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论

2017-02-15桂森林

现代交际 2016年20期
关键词: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桂森林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当前学术界里的一个焦点,也是科学论自身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而科学论中存在的社会建构主义与逻辑科学主义这两者之间的冲突也使得人们对其研究角度走向了科学实践的道路,并使得一种具有很强的历史责任观、科学观得以体现。本文就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论两者的分析探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现代科学论

[中图分类号]N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0-0022-02

在当今的国际学术界中,对马克思主义与科学论两者之间联系的研究也成为了相关学者的研究重点,并在近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近年来学术界也发表了多篇马克思主义与科学论两者之间联系的文章。而利用科学方法论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更深层次的探讨,也是科学论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一、科学论里的逻辑主义与社会建构

马克思主义是适应着时代发展的一个客观需要,并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以及在人类所拥有的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上出现并且进行发展的。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全人类在思想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伟大成果,是工人阶级其利益、要求、感情与思想等因素的具体体现,也是工人阶级自身的思想体系以及世界观的具体体现,这也就使得许多学者开始重视用科学论的方式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科学论的研究始于20世纪的70年代,在这一阶段中,科学论主要是以科学哲学为主导地位,将逻辑实证主义等观点作为整个社会学中的主流部分,并将哲学中的基本主义、客观主义及绝对主义在哲学的层面上表示出来。自20世纪70年代后,科学论便进入了“社会学转向”这一阶段,并将社会建构主义作为科学论中的主流部分,来借此促使相关学者详细地进行了社会与文化语境的分析与研究析,并给科学论带来了一个繁荣阶段。而在以社会构建主义作为主流的阶段中,科学论在哲学层次的表现上依旧没有改变,但是在认识论上面则走向了相对主义,并且夸大了社会因素在整个科学论研究中的作用,这就在意识层面上引起了一系列针对科学的评判。因此在科学论的相关研究之中,科学哲学与社会构建主义这两者呈现出一种对立的状态。

社会建构论是一个具有着严肃性与重要性双重属性的研究领域,这也使得人们难以无视其丰硕的研究成果,而在科学论这一基础上来进行社会建构的研究,其主要的研究方向也从传统的理论描述开始转变为经验描述。并将外部描述进一步深化为内部因素,开辟了人们对社会认知的思想与理解科学的新途径。但是社会构建主义作为一种极端化的相对主义,其本身所具有的虚无主义对整个科学的社会研究也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并导致其难以实现经验主义主张。林奇曾对社会构建主义做了以下评论:所有的社会构建主义都有着相同的特点,都是因为观点性太强而无法很好地支撑其形而上学的锋芒。

二、拥有强烈历史感的科学观

在科学理论和社会建构的研究过程中都将任务作为了理论之上的问题,而且在进行科学观探讨的过程中脱离了科学的实践过程,这也是科学观拥有强烈历史感的主要原因。正如马克思所说:思辨得以终止的地方,在于现实生活面前。而这个科学论中的困境,也导致了20世纪90年代后在科学建构主义的内部产生了分裂,并且使得一些学者将目光放到了科学实践上面。其总体的发展趋势也在尝试着利用科学实践的辩证法来进行制造科学过程之中的把控,并借此来进行科学实践过程中其真实面貌的分析。

而科学实践的一系列研究很好地消除了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并能够把主体与客体作为整个科学实践过程中的行动者,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科学的构建,这也是拉图尔理论中的广义的对称性,并且取缔了社会建构主义中的真假对称性原则。而拉图尔学说强调的是在实际行动过程中来进行科学知识网络的相关建造和扩散,强调了人类生活以及自然发展过程中各类力量的循环性,有效地彰显出科学的实践特性,并且将科学、技术与科技文化能够共存于一个相对开放的空间之中。而科学理论之所以能够作为科学,是因为它是在自然的演变中以及实践过程之中形成的,而并非是可以提前预定的,而最终的科学理论也将是科学实践过程之中不断进行辩证博弈的后果。

而有着历史感的科学观是在科学哲学的后证研究中逐渐出现的,自20世纪80年代新实验主义的出现,也使得英美的一些科学家开始对马克思主义的实验研究进行关注。虽然这一阶段中的相关学者开始重视对实验实践的研究,但是对实验与知识如何进行相关这一问题却没有很好地进行分析。而由斯坦勒和布里昂提出的“探索性研究”则试图将知识与认识论的问题带入实验图景之中。探索性实验是处于一种特定的认知情景之中时,不能由一个特定的场景来单独决定,而是需要充分结合科学史以及哲学研究这两个领域中的相关知识,来彰显出有着浓重历史感的科学观念。而某些认知原理虽然贯穿于整部科学史中的不同学期及不同领域之中,但是实际的科学进程不仅仅要由这些认知及原理来进行驱动,还需要由诸多的历史、实践以及文化背景来进行驱动。而进行探索性研究的必然趋势则是将各种各样的自然物及认知元素等因素介入到社会科学的研究之中,并利用这些因素在相关科学实验过程中的不断博弈来生成最终的结果。

