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2017-02-15赵谦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音乐表现力构成钢琴教学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过程中,重视技巧训练而忽略音乐表现力培养的倾向客观存在,但是事实上,音乐表现力不仅反映着学生的钢琴学习和演奏效果,同时也是钢琴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文以提升学生的钢琴音乐表现力为出发点,在对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构成做出论述的基础上,对感情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钢琴教学;音乐表现力;构成;培养策略

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并没有对钢琴演奏技巧和钢琴音乐表现力之间的存在的辩证关系做出合理的处理与认知,这也对钢琴教学成效以及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形成了制约。而事实上,失去音乐表现力的钢琴演奏不仅难以对钢琴音乐作品做出淋漓尽致的呈现,而且也难以很好的打动观众,因此,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这种要求下,对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做出研究,对于提升钢琴教学质量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音乐表现能力的构成

从钢琴教学中学生所具有的音乐表现能力内容来看,学生需要在对音乐作品所具有的风格和特性做出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够对钢琴音乐作品进行更好的呈现,因此,音乐表现能力的基础要素包括听觉能力、与情感能力。从听觉能力来看,学生需要利用自身的听觉能力分辨钢琴音乐作品所具有的音色、音高与音长,并在此基础上理解音乐本身所诠释的情感,从而确保钢琴演奏过程能够呈现出动听的声音与到位的感情。当然,听觉能力也是学生对自身演奏过程进行完善的重要能力,只有具备这种能力,学生才能够找出自身在演奏中的不足并进行弥补。然而,在钢琴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并不是用耳朵和心去感受音乐,而是用眼睛和手去完成音乐,他们重视对键盘与乐谱之间的参照,并关注手型和力度是否到位,从而导致了听觉能力培养的缺失,这对于学生钢琴音乐表现力的提升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制约作用;从情感能力来看,每一个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都蕴含着作曲家的应该情感,而要对这种情感做出挖掘与感知,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与此同时,在对作品进行表现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掌握音乐作品做具有的特征,并融合自身所具有的情感体验与生活阅历,只有如此,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者才能够穿透时间与空间,与钢琴作品的创作者开展对话。

另外,在感情教学中,对学生音乐表现力产生影响的能力还包括学生所具有的音乐理解能力、音乐想象能力以及音乐创造能力等。从学生所应具备的音乐理解能力方面来看,音乐理解能力不仅包括学生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理解、创作风格的把握,而且也包括学生对音乐色彩、音乐层次以及音乐线条的感知。毕竟,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并非是为了炫技,而是为了完整的呈现作品及其音乐形象,这也决定了,学生对感情音乐作品所做出的理解应当体现出全面性,从而在具备良好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展现出钢琴音乐作品做具有的活力与生机;从学生所应具备的音乐想象能力方面来看,当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所蕴含的音乐色彩、音乐层次、音乐线条以及演奏过程所需要的音乐技巧之后,学生就可以很熟练的对感情音乐作品进行演奏,在这一阶段,如果要推动学生音乐表现力的进一步提升,就必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想象力,即在演奏钢琴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想象自身处在音乐所描述的情景当中,并对音乐所具有的已经进行挖掘。钢琴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具有着明显的差异,即钢琴音乐作品不会做出具体描写并对细节进行在线,因此,学生必须围绕钢琴音乐作品所具有的主体与内容,利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在钢琴音乐作品演奏中对作品进行创新和突破,从而实现钢琴音乐表现力的提升;从学生所应具备的音乐创造力方面来看,在能够对钢琴音乐作品进行完整呈现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将自身个性融入到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当中,从而让钢琴音乐具备更加旺盛的生命力。钢琴音乐的发展即钢琴音乐演奏表现力的提升,离不开多元化的音乐形式以及演奏者自身的主观情感,如果演奏在钢琴音乐作品演奏过程中被乐谱所限制,则演奏者很难对钢琴音乐作品及其演奏效果做出创新与改变,也很难适应不同时代受众的审美需求。当然,个性与创造在钢琴音乐作品演唱中的融入也需要具有节制,即钢琴音乐作品演奏风格需要与原创者的作曲风格保持一致性,并在對钢琴音乐作品做出深刻解读的基础上,将自身所具有的技巧和风格融入到演奏过程当中。因此,要让钢琴音乐作品永葆活力,学生在钢琴作品的演奏过程中不仅要具备对原作保持重视的精神,同时也有必要通过融入自身的个性来推动钢琴音乐作品演奏实现创新与超越,并体现出鲜明的风格,从而使受众对演奏过程中的音乐表现力进行充分的感知。

