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珍惜错误
——打造独具特色语文课堂

2017-02-15周怡秋

名师在线 2017年7期
关键词:豆子辨析词语

周怡秋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200)

引 言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理解偏差或者错误,要理性对待,巧妙利用,让语文课堂呈现不一样的精彩。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加上学生对于文本创作背景资料缺乏,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面对学生的错误理解,教师不能一味指责或者置之不理,而应该抓住这样的契机,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探究交流,获得正确的认识,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巧设陷阱,激活思维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产生深刻的体验。而作为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陷阱”,故意让学生出错,然后让学生主动思考,积极纠错。这样会让学生思考得更加深入,让学生自主探究文本内容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经典作品的时候,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鲁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也是著名的作家,但是他也有出错的时候,在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鲁迅就出现了一处明显的错误,你能从文本中找出来吗?”学生们听到大文学家也出现了错误,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们仔细阅读文本。有的学生提到这样的内容:“在文本结尾作者写到——孔乙己大概的确是死了,这句话是错误的,‘大概’和‘的确’是矛盾的两个词语,怎么能出现在一句话中呢?”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同学说得好像很有道理,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产生了疑惑,有的学生感觉好像鲁迅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这么写如果不是笔误,那是不是有什么深意呢?”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深入文本思考,认识到这样的表述更能反映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让我们感受到封建科举制度给当时的知识分子造成的伤害。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文本内容,为学生设置陷阱,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教师的问题设计在最大限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在学生辨析的过程中对文本的内涵有了深刻的体会,让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体验。

二、暴露过程,引导辨析

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知识储备也不足,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偏差甚至错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教师要有效引导,就要明白学生思考的过程,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引导,让学生的思路归于正途。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暴露错误思维的过程,让学生在辨析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社戏》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读文本,然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这篇小说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曲折,中学生还是非常感兴趣的,于是学生纷纷展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文本中,作者写到前后两次吃到的豆子味道不一样,我想一定是不一样的品种吧?我很感兴趣的是哪种豆子才好吃呢?”这个学生的问题引起其他学生的哈哈大笑,而教师意识到这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的有利时机,于是让大家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这个同学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读得非常仔细,那么,豆子的味道不同是因为品种不同吗?”大家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于是教师进一步追问:“那么,相同的豆子为什么味道却相差这么多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次走进文本,体会到豆子的味道不同和当时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小伙伴们在一起玩耍,再平常的豆子也会变得美味。

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并没有指责,更没有置之不理,而是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思考的过程,让学生将自己的思维暴露出来。这样让大家知道该同学思考的过程,就能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进行辨析,而学生在主动思辨的过程中思维碰撞,从而获得准确的认识,解读文本的内涵,最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妙用错误,尊重差异

学生的认识水平不同,生活经验也有差异,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差异,而作为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自己的独特感悟。要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就要巧妙利用,引导学生抓住理解中的错误点进行探究,让学生主动思考,并且最终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教学《背影》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中融入的浓浓父子之情。教师这样引导学生思考:“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和父亲之间的深厚情感,你也应该有这样的体验吧?那么,文本中的哪些地方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呢?”例如有的学生这样表述:“我关注的是文本中的词语。例如在文本中写父亲送‘我’的环节,作者使用了‘说定’这个词语,我觉得这样的词语让我们体会到父子深情。”面对这个学生的说法,有的学生这样反驳:“我觉得这个词语用得并不是太好,如果换成‘说过’表达效果也是一样的。”面对学生的争议,教师放任学生进行辩论,让学生认识到这两个词语在情感表达上是不一样的。“说定”后再发生变化,更让我们体会到父亲的不放心,更能表现父亲对儿子的爱。

教师面对学生出现的差异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思考,分析其中的偏差,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而且能帮助学生思考得更加深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将错就错,升华认识

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实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而作为语文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时,可以将错就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转变错误认识的过程中获得深刻体验,升华学生的认识。

例如教学《桃花源记》,虽然这是一篇文言文,但是由于内容的故事性很强,所以学生非常喜欢。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畅所欲言。有一个学生这样表述:“我认为这篇文本中的表述有错误,我觉得应该是一个猎人发现的桃花源,因为猎人要追捕猎物,发现桃花源的可能性更大。”这个学生的论调非常奇特,于是教师就这个学生的认识,这样引导:“其实,在文本中的任何环节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那么,作者设计渔人发现桃花源,你能发现其中的深意吗?”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渔”实际上是和“愚”谐音,在文本中起到谐音讽喻的作用。

教师面对学生的错误认识,并没有直接公布正确答案,而是将错就错,顺着学生的思路进行问题设计。这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以及自主解惑的过程中正确认识文本的主题,升华了学生的认识。

结 语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要学会珍惜、善加利用,引导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入,让语文课堂呈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1]魏有芳.开发错误资源 生成“非良构问题”[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6).

[2]衡晓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动态错误资源”利用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16(10).

[3]张春莉,王迪.课堂生态观下学生学习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06).

猜你喜欢

豆子辨析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夹豆子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找词语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我和小豆子
词语欣赏
猜豆子
一枚词语一门静
“征、伐、侵、袭、讨、攻”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