为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在对声音进行训练时,必须重视基础性的歌唱。虽然对于音乐教师的歌唱水平不必和声乐演员的歌唱水平有同样的要求,但音乐教师应该做到的是,在自己的音域范围之内能够进行十分准确的范唱,以自己的演唱、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引导并影响学生对于歌唱的理解与认识。中声区的演唱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尤为重要,必须加强重视。因为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中小学生的年龄正处于他们的童声期或变声期阶段,这一时期的嗓音特征是肌肉组织比较娇嫩,肺活量小,控制呼吸的能力差,音域比较窄,基本上就在中声区。另外,中声区的音色是比较柔和的,这更符合中、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声乐训练的要求,禁止追求音量和力度。所以音乐教师对于中声区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在教材的选择上应该体现出典范性和地域性。我们始终要明确的是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培养对象是音乐教师,这些被招收上来的学生大多不具备歌唱演员那样天生的好条件。因此,我们就不能照搬专业音乐院校声乐专业所用教材上面的声乐作品,有些作品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容易造成一些不良的后果。比如说中声区基础没打好,就加强了扩展音域的训练,这样的教学结果事倍功半,也不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当然,我们也不能走人另一极端,只教授在中小学音乐课本上出现的歌曲,这样也是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要求的。我们所教授的作品应该是比较经典的、优秀的作品。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只要是具有典范性的,我们就都应该把它们纳入到教材当中来。比如意大利歌曲《我的太阳》,德奥艺术歌曲《鳟鱼》,中国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这些作品都堪称经典。
说到地域性,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音乐资源丰富多彩,作为音乐工作者,应该对这些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进行挖掘和传承。比如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东北民歌《摇篮曲》,这些都是具有各地音乐和语言特色的作品。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仔细思考和研究,选择一些地域性较强的优秀作品不仅能够开拓学生们的视野,还能够使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得以传承,对于现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3.在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必须强调音乐素养的培养。良好的音乐素养是在平时的学习当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也可是说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习惯。在拿到一首作品以后,首先要了解它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要想完成好一首作品的二度创作,你要知道作曲家通过作品要表达的是什么,这些往往是和他身处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紧密联系的,了解到这些,对于作品的内容和要表达的情感就不难把握了。仔细研究、揣摩这些东西,才会形成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在处理乐句或音符时,要注意尊重“原著”。比如每个音之间连贯的演唱要准确,而不是随意地加装饰,尽量处理得纯粹。在吐字咬字方面,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我们都要做到严谨、认真地对待每一个发音,准确清晰地演唱每一个乐句。
从以上对于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特点的分析不难看出,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和专业音乐院校声乐专业的教学思路应该是有很大区别的。因此,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未来若想得以很好的发展,就要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的声乐教学的思路。我认为声乐课程的创新是势在必行的。这个创新不仅是教学形式上的创新,也是课程内容上的创新。
1.一对一授课是现有阶段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时间的利用率是比较高的。教师可以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针对性的指导,学习效率较高。但是长期处于一种只与教师单独接触的相对封闭的状态,教师很容易将自己的思想方法和经验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眼界、视野受到局限,缺乏独立思考的主动性。一味地复制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并不能够发挥出学生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今后这些学生再进入到教学中,把这些学到的几乎一层不变的东西再传递给下一代学生,长此以往,那么未来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必将不会具备创新性、开拓性、多元性、全面性。所以,如果在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小组课、集体课或声乐观摩形式的课程,那么就可以弥补由于缺乏与人交流和主动思考而获得的经验,同时,也会促进同学们之间学习的互动性。
小组课对于详细讲授声乐理论方面的知识是具有优势的。教师可以把学生召集在一起,讲授嗓音构造和发声原理等声乐理论方面的内容。这些声乐方面共性的知识都可以在小组课上研究讨论,大家一起边学边练,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另一方面,在具有不同声音条件的学生形成不同声种、声部组合在一起,对于相互了解除自己声种、声部以外的这些发声技巧与声乐作品是具有开拓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们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讨论的机会。营造了相对轻松的课上环境,声乐学习的知识面也随之加宽,表演的形式也可以从独唱到对唱、重唱,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演水平。还可以采用学生之间互相上课的这种形式,相互给出指导意见,在课下一起排练各种形式的演出,每隔一段时间就观摩一次,给学生提供机会相互交流。
2.除了以上所提及的上课形式的改变,我们还需要在上课内容加以改变。我们需承认,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并不能把所学用在工作当中去,这就说明我们的音乐教育目前与中、小学音乐课的教育是有些脱节的。因此,要将中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内容适当加入到我们的声乐教学中,就可以解决目前这样的一种窘境。适当地学习一些儿童音乐作品,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尽快适应未来就业的问题上,意义重大。
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师也要转变观念,由学生会唱歌转变成会教歌,也就是我们越来越重视的教学法的问题。会教与会唱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会唱指的是掌握了发声技巧,建立了正确的歌唱观念与状态,会教是在会唱的基础上,把自己对于发声技巧和歌唱状态的内心感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了解、感受、并发挥自己的丰富联想,从而能找到正确的歌唱状态。尤为重要的是,老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唱法上和音乐上的问题,准确地指出并用针对性的指导来解决这些困难。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着重讲解过程。应该说,教师教授声乐演唱的目的是相同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方法不计其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联想和比喻,運用不同的语言来传达给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在学生进步的道路上是至关重要的。教学语言起到师生之间的教与学、信息传达与反馈的重要作用,对促进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直接的影响。我们应该尽可能运用让人容易理解的通俗的语言来向学生进行讲述,而不要把歌唱的发声技术“神化”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手段和心得体会,多听多看不同教师的教学,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为学生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关于声乐课程设置上的创新也是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音乐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要求具备综合性。不但要掌握音乐学科的知识,与之相关联的其他学科也要涉及。比如心理学、美学、生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课程也应该设置在课程中,这些课程的设置早已在发达国家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出现。当然我们也不能只是追随模仿。要想在音乐教育领域做出教学特色,我觉得应该重视民族音乐元素,毕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设置一些有关民族民间音乐元素的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改革是全国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虽然教改已经推行多年,但是很多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仍然陈旧。我们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师对于声乐教学的想法尚在探索阶段,希望此文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从根本上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质量,以适应基础性音乐教育所需人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