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方式与策略研究

2017-02-15张欣

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校企合作

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为高职教育及其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校企零对接使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课堂教学内容都与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密切结合,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实时性、有效性。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创新职业岗位培养模式,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校企合作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交通一体化,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2016年,国家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做到学以致用。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

1 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现状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的高职毕业生数量庞大,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弱势,主要体现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等职业岗位能力的欠缺上。职业岗位能力是支撑劳动者在职业或岗位上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能力或才干的关键能力。学生往往在能力和技术上与实际工作脱节,不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企业了解甚少,不懂岗位的技术要求。社会、学校与学生之间三者之间的沟通不足或者没有形成稳定的沟通机制最终会导致各自为主,教育目标和教育实际脱离,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没有能够真正提高。因此, 制定和完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系,建立切实有效的沟通机制,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才能使毕业生适应岗位和环境的变化,成为真正的高技能型人才。

2 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目的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具体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力,包括职业岗位所指向的专业认知程度、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掌握程度以及专业的运用效果等,还需要具备现代职业发展所应当具有的职业岗位能力。 职业岗位能力就是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专门的能力,其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目的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聚焦我国区域产业经济提速和中国制造2025对中高端应用技能型人力资源的持续增长诉求,依托高职院校培养模式规划探索教育要素整合路径,应用技能型人才联合培养策略。

3 校企合作对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是一切高等教育的目标,也是其不断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了解企业一线的要求,包括岗位岗位群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学校依据这些工作经验知识来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这有助于课程内容紧密与企业岗位实际内容相关联,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这种以企业为导向,面向行业、社会,强调操作性、注重实用性的课程必然能让学生获得他们将来从事工作所需的技术和实践经验。“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以合作共赢为基础建设的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人才培养的组织形式。

校企合作有利于加快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创新,有效地为生产企业培养紧缺的技术人才,主动适应市场对高职教育改革的要求,打破传统人才培养的束缚,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解决企业求才难的问题,有效解决学校办学经费、办学条件、实训基地、师资水平、办学经验和办学特色不足等。

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建立的密切合作的伙伴关系,教师下企业的生产岗位学习,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企业的师傅、能工巧匠亲身体验学校教学经历和学生工作经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实现了双向的岗位互换与互补,换位思考,换岗工作,共同完成学生培养任务。一方面利于高职院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优先发展高新技术类专业,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另一方面利于高职院校调整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努力构建和形成适应职业岗位知识和能力需要的、满足学生就业和个性发展多元化需求的课程体系。缓解高职教育投入不足。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广泛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资源进入高职人才培养事业中,缓解国家对高职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帮助高职学生顺利就业。解决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有效对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增强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培养企业后备人才,实现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链接;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人才与科技已成为竞争取胜的决定因素。以區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加快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速度,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的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张頔,贺新.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常州大学学 报,2015(09).

[2]李闽.高职校企合作课程开发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08).

作者简介

张欣(1982-),女,硕士学位。为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气控制。

张莉(1968-),女,硕士学位。现为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控制。

王文杰(1966-),女,现为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自动化控制。

作者单位

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省唐山市 063001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