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族历史文化资源在吉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意义

2017-02-15李博

现代交际 2016年20期
关键词:蒙古族吉林省城镇化

李博

[摘要]蒙古族历史悠久,具有浓重独特的草原文化色彩。在吉林省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入发掘蒙古族历史文化资源,将之实践于我省城镇化建设,特别是西部地区,具有特殊意义和必要性。运用好这些资源有利于吉林省文化城镇、民族城镇等特色城镇化的打造和经验获取,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配合我省的振兴计划,对农牧业的文化品牌活力注入,以及少数民族创意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的机构性改革有着积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蒙古族 吉林省 城镇化 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064-02

吉林省是多民族省份,有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和锡伯族等55个少数民族,共有33个民族乡镇。2012年,少数民族人口已达218.57万人,占总人口的7.96%。其中,蒙古族人口145039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6.63%,[1]仅次于朝鲜族和满族。在行政区划方面,除松原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外,另有松原扶余县三骏满族蒙古族锡伯族乡、白城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通榆县包拉温都蒙古族乡、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洮南市胡力吐蒙古族乡、镇赉县莫莫格蒙古族乡、镇赉县哈吐气蒙古族乡、大安市新艾里蒙古族乡、洮北区德顺蒙古族乡、四平双辽市那木斯蒙古族乡等10个蒙古族自治乡镇。可见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蒙古族文化资源,在我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融入这些民族资源有着特殊意义和必要性。

据吉林省民族宗教委员会网站2012年统计总结绘制

一、打造吉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民族特色

吉林省是多民族省份,并拥有多个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如朝鲜族、满族、蒙古族、回族等等。这对于我省而言是一笔宝贵财富,尤其是当这笔财富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将实现其最大价值。从各个民族的文化特点入手,推广各族优良的民俗文化和团体文娱活动,有利于新城镇中各民族的和谐相处和共同发展。

我省西部地区是蒙古族群众聚居较为密集的地区,如白城、松原等市。这些城市在特色城镇化建设道路中,可以寻求蒙古族历史文化资源这一宝库的支持。在城镇建设、产业规划、文化建设等方面,吸取蒙古族文化的经验和精华,如蒙古族式建筑、饮食特色、娱乐体育活动、音乐美术等等文化特点,从而构建具有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貌的城镇,打造特色民族旅游经济,树立蒙古族农牧产业品牌等。再通过合作共赢,配合我省其他地区、民族的城镇化建设,实现交相辉映。对于吉林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而言,树立具有民族特色的良好形象有着实质性的作用和决定意义。

城镇化建设在全国全面展开的大时代背景下,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适应地方需求的新型城镇化才是本项任务的立足之处。因而,从本省的历史文化资源入手,从本地区的民族文化资源着手,努力建设具有吉林省民族历史文化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有助于树立吉林省城镇化的独特品牌。

二、借鉴历史经验教训,探索城镇化发展可操作的文化规律

我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须吸取经验教训,学会总结以往历史赋予我们的宝贵经验,在解决问题中活学活用,充分释放城镇化的潛力和效应,推动城镇化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新形势下,对户籍制度的改革是迫在眉睫,农业与非农的二元户籍制度,引发出诸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如安居、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等。不仅导致经济与行政资源的浪费,还易引起社会不稳定的矛盾。可以元朝为借鉴(元朝建立后实行阶层分明的等级制度,将社会阶层构成划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人群,并实行有差别的权利和义务,最终导致极端的社会矛盾,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鉴元朝的政策性问题,突破行政性的身份类划分,实行较为灵活的、自主的户籍政策,有助促进人群流动,可自发地解决就业和产业调整等问题。同时,使社会资源更为公平、均衡、节约、科学地配置利用。

城镇化发展中,新成立的城镇要避免出现政府、企业以公共资源、服务作为资本,抬高新城镇居民的生活成本。尤其是在土地开发方面,要有所借鉴。清末,长春地区的城市发展已经有相当规模,成为包括奉天、吉林在内的东北地区三大城市。城镇商业的迅速发展,原来依靠长久出租耕地给商户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王爷,面对与商人阶层收益不对等,意图毁约。1889年,当时的长春府在前郭尔罗斯蒙王的要求下,开展清查“浮地”,导致与商人团体和市民阶层的激烈矛盾,出现了长春的“反清丈”运动。所以,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主动避免出现以公共资源“博弈”民生的社会矛盾。在城市开发之前,要做好规划和准备,力争实现城镇建设与人民幸福的关联发展进步。

三、打破民族与地区发展不平衡,实现地区与民族利益双赢

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是城市的现代化,根本是人的现代化;不是城镇人口的单一发展,而是城镇与乡村协调同步的发展;不是一个民族的现代化,而是各个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现代化。

