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用”教学 构建有效“对话”
2017-02-15翁美水
翁美水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莆田 351100)
关注“语用”教学 构建有效“对话”
翁美水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福建莆田 351100)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标准》)对阅读教学作了如下表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它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的语言交谈,还指“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要使“对话”过程更有效,关注“语用”是根本。
阅读教学;关注“语用”;构建;有效;对话
引 言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低效状态,课堂中充斥着各种“假对话”。为什么语文教学总是“种了他人田,荒了自己园”?就是因为长期以来教师对语文学科的性质认识不清,在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忽视了“语用”这一特殊功能。《标准》早已对语文“课程性质”做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语文教学也要在“语用”上下功夫,构建有效“对话”教学。
一、教学目标中有明确的“语用”意识
1.以往目标中“语用”意识的缺失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目标中语用意识的淡薄甚至缺失是不争的事实。课程改革以来,它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而且还有更加模糊和混乱的趋势,这就相应地造成了学科本体的丢失。请看人教版小学语文《画家乡》“教参”中的目标制定:第一,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等6个字;第二,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第三,在老师的指导下,画自己的家乡。
“教参”是一线老师的“得力助手”,是最权威的也是最受欢迎的教学参考资料。其中的教学目标也就成为一线老师普遍使用的教学目标。在这个教学目标中,第一、二点目标是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积累),对小学生而言,主要任务就是把字认好、写好,把课文读好,在读中感悟、体会。这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目标,也是低段语文的特殊性决定的,但它也是每个年级必不可少的目标。第三点是描画自己的家乡,通过画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但这并不是语文专业性的内容,与语文教学的关系不大,甚至可以说,根本就不属于“语文”的教学目标。从以上三点目标来看,这一篇课文所有教出的属于它自己特点的目标,或者说没有明显的“语用”目标。
2.目标制定中“语用”内容的加强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在目标制定中加强“语用”内容呢?人教版小学语文《画家乡》“语用”理念下的目标制定为:第一,会认12个生字,会写6个字;第二,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第三,学习“一艘艘”式的叠词。学会“那么……那么……”句式;第四,“描画家乡”并学习运用课文中章节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以上教学目标中,除了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外,还有词语的构成及句式学习的教学,这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在备课中梳理出教材中词语、句式出现的规律和特点,在具体课文的教学中给予充分的体现。在制定具体的目标时还要依据年级及文本特征进行“语用”教学的设计,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用规律,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二、理解过程中有突出的“语用”内容
目标制定的目的就是让它来指导引领课堂的教学。按照“目标1”所设计的教学片段如下:精读第二段,指导感悟。
1.抓住美的景色,指导观赏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景物?小朋友在做什么?
2.抓住美的语言,朗读感悟并看图介绍涛涛的家乡
第一,老师配乐朗读,学生看图欣赏,整体感受语言的美;第二,老师示范朗读,学生画出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第三,学生自由朗读,识生字(图文结合认识生字“宽、虾、脚、捡、贝、壳”)。
3.指导朗读
在这个教学方案中,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和朗读。从语文课程层面来看,教师只注意其内容——“说什么”,却没有注意其言语形式——“怎么说”。这显然忽视了语文教学特有的任务“语言文字运用”的“核心目标”。
按照“目标2”所设计的课文重点部分的教学片段如下: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涛涛的家乡。
第一,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告诉我们涛涛在画上画了哪些景物?用圈圈把景物词画下来(大海、船只等);第二,大海是怎么样的,作者是怎么写“大海”的?“船只”是怎么样的?作者是怎么写“船只”的?找出相关的语句(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第三,句式的理解及运用。作者用“那么……那么……”写出了大海的“蓝和宽”,这里的“那么……那么……”可以用其他词组来替换:“很……很……”“非常……非常……”,通过换词理解体会作者对大海的喜爱之情;第四,指导抓重点词句朗读及想象画面朗读。
夏丏尊先生指出:“语文课程的内容(语文学习的着眼点)应该是“形式”,而且应该是一个个的词句以及整篇的文字所体现的词法、句法、章法等“共同的法则”和“共通的样式”。在夏先生看来,语文教学就是明里探讨那些“共同的法则”和“共通的样式”,而“选文”则主要是说明“共同的法则”和“共通的样式”的“例子”(例文)。在这个教学方案中,不但有上面方案中的识字和朗读学习;更重要的是有语言形式的理解和语料的积累。
三、练习作业中有明显的“语用”迁移
1.词语句式的分项运用
用“那么……那么……”句式说话。利用现成资源进行练习说话。教师先引导学生观看插图,用插图中的“贝壳”“海鸥”“沙子”等景物,用“那么……那么……”说句子。(沙滩上的贝壳那么多,那么美。)利用生活场景进行练习说话。引导用学生用“那么……那么……”说教室、操场、家里等自己所熟悉的地方。
学习并积累“一艘艘”式的叠词。“一艘”与“一艘艘”的意思一样吗?让学生理解:“一艘”表示船只有“一”,而“一艘艘”表示船只很多。引导学生说类似结构的词语。(一个个、一朵朵、一只只、一束束等)
2.词语句式的综合运用
在理解、品味第二自然段的教学内容及归纳学习方法段后,出示“口头练习”指导学生看图说话,这样就自然轻松完成背诵任务。
(1)口头练习:____________的家乡在__________。他画的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_,那个孩子___________。
(2)书面练习:学着课文中的介绍,给你自画的家乡图旁边写上一段话,要求用上“那么……那么……”等句式来赞美自己的家乡。写好后请你当导游,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评一评,改一改。(要求能用上本课中学到的词语。)
以上的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充分地感性认知内容和语用规律的基础上,利用现成的插图资源做基础或支撑对刚学习的言语方式进行表达训练,然后再启发学生回想生活中类似的情景,用学习到的句式进行表达。这不但使学生认识到句子的表达方式,而且在说话练习中促进了对它的掌握。而叠词的教学中,通过对比区分理解,体会量词与叠词的巧用,即用词的准确性,并及时积累和巩固词语的构词方式,让学生在语言的实践操作中理解和掌握词语结构特征,并依照这种言语规律创造性地组合出新的“词语”。
结 语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学会运用语言文字的一个标志就是能举一反三:“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的存在,就是要设计“有效”的话题,通过话题的展开,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特别是学生得“意”后,一定要引领学生得“言”,突出语文教学的“语用”核心价值。这样的“对话”一定是有效的,这样的课堂教学更是高效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第二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翁美水,1980年出生,女,福建莆田人,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小学高级教师,莆田市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