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幼儿环保意识的培养策略
——有关写字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7-02-15杨春晖
杨春晖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教委办,福建泉州 362211)
引 言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纲要》指出: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关系,并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本文从当前幼儿园环境教育入手,利用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利用生活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养成爱护环保的行为习惯、利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强化幼儿的环保行为。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全面教育,培养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一、利用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及行为认知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对游戏、艺术、故事的喜爱。只有让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他们所获得知识的体验才是最深刻的,萌发的情感也是最真挚的。因此幼儿环保教育应该贴近儿童的生活。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素材,只有源于生活的环保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因为教育的本身便是要服务于生活。
1.寓环保教育于教学之中
在幼儿园开展环保教育不可以枯燥说教,而要将其渗透到各种活动中,使得环保教育不会是一种枯燥的说教。例如:在《语言》领域教学中,通过故事《清清的小河》、儿歌《森林音乐会》等,让幼儿在语言中受到启迪。在《社会》领域教学中,《吸烟有害身体》等内容,让幼儿在活跃的气氛中接受环保教育;歌曲《春天》《爱护小树苗》、绘画《小鸟的家》等艺术活动,让幼儿感受环保的重要,体验爱护环境人人有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综合性环保教育活动,进一步加深幼儿对环保的认知。例如:幼儿园大班可以开展《可怕的废电池》,通过综合性环保教育活动让幼儿知道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以及如何保护环境。对于这样的环保教育活动,幼儿积极性都很高。孩子们从家里收集并带来大量的废旧电池,交给老师做无公害处理。师生可以共同制作废旧电池回收箱,并放在指定地点,让所有的人投放废旧电池。通过开展此活动,幼儿会主动地向自己周边的人们宣传废旧电池的危害,并以班级性活动带动全园性活动,让更多的人知道废旧电池对环保的危害,明白统一回收处理的道理。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各种环保教育形式,以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幼儿感受到环境教育无处不在,从而认识到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2.寓环保教育于游戏之中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最自然的形式,也是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生动、活泼、有趣,因此,我们要把环保教育寓于各种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享受快乐。如:在建筑游戏中,需要大量的建构材料,教师要引导孩子如何收集无毒无害的废品,把废纸盒、纸板、纸筒、饮料罐、胶卷筒、酸奶瓶废旧物品等建筑成“大马路”“立交桥”“公园”“幼儿园”“超市”等,让孩子们在材料的收集中懂得原来废旧材料也可回收利用;在美工活动中的折纸、撕纸等游戏,幼儿不但学得快,积极主动参与程度高,而且印象深刻,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二、利用生活环节,养成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生活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幼儿的环保教育离不开生活,因此教师要将环保教育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寓教于生活中,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会环保,在环保中学会生活。如果离开生活去谈环保,这种环保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如:在如厕中,幼儿养成不随地大小便;在盥洗中,幼儿学会开小水,节约用水,养成随手关紧水龙头、不浪费水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如:春天到了,校园里的草坪长出嫩绿的叶子,花坛里的迎春花开了,树上的鸟儿也开始欢唱了,教育孩子如何与这些草儿、花儿及小鸟交朋友,让草坪上的草更绿,花坛中的花更艳,树上的鸟儿叫得更欢。教师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导孩子如何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会环保,从而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三、资源回收利用,培养幼儿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
废旧材料指的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又可再生的安全卫生的废品。大多数家庭会把这些废旧材料当作无用的垃圾处理,其实在幼儿园中,每一件废旧物品都具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教育价值。如废纸利用,教师可有目的、有意识地训练孩子利用废纸撕出各种图形,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也可利用报纸上的各种图形或教师画上的图形让孩子们来撕,以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还可以运用废旧的报纸来制作服装,在班级区域内开展服装展示比赛。再如:塑料瓶类的利用。教师可利用瓶子本身所具有的颜色、大小、高矮等让孩子进行分类,还可以通过帮瓶盖找朋友配对,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也可以利用废旧瓶搬运乒乓球游戏,在两个瓶口放上乒乓球,进行瓶接球的活动,锻炼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这些活动材料均来源于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使幼儿感受到废旧物品是可以利用的,以及这些废旧物品带来的乐趣。合理利用废旧物品,不仅激发孩子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还能培养孩子动手、动脑能力,养成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四、树立榜样作用,强化幼儿环保行为习惯
环保教育应在良好氛围中培养与渗透,成人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加强幼儿环保行为的监控和指导。这就需要家长、教师、社会三位一体来树立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榜样示范,强化幼儿的环保行为习惯。
1.加强家长自身的环保素质,树立榜样作用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环境中,家长要与幼儿的教育达成一致,这样才能帮助幼儿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环保行为。例如:家长可以多看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书籍,多关心周围的环保状况,以丰富自己的环保知识。同时,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行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如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合喧哗等,用自身的言行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
2.教师要时刻关注自身的行为,做环保行为的践行者
因为幼儿模仿性强,教师的一举一动幼儿都有可能模仿。所以,平时在园不管在什么地方,教师看到地上有垃圾,都要自动捡起来。教师还可以请孩子来监督自己的环保行为,比如设置一个环保之星宣传栏,孩子做了一件环保的事就可以得到一个小红花。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幼儿的环保认知和行为。因为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们不仅需要教师时时的引导,更需要学校、社会给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环保氛围。
结 语
幼儿环保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们应该善于利用资源和有利时机通过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培养幼儿环保意识,养成幼儿良好的环保行为,让幼儿从小学会共同保护我们的生存家园。
[1]刘丽钦.在角色游戏中发展幼儿环保意识的实践[J].艺术教育,2015(09).
[2]周挺.幼儿园指导家长进行环保教育的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