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 灵活使用教材
2018-01-09黄小蓉
黄小蓉
(福建省泰宁县实验小学,福建三明 354400)
引 言
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取舍和整合小学英语教材资源,这是许多教师都想尝试和探索的话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存在着盲目搬用教材、依赖教学参考书进行教学的情况,并未充分考虑所在学校的地域差异、教学实际需要及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水平等因素。随着新课程的变革和学生需求的不断增加,我们教师应该依据客观条件和教学实际的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对小学英语教材材料和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取舍和整合。
一、突破教材的局限性,调整教学内容
《英语课程标准》对教材的使用有明确规定: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这就要求教师在精心整合教材资源时要针对学生现有的生理、心理和认知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整合,让所调整的教材资源要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因此,在使用教材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需求,对教材进行整合。如将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补充、删减,或是对教学顺序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使教学富有个性化,适合小学学生的教学实际需要,最终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Unit 5 Months of the year,教师要教学生一年12个月份的单词。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气氛活跃,而且学得很开心,并能够熟练说出12个月份的名称。但我把第三部分的教学内容留下来不教,有部分学生就很困惑,老师为何不继续教下去呢?我的思路是:因为学生没有学过序数词,Unit 5 的前两部分主要复习月份的名称,第三部分则是日期的询问和表达,因为日期的表达涉及序数词的运用,而在上一单元里学生才第一次接触到first —twelfth 这十二个序数词。如果今天按部就班地进行第三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在学习October 19和 February 22 这两个日期时就很可能会读成October nineteen 和 February twenty-two,以后纠正起来也不容易。把这部分教学内容留到下一课,等学生学好序数词后再学习日期的表达法,那学生就很容易掌握序数词。
经过这样的调整,学生可以更有效地学习有关的内容。这说明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既要用心去“备”教材,也要用心去“备”学生。因此,教师应在充分研究、理解、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和教学实际的需要,突破教材的局限性,对教材的选择和运用做出创造性的选择。
二、抓住教学契机,改变教学计划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会按照某个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所谓教学计划,就是指在教学实施之前,教师事先制订的、针对某一堂课的课程计划。教师在教授某一课内容时,事先决定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具体开展哪些活动、让学生做哪些练习等等,教师如果把教学计划写下来,就成为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教案。制订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学计划制订的好坏,以及具体实施的情况,将对教学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遵循教学计划来实施教学,但是教学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预想不到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基于小学生积极、好动、思维跳跃快等特点,经常会“状况百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该如何处理它呢?为了抓住教学契机,就要适当地改变教学计划,修改既定的教学内容,这样做是为了课堂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也会让课堂的学生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例如,教师在教学字母Qq、Rr、Ss、Tt和含有这些字母的单词:queen、rabbit、star、teacher时,原来的教学计划是:热身环节的复习——内容包括唱字母歌、听写所学过的字母,然后进行本课的字母教学和单词教学。教师突然想让学生有创新的精神和观念,于是在课堂上临时改变了原来的教学计划,能否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一下字母的形状如何记忆?当教师布置好任务后,此时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非常活跃,同学们七嘴八舌,互相讨论,张开了他们记忆想象的翅膀。之后,教师让他们说出记忆字母的各种方法,有的学生说大写Q像蝌蚪,有的说像气球……而小写q,有的说像数字9,有的说像飘扬的红旗……接下来更精彩,有的学生竟然用顺口溜“剪刀尖冲下,qp永不忘”来记忆字母形状。顺着这个思路,教师总结对比了P和R、T和L、t和l,课堂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虽然本节课未上完预设的内容,但这节课教学计划的临时改变让我明白:将创新发现当成一个教学契机,将其变成了课堂资源,灵活处理教材,给学生一个空间,调动了他们的兴趣,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中发挥创造力,使教学取得了更大的效果。
三、更新教学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为了增强小学英语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我们教师应在课堂上不断更新教与学的方式,在方式的选择上应注意趣味化、生活情景化,材料的设计应注重思维与语言并存,为此就要求教师去创设生动的、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情境,变静止的文字为活泼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说、玩、唱、演、练中体会、理解和运用语言。例如,闽教版小学英语第五册的 Unit 6 Asking the way Part B主要学习问路How can I get to……. Go straight. Then turn left/right. 如果教师只要求学生读或背诵课文,那么学生就会对教材体验不够真实,就会对问路句型的意境和感受把握得不够准确,因而对句型不能活学活用。教师如果创新把教室设计成一个城市平面图,在不同的位置命名为不同的地点,如park, school,zoo等,接着让学生用上所学的句型进行表演,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问路的口语实践,并且在问路的过程中切实地感受到助人为乐的乐趣,那么对所要学的知识内容就容易掌握和理解。这样,教师可以把教学内容活用,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就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学习语言知识,学习效果也将让我们意想不到。
结 语
教师在处理教材中的资源应该灵活地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进行有效的取舍和整合,既不能脱离了课本教材的“母本”,又不能唯教材论。教师应该在课本教材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整合教材资源,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愉快、和谐地学习和接受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朱滨燕.如何对数学教材的取舍和整合[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