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住院患者陪护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8-01-09赵天禧赵书凌吴雨婷

名师在线 2017年7期
关键词:住院人员患者

赵天禧,赵书凌 ,吴雨婷

(1.北京101中学,北京 100091;2.北京四中,北京 100034;3.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北京 102299)

引 言

我国已迈进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逐年递增,65岁以上高龄老人数量逐渐增多,家庭大部分为4-2-1的人口结构,养老照料问题矛盾突出。一旦遇到老年人生病住院治疗,尤其是需要卧床休养或行动不便时,更需要有专人进行陪护和提供生活照顾。为深入了解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陪护现状与心理需求,作者利用暑假时间,进行了问卷调研分析,以期有助于发现、解决老年患者的住院陪护问题。

一、一般资料

1.对象

调查对象为2016年6月至2016年8月在某医院骨科病房住院治疗,年龄均大于60岁,需卧床,主要依靠他人给予生活照料的患者。

2.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由本项调查负责人员向68名老年患者进行一对一地当面沟通、逐项解释,由其自行填写,对于无法执笔者,由亲属或负责人代为填写。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病人住院一般情况、文化程度、配偶及子女情况、住院期间对陪护原因、人员、类型、饮食等的需求及对陪伴满意度等方面信息,给出多个供选择答案,共计13个问题。重点、表2调查老年住院患者对陪护者的要求与满意情况。

二、结果

从68例住院患者个人一般情况及住院陪护调查情况(见表1、表2)可以看出:

表1 68例住院患者个人一般情况及住院陪护调查表

续表

表2 老年住院患者的陪护与需求情况表 n=68

续表

接受问卷调查的68位骨科老年住院患者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家庭大多数为非独生子女,占总数的64.7%。大多数由医疗保险(公费医疗)支付费用,占总人数的79.5%。住院期间大多数由医院送餐,占总人数的63.2%。大多数和配偶居住或独居生活,占总人数的70.6%。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主要陪护人为护工,占总数的85.2%。但多数人希望自己的陪护人为配偶和子女,占总人数的76.4%。希望家人陪护的原因主要是更有安全感、有交流话题和心情愉快。陪护护工年龄以40-50岁人员为主,其次为30-40岁人员,两者占总人数的81.1%。学历以初中和高中为主,占总人数的87.9%。老年住院患者对陪护护工的满意度不高,39.7%的人感到满意或基本满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陪护护工对疾病或康复的护理知识不够,其次是缺少耐心。

三、讨论

1.老年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老年住院患者对亲人朋友陪护和交流存在心理上的依赖。随着年龄的增长,应激反应能力下降,老年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减弱,人际关系较为单一,社会功能逐渐减弱,对子女和亲人的心理依赖性增加。躺在病床上时间空闲,容易产生孤独感,既希望亲人朋友陪伴在身边,又担心影响他们的工作,增加他们的负担。

(2)老年住院患者的陪护需求与现实陪护状态存在矛盾与差距。老年住院患者希望住院期间配偶和子女能够陪护照料,但即使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女居多的家庭中,也难以由亲人全程陪护。随着人口老年化的快速进展,未来10年进入老年的多为独生子女家庭,4-2-1的人口结构凸显,养老照料矛盾将更加突出。

(3)老年住院患者对陪护人员满意度不高。目前,陪护人员来源主要为家政服务公司和陪护公司,经简单培训后即上岗,缺乏疾病基本护理理论与实践,很少有公司为他们缴纳社会保险,人员流动快。陪护人员来自全国各个省市,交流以方言为主,有些住院老年患者也讲方言,交流存在一定障碍。不同地方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均存在差异,需要彼此适应和融合等多因素影响,造成老年住院患者对其满意度低。

(4)陪护人员专业知识和素质尚需提高。目前,陪护人员以41-50岁左右的中年人为主要群体,缺少关于不同病患陪护照料的专业知识,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健康知识了解甚少,很难观察老年患者神志和情绪等细微变化。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对不同疾病饮食调理了解不多,对老年患者关爱不够。

