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概论”课的有效教学探讨
2017-02-15李娜
李娜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高职院校开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课程教学实践经验,探讨了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方法。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221-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立场。高职院校作为中国高校的半壁江山,为国家的建设培养了大批高技能、应用型一线技术人才。“概论”课主要培养高职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党和国家把好政治关,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着重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概论”课中容易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思政课教师在“概论”课教学中的教学难点和困境,探讨提高本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概论”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在其著作《大教学论》里指出,教育教学必须抓好“教”与“学”两个方面。笔者认为首先要了解“学情”,这是上好“概论”课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点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和困惑,教师就做不到有的放矢,很难有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95后”的高职学生有其鲜明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有些学生思想独立,价值观多元化,有时候带有功利性色彩;有不少学生很自信,思维活跃,上课愿意积极参加课程的讨论学习,但是这些学生课堂实践教学和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说得多,做得少,不愿意做深入的学习研究,“概论”课的自主探究学习开展有难度;还有些学生,他们经济不独立,沉迷于手机和互联网,人际交往能力不强,心理抗压能力差,表现在课堂上就是“低头族”,玩手机,不愿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对老师的讲课内容不感兴趣,对“概论”课表现出冷漠,甚至是逃课。总体来说,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对“概论”课不够重视、存有偏见,上课是为了拿学分,想要高质量地开展教学,难度很大。
其次,从现在高职院校生源情况来看,学生来源于高考招生、各高职院校自主招生、“3+2”中高职招生、中专升高职等方式,可以说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学生在上“概论”课时是混合排班,学生的教育背景文理科都有,高考生、单招生、中职生合班上课非常普遍。学生的学习基础又千差万别,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三,高职院校“概论”课是大班教学,每个大合班学生数在100人以上,这给教师上课带来很大困难:一方面课堂管理困难,教师一面组织开展教学,一面还要维持课堂秩序;另一方面,在国家教育部新一轮教改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要求提高“概论”课中学生的参与度。无论是开展课堂实践活动还是推行翻转课堂教学,都应该以小班教学为主。而现实情况是,一个大合班(平均100—150人)分学生学习小组就要20个小组左右,在课上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开展讨论和展示成果,课下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考核在时间上也是捉襟见肘(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每学期基本教学学生人数是200—300人,有的学校更高达500人)。这种情况下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一对一指导基本上不可能,即使是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实践活动,老师也是疲于奔命;而学生觉得增加的只有作业量却感觉不到有多大收获,甚至认为只是走走形式,增加了抵触心理。
二、思政课教师在“概论”课教学中面临的难点和困境
(一)“概论”课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难点
首先,“概论”课内容广泛、理论性强。“概论”课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要熟练掌握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准确把握党和国家最新的理论和国家政策;洞悉国内外政治时政,了解世界热点问题和主要国家历史政治情况。“概论”课教材近几年来以两年一版的频率修订,党和国家的新理论不断充实更新,国情、党情、世情的发展变化使得“概论”课教学内容无止境,这对思政课教师来说教学压力巨大,需要不断学习、理解和消化新知识;对高职学生来说,学生们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有限,很多同学不能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其次,“概论”课教学内容与高中所学理论内容多有重合,理论知识枯燥,对高职学生吸引力不足,教学内容抽象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联系不大,导致其缺乏学习动力。
再次,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概论”课教学内容难易程度难以平衡,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高技能一线专业人才,对公共课教学强调“实用、够用”,有很多高职院校压缩“概论”课学时,要求教学中少讲理论,多做活动。笔者认为“概论”课是对学生道德、素质等深层人格的培养,关键是信仰的传递。“概论”课的理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逻辑性,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没有对“概论”课理论的系统认识,完成知识目标的要求,就无法达成对学生能力目标和态度目标的培养。“概论”课要做到“实用、够用”,就需要进一步思考。总之,“概论”课教材内容多、深,在教学中要讲得精、浅很困难,需要思政课教师从提高教学效果上下工夫。
(二)思政课教师在“概论”课教学中的困境
首先,高职院校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概论”课重视不够。“概论”课教学要依据各系部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教学,各系部安排的校内、校外专业实习实训常常挤压、打乱“概论”课教学计划,思政课教师忙于调课补课,按照教学计划开展的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得不到保障。此外,“概论”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教育十分必要,但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开展得并不好,有的高职院校只是在合作单位挂个实习、实训基地的牌子,组织学生参观观摩也只是少数学生,走马观花,从教学效果和受益学生范围上来看,都达不到“概论”课教学的要求。
