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综合课的“三化”教学设计

2017-02-15樊国娟

名师在线 2017年7期
关键词:综合课八分音符三化

樊国娟

(句容市华阳实验小学,江苏镇江 212400 )

一、综合化组织教学内容

1.选择的内容要有关联性

案例: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歌曲《包子剪子锤》

(1)不合适的内容

儿歌诵读:《谜语童谣》;唱:歌曲《包子剪子锤》;听:《猜灯谜》。原因:三块内容之间没有关联性,教学目标没有统一指向性;内容偏多,无法真正落实教学有效性。

(2)合适的内容

游戏:包子剪子锤;唱:歌曲《包子剪子锤》;听:《丢手帕》《拍皮球》。原因:通过游戏包子剪子锤,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会玩这个游戏;在游戏的同时学会念白部分的节奏;《丢手帕》《拍皮球》都属于与游戏有关的歌曲。

2.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脱离音乐性

案例: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歌曲《梨园英秀》

(1)不合适的内容

欣赏:戏曲片段;唱:歌曲《梨园英秀》;画:戏曲脸谱。原因:欣赏内容太多,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针对性不强;画脸谱脱离了音乐性,与唱好歌曲没有太大关系。

(2)合适的内容

动:学几个戏曲基本动作,练一练数板技巧;唱:歌曲《梨园英秀》;听:《说唱脸谱》。原因:通过学几个戏曲基本动作,练一练数板技巧,为歌曲前面的念白部分的学习奠定基础;《唱脸谱》《梨园英秀》都属于戏歌。

3.可以选取教材中的内容,也可以选取课外的学习内容

歌唱综合课中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是灵活的,只要内容适量,且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不脱离音乐性,不喧宾夺主,这样的内容选择就是合适的。

如《美丽的夏牧场》的导入部分,在优美的低音木琴固定音型伴奏和四拍子节奏声势动作中,老师缓缓地哼唱着歌曲旋律,不仅巩固了学生四四拍的节拍感受,而且对歌曲优美的旋律与情绪有了初步感知。再如《打麦号子》,老师可自弹自唱一段改编过的《打麦号子》,通过比较、感受,让学生了解到只有传统的劳动号子才更能反映出劳动时的激情。

二、多元化制定教学目标

1.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歌曲《小雪花》

原教学目标: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准确把握连音线的演唱,注意气息的运用;能在演唱过程中,掌握三拍子的韵律,合理运用气息在演唱中体现强弱起伏。

修改后教学目标: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雪花》,并能用肢体动作感受三拍子的韵律;能合理运用气息,准确演唱连音线处,体会歌曲的强弱起伏;能用打击乐器编配简单的节奏型为歌曲伴奏,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让学生学会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的同时,对于三拍子强弱规律的感受有了要求。为了让学生的内心感受能显现化表现,在课中加入了使用小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环节,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通过以上教学目标设计,不仅在歌唱要求上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在音乐感知以及创编能力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

2.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歌曲《钟》

原教学目标:第一,能用清晰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钟》;第二,认识并能听辨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第三,通过学习本首歌曲,了解时间的宝贵,增强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珍惜之情。

修改后教学目标:第一,能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钟》,感受活泼、欢快的情绪,体验生活中的钟表给我们带来的乐趣;第二,能听辨出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并运用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创编节奏模仿生活中的声音;第三,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尝试多声部合作,用二分音符节奏和四分音符节奏为歌曲伴奏。

通过对比发现,修改后的教学目标在让学生学会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好歌曲的同时,对于知识目标(二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认知)、技能目标(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创造能力的培养(运用二分音符、八分音符模仿生活的声音,以及运用这两种音符创编节奏型为歌曲伴奏)等方面提出更明确的要求。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更符合《音乐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及要求。

三、灵动化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承上启下,做好铺垫

一个优秀的导入流程设计对于新课学习能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种设计形式:

(1)介绍背景文化,激发兴趣。

(2)运用声势动作,感知音乐。

(3)加入节奏练习,解决重难点。

至于选择怎样的形式,要根据不同课的内容特点。具有深厚文化背景的歌曲内容,我们就可以选择第一种设计形式;具有一定风格特点的歌曲内容,我们就可以选择第二种设计形式;歌曲内容中有较难知识点的,我们就可以选择第三种设计形式。

如《钟》这首歌感受不同的钟的敲击特点,选择合适的小打击乐器模仿钟的节奏,并能为歌曲伴奏,是《钟》这首歌的一个教学重难点,所以授课老师在导入环节设计了聆听、模仿、选择小打击乐器及为不同速度的音乐伴奏等流程。通过以上教学流程一步步的深入,学生不仅认识了二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听与动手实践的能力。

2.新授环节:把握原则,多种手段

(1)学习过程应遵循从整体感知到分层学习,然后再到整体呈现的原则。

(2)整体感知歌曲一般需要听两至三遍,每遍欣赏前老师必须给予明确的听的要求和目标,不能盲目地听。

(3)歌曲学唱时,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学习方法。

(4)会唱歌曲不是歌唱综合课的最终目标,新授环节必须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把握音准节奏、唱好歌曲、唱美歌曲。

3.拓展环节:目的明确,首尾呼应

拓展延伸环节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补充。其设计要点如下:

(1)拓展内容必须要和本节课学习内容有关。

(2)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是为了拓展而随意选取拓展内容。

(3)可以欣赏与本节课有关的一些歌曲,也可以进行创编等。

如《母鸡叫咯咯》这节课的拓展环节的设计与前面的教学过程有着呼应效果。老师在拓展阶段设计了运用mi、sol进行旋律创编,不仅巩固了前面的学习内容,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创编能力,培养了孩子轻松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

结 语

歌唱综合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是一个由点到面,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的流程。“点”指的是教学内容,“面”指的是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主线”指的是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每项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

[1]颜婷婷.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之我见[J].中国音乐教育,2013(09):32-34.

[2]王艳.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北方音乐,2014(12):119.

猜你喜欢

综合课八分音符三化
借助柯达伊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实施矿井“三化”建设持续提升煤矿机电安全管理水平
“三化”党员评议工作 打造合格党员队伍
班级文化建设要注重“三化”
新常态下兵团三化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
常态教学背景下音乐综合课的探索与实践(下)
常态教学背景下音乐综合课的探索与实践(上)
高级综合课教学的汉语语感培养
基于中级汉语综合课的学生自主话语研究
音符中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