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节日生活 寻找习作落脚点
——浅谈小学中年段习作教学策略的优化

2017-02-15蒲惠红

名师在线 2017年11期
关键词:晋江市稿费习作

蒲惠红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群德小学,福建泉州 362211)

依托节日生活 寻找习作落脚点
——浅谈小学中年段习作教学策略的优化

蒲惠红

(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群德小学,福建泉州 362211)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处于习作的起步阶段,由于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并不丰富,因此畏难情绪重,再加上缺少观察生活的能力,对于身边所发生的事经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学生不爱写、写不出、不会写的习作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节日丰富多彩,教师可以采取和利用有利的资源,把习作教学与儿童的节日生活进行整合,积极寻找习作的落脚点,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指导积累,借助各种活动,鼓舞他们用笔写作的热情。

节日;观察;积累;借助;习作

引 言

近几年,把学生的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成了众多老师研究的目标,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进行了结合学生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实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特级教师陈炳章提出了结合校园生活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观点,实现了习作水平的飞跃。这些成功的案例告诉我们:学生作文难以下笔,言之无物,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构建“节日作文”的意识,把习作教学与儿童的节日生活进行整合,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挖掘习作源头,使习作教学方式与儿童生活相契合,让儿童在语言中体验节日的快乐,从而写出具有童真童趣、富有真情的作文。在习作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准切入点,准确把握练笔的时机,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一、引导观察——结合丰富多彩的节日,让学生乐写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生活中蕴含着许多丰富多彩的写作材料,如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别具特色的地方节日等。我们有意识、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节日,让学生投身到丰富多彩的节日中去,从而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写作,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节日作文。

如端午节这一天,我在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搜集这一节日相关的习俗,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节日活动,感受中华民族这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于是学生有的参加自家小区举行的包粽子比赛,有的现场观看热闹非凡的捉鸭子比赛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嗦啰嗹表演,还有的通过电视收看各个地方精彩纷呈的端午习俗。有了这些直接的体验与参与,学生写出了《难忘的端午节》《学包粽子》《有趣的端午》等不同内容的作文。下面是谭溯源同学写的《包粽子》:

我认为这事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先拿起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把它们的头和尾折叠在一起,围拢起来做成一个窝,再舀起糯米放进窝中,并抓起一片猪肉放进窝中。可一用力,糯米像不听话的孩子从窝下面漏出来。这时我才知道,看花容易绣花难。我有点泄气了,有气无力地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哈哈大笑:“你的窝下面没有封住,漏啦。”“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我决定再来一次。围拢粽叶时,我注意下面不留缝,果然成功了。我把糯米、瘦肉、香菇等材料包好,然后把粽叶合上,只剩最后一道难关——绑线了。我拿起一根丝线在粽子上绕了几圈。“线太细了。”我抱怨道。“那就换根粗的嘛?”就这样一个粽子在我手上诞生了。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是源泉,生活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习作也不例外。依托节日文化,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把快乐丰富的节日活动作为写作素材,并把捕捉到的精彩镜头及时写到作文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

二、指导积累——依托精心设计的积累卡,让学生会写

在进行节日作文教学时,我经常要求孩子事先收集与节日相关的资料。可在课堂交流时,我发现由于没有给孩子明确的资料收集范围,孩子们没有梳理交流的重点,缺乏针对性,造成课堂上时间的浪费。因此,我使用了习作积累卡。积累卡由节日由来、相关节日的优美词句、节日活动的场景等内容组成。而根据每节课的习作重点,围绕着事先确立的主题,我要求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对感兴趣的方面作重点关注,在生活中有意识地体验感悟,留意自己当时的心情,为习作积累第一手鲜活的资料,同时引导学生勤于积累,把观察和思考及时记录下来,即完成教师下发的阅读积累卡。每张积累卡都侧重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有的行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训练;有进行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训练;也有进行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训练……如在教学《我最喜爱的节日》作文课时,我先让学生在课前完成一张课前积累卡,积累卡上有四部分内容:我最喜欢的节日,喜欢的原因;节日的由来(含义、活动、食物等等),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我摘录的有关节日的优美词句(包括动词和带有动作或语言的句子);难忘的情景,把经过说清楚,说完整(包括起因、过程和结果)。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使得积累卡成为学生习作的好帮手,从而发挥积累卡的最大作用。

三、借助动力——制定有效易行的方法,让学生爱写

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我始终认为:努力发现学生稚嫩的习作中出现的闪光点,不断赏识、不断放大,把调动情绪、培养兴趣放在习作教学的首要位置,这样能让每个孩子都对自己的习作充满信心。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持学生的写作热情呢?作文名师管建刚老师所著的《我的作文教学改革》一书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借鉴管老师的做法,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我也制定了一套有效易行的措施和方法:

第一步:集稿费。学生完成一篇习作上交后,教师根据写作情况发放稿费。稿费是印有不同面值的卡片:卡片四周装饰美丽的花纹,卡片左侧写着大大两个字——稿费,右侧标明钱值十元、五元、二元和一元,下面写明几年几班。这样的一张稿费单就夹在学生的作文本里。等到期末,学生再将一学期所得的稿费找老师换礼物,还可评奖,可谓一举两得,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写作中来。

第二步:出班报。临近学期期末,我让每个孩子各自挑选一篇自己最满意的作文上交,然后我再进行简单地排版,打印出来,再加个精美的封面,订成小册子,命名为《我们的节日生活》,让学生体验自己的作品被印成铅字的感觉。学生个个喜不自胜。这本小册子还可在家长会上传阅,让家长了解一学期以来,自己孩子的习作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第三步:评称号。到了期末,教师根据学生的稿费多少评出本班的超级小作家和优秀小作家各若干名,并分发奖品和奖励。这样的“分功领赏”成了学生最期待的时刻。而在这一年的训练指导中,班里有两位同学参加镇五一劳动节征文比赛都获奖了,这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心里纷纷树立“我会写”“我也能写”“我也要努力写”的自信心,从而激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习作发展。

结 语

第斯多惠说:“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对于作文教学也是如此。相信只要我们依托节日生活,积极寻找习作的落脚点,及时引导学生发现与节日相关的活动,多元地认识节日文化,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唤醒学生用笔写作的愿望,鼓舞他们用笔写作的热情,长而久之,学生定能写出充满真情实感并富有个性化的好作文。

[1]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2] 杨九诠,李铁安.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案例式解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蒲惠红,1979年7月出生,女,福建省晋江市人,本科学历,现为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群德小学副校长,晋江市优秀班主任,多篇文章在市级获奖。中级教师。

猜你喜欢

晋江市稿费习作
30元稿费怎么花
我用稿费献爱心
“稿费”的由来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晋江市实验小学
“三位一体”高中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让每处校园成景——晋江市第一中学简介
稿费“行贿”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