其次,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相对于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有很多劣势。高职院校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鼓励教师顶岗社会实践,取得专业技能资格证书。思政课教师因为学科性质的原因,很难有专业对口的顶岗实践机会。此外,高职院校强调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科研研发,专业课教师在横向课题申报、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教师技能比赛以及知识产权申报等方面优势明显。而思政课教师教学任务重,忙于上课,科研课题少,科研奖项少,職称评定晋级困难。有些思政课教师偏重职称评定,轻视教学,难以在教学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影响了“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的思考
“概论”课开展一定要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概论”课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过程。本文主要从思政课教师师德师能、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探讨如何提高“概论”课的教学实效。
(一)思政课教师师德师能是提高“概论”课教学实效的决定性因素
1.“概论”课对教师师德方面的要求
“概论”课的内容具有高度政治性和意识形态教育功能,理论深奥,逻辑严谨。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基础差,对“概论”课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不高。要弥补“概论”课教与学生学的巨大差距,需要思政课教师的辛勤努力。“概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技能层面的要求,而是要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信仰,是对学生道德、素质等深层人格的培养。身教重于言教,只有师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够克服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迎难而上,以坐冷板凳的精神苦心研究上好“概论”课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有耐心地和几百名学生利用各种途径进行交流和教学指导,激发和鼓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深厚的理论功底、饱满的教学情感和积极的师生互动,这些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形成良好的教学默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可以说思政课教师的师德是“概论”课教学实效的根本保证。
2.“概论”课对教师师能方面的要求
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学要立足于课程和学生的实际,解决好两个问题:一个是将“概论”课的理论由深入浅,让高职院校的学生听得懂、听得进去。另一个是将“概论”课的内容由远及近,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觉得贴近他们的生活、对他们有用、愿意思考和参与。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必须提高思政课教师“概论”课理论学识的深度和教学技能的广度。
从提高思政课教师“概论”课理论学识的深度角度看,“概论”课教学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保、外交与国际关系、党建理论等等。要想将“概论”课的理论讲得由深入浅,必须提高思政课教师对“概论”课理论的研究深度。吃透理论才能融汇贯通,整合“概论”课全课内容,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贴近“概论”课理论教学的深入分析和解读,用多角度、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科学理论的逻辑魅力和巨大的现实作用。目前,互联网时代是个知识碎片化的时代,各种理论观点和言论形形色色浩如烟海,思政课教师在“概论”课教学中一定要坚守政治立场,和党中央的观点步调保持一致。要系统化地研读知名学者的专业论著,把握理论的逻辑脉络和系统观点,做到对“概论”课理论“知其所以然”。
从提高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的广度看,思政课教师要熟知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勇于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比如翻转课堂教学、慕课;要掌握计算机技能,会利用各种软件制作课件、教学视频;善于利用先进的教学软件(比如蓝墨云班课)实现师生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实时交流。只有贴近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概论”课,才能提高“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二)对“概论”课教学内容的整合和多种教学方法运用的探讨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职院校“概论”课理论要想由浅入深,让学生听得懂,教学内容由远及近,让学生感兴趣,就要对“概论”课进行精炼,运用专题教学法对课程内容整合,在教学方式上,运用案例教学法、翻转课堂模式、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教学中来。
首先运用专题教学法实现对“概论”课教学内容整合,每个专题围绕2—3个重点问题开展。对每个重点问题进行教学设计,对于理论性强、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以思政课教师讲授为主,结合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要选取经典的、典型性和社会关注度高的时政事件,让学生讨论思考,由老师总结和讲解;对于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则可以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和课堂实践方法,让学生自学,在课堂展示表演,教师总结评价。
【參考文献】
[1]莫岳云.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
[2]蒋荣,代礼忠,胡同泽.专题式教学法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的运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6).
[3]马晓英.“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09).
[4]黄林妹.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8).
[5]李梁.学贵有疑:“问什么”与“怎么问”的逻辑探析——基于问题逻辑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1).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