2.完善老年住院患者陪护的对策与建议

(1)国家医疗保障内容增加老年住院陪护项目。“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保障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子女不可推卸的家庭责任。尤其是在老年患者住院期间,需要在精心治疗、护理的同时,给予生活照顾、陪伴、沟通交流、心理安抚等帮助,有利于老年患者早日康复,国家医疗保障项目增加住院陪护项目,让职工在职时每月或每年缴纳小额度的费用,允许税前扣除,由国家统一投资运营,可以增加投资收益,实现资金保值增值。可以在人员在职与退休住院治疗时,进行住院陪护费用报销。通过街道职业介绍所,培训4050就业困难人员,建立陪护人员资源库,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满足患者陪护需求,提高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实现多赢。

(2)建立以工作单位为组织体系的住院陪护互助团队。对于员工人数较多的单位,可以建立职工困难帮扶机制,招募志愿服务队伍,建立陪护人员资源池。员工主要利用下班时间、周末、节假日空闲时间,以陪护小组负责一位住院患者的模式,完成住院陪护帮扶。解决本单位住院患者和本单位员工陪护的困难问题。当有员工家庭需要陪护帮扶时,在单位内网发出通知,资源池内的员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报名参加,单位登记记录员工的陪护时间,在其家庭需要帮助时,优先满足需求。

(3)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灵活住院陪护志愿服务团队。社会实践是当今大中专学生、中学生的主要假期任务之一,寒暑假时间加起来近三个月之久,探索建立一支以学生为主体的灵活住院陪护志愿服务团队,能有效缓解陪护矛盾需求。一方面,学生参与住院陪护志愿服务团队既是宝贵的职业体验,又是爱老敬老的实践,同时近距离感受生病期间的痛苦与不便。另一方面,教会学生陪护的专业知识和一些疾病的预防常识,激发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养成良好习惯,珍爱生命与健康。

(4)建立以居住区域为纽带的退休人员住院陪护服务团队。我国目前执行的是法定退休政策,即女工人年满50岁退休、女性干部年满55岁退休,男同志年满60岁退休。他们刚从岗位退休时,只要身体健康状况尚好,体力精力都较充沛,时间宽裕,可以自由安排。通过单位或街道社区组织志愿陪护团队,不仅可以作为工作状态到退休生活适应过渡期,让他们在充实的生活中适应角色转变,心理上愉快接受变化。而且老年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更加趋同,能够有共同的话题和关注问题,助人的同时实现悦己。

(5)建立以电子信息技术为载体的亲人实时沟通陪护模式。积极的心态、愉悦的心情有利于患者康复,亲人的陪伴和良好的沟通交流,是老年患者的一剂良药。但现实生活中,由于子女工作在异地、阶段性任务出差、需要照顾年幼孩子的多种因素,确实不能每天陪护或探望。在互联网时代,无线网络、有线网络、笔记本电脑、手机等设备的支持下,根据老年患者的作息时间,通过视频、语音等方式随时能保持沟通交流,给予情感上的交流和精神慰藉,实现子女尽孝放心,老人安心愉快养病。

(6)加强培训,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商业陪护人员队伍。国家应尽快制定医疗陪护人员制度体系,从入口上把关,规范医疗陪护专业公司运营行业规范与行业标准。加强培训,明确技能标准和服务标准,明确培训课程要求和规定培训时间要求,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商业陪护人员队伍。明确陪护人员的薪酬福利和社会保险基线,保障陪护人员利益,满足老年住院患者的陪护需求,同时可一定程度减少临床护士对患者的照料负担。

结 语

随着我国老年化进程发展,老年住院患者陪护问题将是一定时期内突出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构建单位、社会、家庭通力合作的多维立体养老陪护保障体系,加强宣传和引导,培养人人有责的社会意识,合理利用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保障老年患者住院特殊时期的陪伴照料,促进老年患者身心康复,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1]李红,吴明武.老年住院患者与陪护者的现状调查[J].江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9):44-45.

[2]吕宝庆,曲彦彬.老年群体对社会化服务需求的思考[J].大庆社会科学,2016(2):114-116.

[3]阮桃丽.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问题探析[J].中国市场,2016(16):36-37.

猜你喜欢

住院人员患者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如何缴费
怎样和老年痴呆患者相处
妈妈住院了
甲减患者,您的药吃对了吗?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依赖患者戒断治疗中的应用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医改如何切实降低患者负担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