城镇化建设是惠及基层群众的一项国家战略,要使各民族各阶层群众都得到政策实惠。由于地理和资源因素限制,吉林省各地区和各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是可以理解的。怎样把握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机遇,解决上述问题,是我们需要着重思考的方面。要充分理解科学发展观,结合地区和民族特点、发展特色、具有的优势,取长补短,将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用所擅长的弥补所欠缺的。

例如,在我省蒙古族聚居地区,可以充分发挥民族特色,着力发展民族特色的城镇化建设。引导蒙古族群众以本民族特色,发挥能动性,实现创业创新,构筑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收益、共同发展的大屋檐。而且,吉林省的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自然面貌有着天壤之别,充分利用好西部地区的湿地资源、地貌景观、草原经济、游牧文化、人文历史风貌,构筑具有区域特点的经济、社会、产业发展模式,形成与吉林东部地区的风格差异化和有着对比效果的特色发展路径,有利于迅速打破我省城镇化不平衡态势,实现全局与局部、各个民族的共赢,为我省保持民族和谐稳定,共筑中国梦,为吉林省和本民族的大繁荣大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四、助力我省“三化”“三动”战略方针的实施,配合民族地区振兴计划

2012年得到国家批复的《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年)》立足吉林省现实情况,提出:在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下,吉林省要以“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三化”作为统筹发展的方针;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题,着力实施“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创新驱动”的“三动”为总体发展战略。[2]

“三化”“三动”的方针战略符合我省客观发展需要,以“文化融入、历史传承、民族品牌”的文化城镇化升华“三化”方针;以特色发展、差别化发展、文化創新充实“三动”战略。依托蒙古族历史文化资源,着重在西部地区推进民族特色农牧业,注入绿色生态、文化因素、民族概念,力争建成如“蒙牛”“伊利”一类的现代深加工农牧业品牌。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培植创新文化产业,从蒙古族文化、区域历史中发掘优势资源,打造西部生态民族特色旅游经济、蒙古族饮食文化产业、民族特色工艺品创新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或产业园区,以吸引专注于文化产业投资的文化企业落户。配合吉林省农业和重工业,着重建设物流物贸型新城镇和文化创造业(服务业)城镇,树立我省西部地区为蒙古族和各族群众创业创新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五、推动我省发展第三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

当前吉林省面临严峻的产业转型压力,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是制约我省深化改革的一大阻碍。在此情况下,立足省情,综合考虑自身优势,取长补短,有效并发掘民族文化,给产业增添新动力,具有一定必要性和可行性。

首先,在农业方面,吉林省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省,树立自己特色农业品牌,要从绿色环保和民族特色入手,发挥长久历史以来民族农牧业的优势,探索传统农牧本身的历史精髓,以此完善深加工能力,并植入民族和文化的传统因素,使之品牌价值和文化含金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次,医药产业是吉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有众多如修正、敖东、万通等国内著名品牌。除中医药外,我国各地区民族医药学精华也早已成为该产业的一项重要发展方向。蒙医药在元代创立,有着悠久历史。2008年,蒙医药就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吸收蒙医药强化我省医药产品,有利于我省医药产业总体提升竞争力,且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多样治疗的新途径。

最后,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要吸取历史和民族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财富,萃取文化精华,充分利用我省西部蒙古族文化资源和东部朝鲜族文化资源,科学规划城镇建设,将之融入吉林省旅游业发展蓝图,形成“旅游吉林,感受多种民族文化”。这就需要西部市县充分发挥当地能动性,给予政策支持,积极引导有实力、有创意的企业或个人努力开发具有蒙古族文化特色的产品,例如毛毡、服饰等民族手工艺品,马头琴、民歌等草原文化艺术品。

充分利用好西部地区所特有的草原湿地资源和自然保护区,如向海国家级自然湿地、查干湖自然保护区、莫莫格嫩江自然湿地、乾安泥林风景区等等。在已有成果基础上努力拓展,积极对外宣传,以旅游经济助力地方新型城镇化建设。

总之,在民族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前提下,吉林省应该充分调动和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发挥好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动能,为地方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文化支持,形成具有鲜明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新城镇和文化城镇。这对吉林省的新型城镇化开辟出一条别具风格的道路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吉林省少数民族基本情况[EB/OL].吉林省民族宗教网.

[2]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年)[N].吉林日报,2014-8-7.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蒙古族吉林省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奔跑的小浪花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反腐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候补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论蒙古族长调的地区性风格
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第五次优秀高教科研成果评审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