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生活化的户外课程
2017-02-15邵蕴秋
邵蕴秋
(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艺术幼儿园,江苏苏州 215400)
引 言
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户外课程游戏的实践活动,目的在于能够通过课程游戏化,促进孩子的认知和发展;帮助孩子养成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更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发展幼儿健康心理、培养幼儿健康人格。
一、“特”(运动拓展区)
我们将拓展区划分出功能区:跑跳区、攀爬区、平衡区、投掷区和综合区,孩子们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内容进行游戏。同时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挖掘新型游戏内容,彰显游戏活力。在体育游戏内容的选择上也体现“新”意,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如在综合区,把游戏内容编织成有趣的童话故事,如小羊要去外婆家,先要过独木桥,身体要稳稳的,然后还要爬过一座小山,双手要扶好“山岩”,脚底要踩稳,最后要下坡了,身体要保持平衡,不能向前倾倒,脚底抓牢,小心向前滑行。通过这样的故事情境让幼儿练习爬、走、平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活”(玩沙区)
玩沙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游戏活动。我们将玩、学、教有效结合,促使幼儿学会创新思维。在玩沙游戏过程中,我们尝试根据不同的游戏内容,运用不同的游戏教法,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的创新思维。让幼儿通过游戏,观摩自己或是同伴的游戏,去发现同样的材料其他幼儿不同的玩法,从而提高幼儿游戏的创新意识。同时为幼儿创造自主、宽松的活动空间,提供多种操作材料,引发幼儿的自主探索和探究活动,丰富学习经验和认知能力。
每周,我们还会根据孩子的兴趣点,以不同主题的形式引导幼儿参与玩沙活动,如第一周主要是自由玩沙,了解玩沙活动的注意事项,引导幼儿之间能互相谦让、合作、协商。第二周主要引导幼儿利用一些自然材料进行“埋宝藏”游戏,通过与材料的互动,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第三周则是让幼儿进行“寻宝藏”的游戏,在上一次埋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挖掘,寻找出“宝藏”,体验成功的快乐。第四周引导幼儿利用现有的工具,进行沙子的垒高活动。
每次活动,老师都会以照片和视频的形式捕捉下孩子们精彩的瞬间。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通过视频欣赏自己或同伴在游戏中好的表现,让幼儿体验成功感,通过视频、照片的梳理,鼓励幼儿想出各种不同的玩法,最后教师将幼儿玩中自学及观摩的游戏经验进行提炼、总结,内化为全体幼儿的游戏经验,使幼儿学会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创新。
三、“野”(户外角色区)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路边的小水坑,地上的小草、小花,藤架上的树叶,小桥边的枯树枝……无一不是孩子们好奇的焦点,兴奋的来源。我们利用现有的材料和寻找自然界中的一些自然材料作为替代物,开展游戏活动,让材料为幼儿游戏和学习搭建一个互通的平台,让贴近幼儿生活的、常见的材料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孩子们会采上一些小草的叶子,撕成一小段一小段,放在锅里煮,做成“绿豆汤”,让同伴解暑;会捡起树叶上掉下来的枯树叶,变成扇子;还有的孩子拿来一个塑料筐,放几个塑料圆球,上面再搭一块木板,说是家里的洗衣机。有的孩子戴上帽子,背上背包,拿上水壶去旅游啦!还有的孩子背上了汽车坐垫,说是背着书包去上学啦!
这里,有孩子们数不清的奇思妙想,有孩子们无穷的想象和创造,他们利用身边的一切材料和工具,扮演着生活中成人的角色,进行着游戏活动。在这个游戏中,老师始终坚持着开放性游戏指导,促进幼儿“自主学”,放手让孩子开展游戏,放手让孩子解决游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结 语
生活、游戏和教学本来并无明显界限。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我们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和幼儿园课程的关系,更好地体现了“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思想,推进了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进程。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社会是课程的资源。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
[1]刘建霞.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