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防火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7-02-15闵学文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森林防火现状对策

闵学文

摘 要:该文介绍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基本情况和现行的森林防火管理办法、措施,对森林防火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就今后如何开展好森林防火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森林防火;现状;对策;塞罕坝机械林场

中图分类号 S7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1-0079-02

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河北省大面积人工林集中地,且多为人工针叶纯林,毗邻内蒙古草原,草多、风大、气候干燥,属一级火险区。该区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进入林区旅游人员众多,火源管理难度大,一旦发生火災,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加强森林防火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森林防火保障作用。

1 塞罕坝林区的基本情况

1.1 地理概况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内蒙古高原与冀北山地交汇处,在植被上处于森林草原过渡地带。按地形分坝上、坝下2个部分:坝上是内蒙古高原南缘,以丘陵、曼甸为主,坝下是阴山山脉与大兴安岭余脉交汇处,典型的山地地形。年均气温-1.4℃,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0.9℃和-43.2℃,年均无霜期67d,属寒温性高原气候。因此,虽地处华北,靠近京津,但其气候特点与东北大兴安岭相近。夏季凉爽,最高气温一般不超过30℃;冬季寒冷,积雪时间长达7个月。如此独特的气候,再加上优美壮观的森林草原景观在整个华北地区均属罕见,成为夏季避暑度假、旅游观光,冬季滑雪狩猎的理想场所。塞罕坝机械林场有林地面积72 400.0hm2,活立木蓄积量928万m3,森林覆盖率76%[1-2],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周边地区经济文化落后,发展缓慢,交通不便,乡村公路一般只通到村委会所在地,只有极少数自然村通公路。社区经济主要靠农业和畜牧业,无任何工矿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生产经营粗放,品种种植单一,生产能力低,大部分仍属贫困山区。

1.2 植被情况 全场土地总面积92 634.7hm2,全部为林业用地。其中:林场使用土地91 501.1hm2,占总面积的98.78%,农户使用土地(农牧地)1 133.6hm2,占总面积的1.22%。全场林业用地面积92 634.7hm2。其中:有林地面积68 842.5hm2,占74.32%;疏林地面积597.0hm2,占0.64%;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面积1 097.1hm2,占1.18%;未成林造林地面积4 294.4hm2,占4.64%;苗圃地面积36.1hm2,占0.04%;无立木林地面积1 890.0 hm2,占2.04%;宜林地面积5 982.2hm2,占6.46%;林业辅助生产林地面积1 522.4hm2,占1.64%;保留林地面积8 373.0hm2,占9.04%。

1.3 气候条件 林区属寒温性大陆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漫长,低温寒冷;春短,干燥多风;夏季不明显,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降水少、蒸发量大,风多且大,易春旱,生长期短。大风、沙暴、干旱、霜冻等灾害性天气较多。年均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33.4℃(2000年),极端最低气温-43.3℃(2010年)。无霜期短,不稳定,年均59d,在植物生长季节常有霜冻发生。≥0℃的年活动积温为2 072.8℃,≥5℃的年积温为1 957.1℃,≥10℃的年积温为1 643.7℃。年平均日照2 548.7h。年均降水量452mm,主要集中于6~8月份,占年降水量的67.6%,年均降水日数134d,年均积雪日数169d。年平均蒸发量1 339.2mm,春夏蒸发量较大,秋冬蒸发量较小。5月份蒸发量最大,平均225.2mm,年均相对湿度为68%。风多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点之一,年均6级以上的大风日68.7d,最多年份达114d,最少年份48d,以西北风为主。

2 现行的森林防火管理办法、措施

2.1 防火期 塞罕坝林场的全年处于防火期,每年的9月15日至次年6月15日为防火紧要期。

2.2 防火组织 全场现已建立了完整的联防组织,即5个乡(镇)、19个村和自防组织(防火指挥部—场防火委员会—营林区防火小组—前方扑火指挥部—总场专业扑火大队—机械化快速扑火队—2号工具扑火队)。

2.3 护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现状 现有防火线总长度688.1km,防火线密度为7.4m/hm2;望火楼9座;防火检查站14个。目前的防火线密度和防火设施、设备初具规模,但还不能适应护林防火的需要,急需要加强。

3 森林防火中存在的问题

3.1 森林防火基础设施滞后 塞罕坝机械林场防火设备严重不足。一些山区主要体现在:通道建设不到位;覆盖山区的通讯设备设施不健全,存在死角;交通工具不足;森林防火机具严重缺乏,扑火装备落后,数量少,达不到标准;野外生存设备不足;通讯工具不足;制高点望台建设少;部分林区林下附作物太多等。

3.2 消防人员不足,火源管理难度较大 全场共有专业扑火人员44人,很多林区与村民居住生活地交织在一起,由于村民森林防火意识淡薄,所以出现了不按规定实行野外用火,给火源管理增加了很大难度。另外,有些人在林区乱扔烟头,甚至酿成火灾被追究责任后才大梦初醒。如此种种,造成火源出现的种类多,随机性大,加之地域广、山区小道较多等原因,很难杜绝火种上山。

3.3 防火技能有待提高 在森林防火期间,所有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都是扑火队员,一旦有火灾发生,上山打火是每个防火工作人员的任务和责任。同时,各个行政村都组建了义务扑火队,但无论是机械林场人员还是义务防火队员,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防火技能差,在发生林火时不懂得科学地进行扑救,一拥而上,容易造成人员的伤亡和经费开支过大。

4 加强护林防火的几点建议

4.1 加强领导,逐级落实行政领导负责制 严格贯彻执行总场制定的森林防火工作实施细则,落实各种护林防火责任制和奖惩制度,坚持全员防火、坚持全员风险抵押金制度,激发护林人员的积极性。对无视防火制度造成损失的要严加处罚,损失严重的要绳之以法。

4.2 加大宣传力度 全年开展广泛的、经常性的护林防火宣传,尤其是在防火戒严期,搞好各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充分发挥防火检查站、望火楼的职能作用。

4.3 提高防火科技含量 不断探索森林防火工作的新路子、新办法,适应新形势,落实新举措。实行科学防火、扑火是实现森林防火目标建设的科技保证,为此,必须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全力推行科技防火、扑火,创新观念,创新措施,创新做法,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于森林防火中,不断提高防火的科技含量。

4.4 建立完善野外火源管理机制 要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控制野外火源,从消除隐患的角度抓好源头管理,并制定乡规民约,把防控工作做细做实。组织力量,加强巡山护林,加大野外违章用火力度。

参考文献

[1]黄金祥,李信,钱进源,等.塞罕坝植物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戴继先.樟子松苗木木质化因素数量化分析[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26(5):21-25.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森林防火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关于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研究
浙江天台县森林防火现状及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