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下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探析

2017-02-15陶凡霞

名师在线 2017年11期
关键词:节奏新课程音乐

陶凡霞

(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江苏泰州 225300)

新课程下小学音乐中的节奏教学探析

陶凡霞

(江苏省泰州市海军小学,江苏泰州 225300)

节奏是音乐的核心和骨架。同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进行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培养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从而使学生在快乐的节奏练习中抒发内心的情感,拓宽思维、放飞想象。

新课程;小学;音乐;节奏教学

引 言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音乐教学要结合小学生自身的特点,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情操在音乐中得到陶冶,使学生对音乐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为学生未来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下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个性开展节奏教学活动,要更加注重师生间的互动,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音乐课堂活动的主动性。

一、新课程下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目标

节奏与旋律是音乐的两大基础,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脉搏,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运动体现了音乐的情绪,不同的节奏变化体现了不同的音乐情绪。比如旋律起伏、调式转换、曲式结构、动机发展等因素。不同的节奏运动表达着不同的心情,表达欢快心情时,节奏可以稍微轻快一些;表达抒情的情绪时,节奏可以稍微放慢。在音乐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亲身感受音乐、体验节奏,才能使学生对音乐有一个真切的体会和理解。而在音乐构成中,节奏是最为重要的,是与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要素。因此,学生要深切地感受音乐,就必须先对音乐节奏有所理解和感知,在节奏中去认识音乐、享受音乐的美好。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节奏练习,让学生逐渐了解节奏,加强对节奏的感觉,这对于学生学好音乐、欣赏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新课程下小学音乐节奏教学策略

在了解了节奏的重要性和学习音乐节奏的意义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节奏训练规律,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循序渐进地进行节奏练习。

1.低年级学生节奏模仿练习

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很难理解抽象刻板的节奏符号,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将节奏教学形象化、生动化、有趣化,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学习音乐节奏,提高他们学习节奏知识的积极性。低年级的儿童不适合死记硬背那些音符的名称与时值,因此教师应该让他们通过生活中所熟悉的声音、实例去感受音乐节奏。

比如,教师通过敲击木鱼(短音)和铜锣(长音)的发音对比,可以很容易地让学生理解音的长短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排成一队,根据固定的节奏来齐步走,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步速中,学生就能够逐渐感受到不同的节奏类型。在学生对节奏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跑和走的快慢对比,让学生对音符有一个真实的感受。比如利用“跳跳、跑,跳跳、跑”来认识八分音符。通过“跑快快、走,快快跑、走,快快快快、走”认识十六分音符。教师还可以在练习四二拍节奏音乐的过程中,逐渐引出每小节三拍的节奏组成,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三拍节奏歌曲的强弱规律。这种形式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能够使低年级的小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掌握音乐知识。

2.中高年级学生节奏运用训练

仅仅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是不够的,教师应该通过增加难度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音乐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在简单节奏训练的基础上,加深难度。在小学的中高阶段,教师可以尝试教学一些较为复杂的节奏类型并且引导学生加以应用。首先是节奏能力的培养。人类语言本身就有微妙的节奏感,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有节奏的讲话来体验对音乐节奏的感觉;其次,教师可以在讲台上做示范,通过拍打身体的不同部位来让学生模仿,增强节奏训练的趣味性、丰富性和互动性。这样有助于师生间和谐关系的形成和轻松课堂气氛的构建,同时也增加了音乐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节拍的练习。教师在训练中要突出重音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重音在音乐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对重拍音的感受是节拍练习的基础。教师可以先通过击鼓或者敲击桌面让学生感受到重音拍与其他拍的不同之处,如“嘣嚓嚓,嘣嚓嚓”或者“嘣嚓嚓嚓,嘣嚓嚓嚓”。在感受重拍音的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速度,可以让学生通过风中树枝摇摆的动作或进行划船、摇篮等模仿动作来感受三拍乐曲的音乐速度。

三、新课程下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措施

1.采用游戏形式进行节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音乐不像其他科目那样死板,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可能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节奏教学,丰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如教师可以利用身体声势活动,带领学生通过拍击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这种训练方法超越了环境、条件、时间等因素的制约,是一种既简单又有趣味的节奏训练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拍手、跺脚,在活动身体的同时学到音乐知识。

比如在学习《欢乐颂》节奏练习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画不同的形状,每种形状都代表一个动作。比如圆圈代表拍手、三角形代表拍腿等。教师可以在讲台上带领学生边唱边做动作,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节奏训练。然后,教师在上面指挥,让学生自己做出相应的拍手或跺脚动作,由慢到快进行。最后播放《欢乐颂》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进行表演。音乐节奏就是根据不同长短的声音,按照一定的规律组合而成的。教师可以把音乐节奏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知的声音节奏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生活中有节奏的声音进行模仿来感知音乐节奏。比如下雨的声音“淅沥沥淅沥沥”,火车鸣笛“呜——咔嚓咔嚓”,小鸭叫声“嘎嘎嘎”等。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节奏的奥妙,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学好音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自制简单乐器,让学生在亲自体验中领悟节奏

小学阶段的儿童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和新鲜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留心到处都有音乐“乐器”。教师要发挥想象力,将生活中的事物变成乐器,帮助孩子感受节奏,在生活中学习音乐,体会音乐的乐趣。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生活、学习用品来制作一种打击乐器,并运用所学的音乐节奏知识实际操作打击乐器。

比如学生可以在用完的矿泉水瓶中装上沙粒,通过上下晃动矿泉水瓶来模仿沙锤的声音。教师要让学生感受不同物品发出的不同声响和不同节奏,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比如在学习2/4拍节奏训练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练习时前半拍双手向外摆动,后半拍双手向内摆动,通过模仿乐队指挥的动作,让学生感受2/4拍的节奏特点。在进行练习时,学生对于这一动作充满好奇感,纷纷扮演指挥的角色有模有样地随着音乐双手摆动。在兴趣的引导下,每个学生都认真地跟随音乐进行训练,节奏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结 语

新课程下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应该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为目标。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欣赏音乐,感知音乐,进而爱上音乐。教师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袁明珍.解决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4(03).

[2] 晏羽.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讨论小学音乐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4(08).

陶凡霞,1985年12月出生,女,江苏省泰州市人,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音乐学科教学与研究,中小学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节奏新课程音乐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YOUNG·节奏
音乐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