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与数学》
2017-02-15蒋迪
蒋 迪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铁东小学,辽宁营口 115000)
引 言
《时间与数学》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第三课时内容。单纯地积累知识,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忘记知识本身,而方法的掌握与思想的形成却会使学生受益终身,这样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要为孩子们创设熟悉的生活情境
首先,我考虑到《时间与数学》这节课分为“共同休息日”“日历中的规律”两个不同的活动来进行。在教学本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我们班的学生能够掌握与日历有关的知识。所以课前,我预设了一个比较简短的导入:同学们,会看日历么?日历中隐藏着许多与时间有关的数学秘密,你想知道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时间的数学吧!(板书课题《时间与数学》)
这个设计中,一方面考虑到由旧知引入新知比较容易拉近学生学习的投入,另一方面考虑给后面每个活动中情境导入的铺设多点时间。从而,我在活动一“共同的休息日”的导言设计就将熟悉的生活情境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能让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并深切地感到:数学不是枯燥乏味的,它是实实在在、生动有趣的。
师:奇思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想在9月份,全家一起回老家看望奶奶,可是,他的爸爸和妈妈的工作比较特殊,休息日也固定,我们应该安排在哪几天比较合适呢?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先要知道什么?生:他休息的时间、他爸爸休息的时间和他妈妈休息的时间。师:嗯,也就是他们一家三口共同的休息日。(板书:共同的休息日)
让孩子们置身于如此逼真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到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为孩子们提供解决生活问题的机会
多媒体出示9月份日历:我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一天;我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我是周六、周日休息。泡泡图:智慧爷爷的话“他们一家从9月1日开始工作和学习”。
1.理解情境中的数学信息。
师:如果我们从9月1日开始算起,奇思的父亲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汇报。师:奇思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一天,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汇报。
由于这部分数学知识是一条明线,所以学生很快找到数学信息并正确理解。但在第二次授课时,我反复考虑,将智慧爷爷的话出示在学生理解数学信息之后,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够发现隐藏的数学信息,并且课堂效果非常激烈,靠拢了“数学好玩”的目标。所以,对比第一次授课更能够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用符号法和集合图标注休息日并发现规律
教材中是以问题串的形式,由符号法层层递进到集合圈找出奇思一家三口共同的休息日。我是这样安排的:如何能从日历中清楚地看出每个人的休息日是哪几天?你有何好办法?学生畅所欲言。
在这部分内容中,一部分学生会将相关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旧知结构中进行深化整合,取得很好的引领效果,从而学习目标一致,运用符号法在这张日历表中标注奇思一家三口各自的休息日。为了统一方式,我们按照书中的规定运用不同的符号代表每个人的休息日,奇思的父亲用三角号、母亲用圆圈。为了将“数学好玩”贯穿课堂,我们用比赛的形式呈现。先标好的同学起立,全班评出前10名。然后学生汇报,订正,并说出快速标出的好办法,最后同桌讨论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从而发现父母共同的休息日是哪天。最后,提出问题:在遇到这样类似的问题时怎么办?学生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思考从知识的背后总结出规律,使之更加明确地呈现并运用到以后的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中。
这部分的设计收效甚好,其原因之一是我在备课的时候准确地把握好基础知识与思想方法的关联,从而达到目标要求。“阳光雨露禾苗壮”,就像生命离不开水,离不开阳光和空气。学生学习不能没有空间。课堂教学不该由教师主宰,应以孩子们为本,以他们为中心,为孩子们提供解决生活问题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让孩子们在日历中感悟数学
活动2日历中的规律,我是这样设计的:
1.探索4个数的规律
出示9月份日历,以小组为单位,组长带领组员观察加框的4个数,你发现了什么?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看哪组发现的规律多,同组4人都能说出规律的起立,全班评出前5名;换一组数据,再次观察验证规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组数据圈起来观察后说说这一次发现的规律对比是否相同;再选择一组数据进行验证:独立圈出不相邻但在同一水平线上的4个数,观察后发现了什么规律?与上面两次发现的规律是否相同呢?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我又安排了不同月份的日历表,让学生独立观察数据并找出规律。同样验证了它们之间蕴含着相同的规律。
2.探究9个数的规律
课件出示书79页有阴影的9个数的日历。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交流各自的发现,集体汇报交流展示;引导学生从上往下,从左往右观察,斜着看又有什么发现;再圈出一组包含9个数的数据。像上面那样去有顺序地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进行验证。交流汇报验证结果,从而说明相邻的9个数中蕴含着有趣的规律,在已有的4个数一组数据规律的基础上,学生在数学知识的体系中得到深化。可见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信息。
四、让学生们在数学课上体验收获的快乐
1.小游戏:猜一猜,说一说
掌握游戏规则,例如:同桌之间一个人选择了横着相邻的两个日期之和是25,另一个人猜出是哪两个日期,猜中次数较多的那个同学,优胜!通过这种现实的、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不但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亲身体验数学好玩,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在数学课上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创造性。
2.第三环节你知道吗
阅读少年高斯的故事,你能看懂高斯的想法吗?这个环节我在课前有两个预设,如果时间很紧张,就留作课外的阅读;如果还有时间,就通过小组合作计算,让学生经历感受高斯发现计算方法的过程。
结 语
在本课的备课及授课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由数学思想的渗透到发展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相辅相成的。《课标》中特别提出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好玩”也不仅仅局限地应用在某一单元某一节课当中,我们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及班级学生的个性、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诱发他们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达到“人人爱数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1]张玉勤.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17):139.
[2]王凤.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转化思想[J].学周刊,2011(20):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