三、马克思主义与相关科学论的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论的研究现状

国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论的研究一般分为两部分。20世纪90年代以前,因为缺乏着科学实践研究的实证基础,使得在进行这两者相关研究的过程之中经常会出现社会学和认识论两者之间的脱节。国际的学术界在研究马克思主義的科学观过程中,一方面就马克思主义科学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而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在对社会科学及不同区域的文化研究上面。其相关研究的代表人物是海伦娜·西汉,其《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哲学》一书讨论了贝纳尔对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观发展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对苏联发展的影响因素。其中还涉及不少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其研究面相对比较广,并对学者进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论两者相关性的研究提供了诸多的研究线索。另一方面则借助于现代哲学中的相关依据对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科学性来进行合理的定位。但是这种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方式的相关理论比较薄弱,并且主要是西方的一些马克思主义分析学派,其借助于英美的相关哲学框架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分析,但是利用这种分析方式难以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有效把握。在波普尔的研究中,则是利用科学的方式来分析马克思的唯物历史主义,并且将马克思归纳到了非科学这一范畴之中。这些理论也引起了一些西方学者的批评。而在《马克思主义与科学:一种困境的分析》这本书中就对分析派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做法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本书的作者卡文·基琴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应当体现在一种关于主义的实践科学观。并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进行了相关的辩护,从而将马克思主义归到科学的范畴之中。

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科学實践者这一基础上,出现了皮克林的冲撞理论、林奇的常人方法论以及新实验主义等诸多新兴的理论。这些新兴理论也都有着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科学实践来进行一些相关理论的分析,并利用科学实践的辩证方法显现出来,从而使得上述的相关学者都转向了马克思主义中的实践法以及辩证法。运用进行中的科学考察方式来进行合理的回溯式说明,并借助于干预性的科学说明来进行观察以及描述视角的取代,从一种动态的研究过程中来进行科学的合理理解与刻画,并进一步彰显出辩证法在科学实践这一过程里的重要程度,而在这种描述科学的过程中,只有借助于科学的时间范畴才能够很好地突出各种科学中所具备的总体特征,并且包含了以下的异质性要素:比如理性与非理性、主体与客体、自然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等一系列相互矛盾的辩证运动。而借助于这些异质性要素是在科学实践这一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要素,并且已经没有了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两者之间的区别。

(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论的研究成果

如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将自然视为一个历史的过程,那么在当今的社会实践研究中,也可以将科学当做一个不断进行实践的过程,并将社会理论的出现建立在历史经验之中。因而科学理论也就存在于上述异质性要素的矛盾辩证实践过程中。因此说真理与客观性都不是本来存在的东西,而是在历史与实践不断结合的产物,而在实践结果中的科学理论,无论是主体与客体、社会与自然还是物质与精神等辩证综合的结果,都需要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进行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论两者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便是在认识论的基础上来探讨主体与客体两者的关系,在现在的科学实践学派中也需要给予更多的外延及内涵,并为异质性要素进行更多的实证研究。

拉图尔所建立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间的关系,也是现阶段进行科学论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并且催生出了许多科学哲学的后实证研究等。而我国的相关学者近年来也开始重视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哲学两者关系的研究,比如曹志平教授在《马克思科学哲学论纲》一书中,就从欧洲解释学的角度进行了马克思科学哲学的相关解读,但是我国从科学实践这一角度进行马克思主义与科学关系的探究还只是刚刚起步。

(三)进行马克思主义与科学论两者研究的相关途径

通过上述对马克思主义与科学论两者之间的联系的研究,能够发现这两者的研究在整体上缺乏系统性的综合研究,因此,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与科学论两者联系的进一步研究时,可以借助以下三种途径来开展相关研究工作。

将皮克林和拉图尔的研究理论作为整项研究工作的基础,并且利用微观的科学实践方式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实践的研究。在此研究过程之中,充分综合一个宏观的科学实践研究道路,来使得整个科学实践与马克思主义能够得到一个较为系统的综合性研究,并借此来进行科学实践过程之中的认识论以及社会学分析两者之间的辩证与统一。

在进行马克思主义与科学论两者联系的研究时,可以借助当前所拥有的相关研究文献,来对整个马克思主义对当代科学论的实践观念的各种影响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与整理。并对研究文献中所存在的一些影响与分布与零散研究中的理论进行有效的梳理与整合,而通过对这些零散的观点与概念进行梳理分析,能够为马克思主义以及当代科学论两者之间的联系提供足够多的理论基础。

可以借助科学实践观的角度来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新定位,从而使得整个马克思主义在现在的大科学背景下能够产生新的知识论,并促进其知识论与社会学的实践性两者的辩证与统一。

四、结束语

在科学哲学中的逻辑实证主义及社会构建主义两者之间的冲突,使得相关学者在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研究过程之中走向了一个科学实践的角度,并使得其具有强烈历史感的科学观也能够得以体现。本文就科学论中的逻辑主义及社会建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就有着强烈历史感的科学观的形成进行了探究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马克思主义与科学论两者联系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阐述,并试指出进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科学论的途径。

【参考文献】

[1]杨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与价值型[D].燕山大学,2015(12).

[2]李文管,慧娟等.浅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及当代价值的实现[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5(10).

[3]黄婷.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J].学理论,2013(10).

责任编辑:杨柳

猜你喜欢

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
新经典主义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都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酷巴熊的生活哲学
英文目录及摘要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