2 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升路径

2.1 演奏技巧的提高

学生演奏技巧的提升,主要体现在对钢琴演奏技巧的掌握以及对钢琴演奏速度和节奏的掌握两个方面,这是学生提高自身钢琴音乐表现力的专业基础。其中,演奏技巧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够进行刻苦的训练,如手指训练、动作训练等,只有对这些基础的技巧做出娴熟的掌握,才能够为学生其他演奏技巧的提升奠定基础。值得重点关注的是,在演奏技巧的提升中,教师需要重视引导学生对演奏过程中的力度做出合理的把握。在一首钢琴作品的演奏中,虽然聚一时之力并不难,但是要完整的完成演奏,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体力,特别是在最强和弦的演奏中,学生更是需要将自身全身力气瞬间汇聚在手指,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开展耐心的教学,并重视学生身心素质的养成,从而为提升自身的音乐表现力奠定基础;其次,在速度与节奏的把握方面,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对速度与力度难以做出准确的掌握,有心理因素导致的,也有技术因素导致的,因此,在钢琴家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到钢琴作品演奏中存在的难点与重点,并进行反复的联系,通过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让学生对相关技巧做出娴熟的掌握。当然,对于学生而言,也应当根据钢琴作品中的情绪表达深化对演奏速度与节奏的了解,并有针对性得对自身演奏过程做出调整。

2.2 艺术实践的参与

参与艺术实践,能够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艺术经验,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在演奏过程中的控制力与心态,并为学生钢琴音乐表现力的提升奠定不可或缺的基础。艺术实践的开展,不仅能够对学生的钢琴音乐素养进行巩固,而且也能够对学生的钢琴音乐演奏水平进行检验,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发现自身问题,对自身钢琴音乐表现力进行优化与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实践并不是艺术联系,这里所说的艺术实践指的是参与具有较强表演性的登台实践。这是因为学生即便在家中、在教室所练习的效果再好,但是在舞台实践中还是会受到心态波动的影响,从而导致学生演奏效果无法达到理想效果。而只有积极参加舞台实践,才能够让学生具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并在各种场合中充分展现出自身的钢琴演奏水平,这对于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升具有着重要意义。

2.3 综合素质的提升

学生在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提升,需要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基础。如学生所具有的想象力、创造力、知识面、个人修养等,都属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范畴,显然,这些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力而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决定了,在钢琴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音乐理论素养和艺术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也应当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拓展自身知识面,推动学生所具有的音乐文化素养得以丰富。当学生所具有的知识量越多,学生也就能更加快速、准确且全面的对钢琴音乐作品做出理解。虽然知识面的拓展对于提升学生音乐表现力具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并非所有知识都与钢琴教学具有紧密的关系,并且受到课堂教学实践的限制,教师无法完成大量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而言,更是不能将自身的钢琴学习局限在某种框架之内,也不能完全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中所开展的教学,因此,学生应当树立主动学习意识,积极搜罗与钢琴音乐作品相关的各方面知识,特别是要重视对钢琴作曲家的生平、创作背景、时代背景等做出了解,从而深化对钢琴音乐作品的认知,并为更好的表现钢琴音乐作品奠定基础;其次,教师应当重视引导学生提升自身个人修养。一些人认为钢琴演奏与个人的文化水平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事实上,较高的文化水平是深化学生作品理解能力与分析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在钢琴教学中,应当重视推动学生专业水平与文化水平的共同提升。如钢琴音乐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贝多芬钢琴作品的演奏中,既能够从音乐的角度探讨其表现力,也能夠从文学的角度探讨其表现力,因此,学生在强化自身演奏技巧的基础上,可以通过阅读与贝多芬相关的文学作品来为自身演奏提供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

参考文献

[1]郑晔.论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太原大学学报,2010(02):99-102.

[2]李刚.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5):123-124.

[3]黄静乐.师范类院校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提高[J].大舞台,2013(07) :208-209.

[4]杜伟.论钢琴教学中学生音乐表现力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3(07):170-171.

作者简介

赵谦(1986-),女,学士学位。现为珠海艺术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钢琴。

作者单位

珠海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省珠海市 519090

猜你喜欢

音乐表现力构成钢琴教学
如何提高高师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关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中国钢琴作品在高校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钢琴教学中“音乐表现力”的培养和训练研究
齿轮油的构成和分类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和音乐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