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生“更儿童”的课程

2017-02-15朱海丽

名师在线 2017年11期
关键词:区角儿童游戏

蒋 静,朱海丽

(镇江市九华山庄幼儿园,江苏镇江 212000)

创生“更儿童”的课程

蒋 静1,朱海丽2

(镇江市九华山庄幼儿园,江苏镇江 212000)

在省课程游戏化推进的背景下,以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为切入点,努力做好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的改变:从“儿童是一个无知无能等待教育的容器”转变为“儿童是一个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从“教师是真理的掌握者,要把真理教给孩子”转变为“教师是童年的守护者,要向儿童学习,陪伴和支持儿童成长”。从游戏切入改造幼儿园课程:从“依赖教材、注重集体教学、强调规范统一”转变为“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游戏、关注经验,追随发展需要规划和生成保育教育活动”。

游戏精神;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

一、实施背景

根据我园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别从园情、生情、师情、家长、社区资源、课程特色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发展孩子、服务家长、成就教师”的办园宗旨,初步形成三维立体课程(简称:3D课程),即:基础课程+微主题探究课程+家园共育课程。基础课程是基础课程即省编综合主题五大领域课程;微主题探究课程是从生活和游戏中基于幼儿兴趣和需要生成的课程;家园共育课程基于园本实际的家园共育课程。三个维度向不同方向衍生,又交汇于一点,这一点即儿童,课程建构理念是“让儿童站在课程的最中央”,让课程成为儿童展现自我的舞台,成为儿童更好发展的助推器。

二、课程目标

课程基本理念:快乐体验,本真童年,即回归与还原儿童本真的生活,课程应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要,支持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主动建构。

课程总目标: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简称《指南》)及课程游戏化精神,实现“发展孩子、服务家长、成就教师”的办园理念。确立以关注幼儿生活经验及发展需要,培养具有“快乐健康身心、丰富生活经验、高雅审美情操、良好行为习惯、主动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儿童。

三、课程实施

我园借鉴了高宽课程的主动学习理念,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关键经验确定课程目标,充分利用环境、材料等资源,将主动学习理念融入幼儿一日生活,通过基于《指南》的儿童发展评价体系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积极引发家长、社区合作推进,实现课程由静态向动态发展。

1.找准定位,小点切入

与园所理念相吻合,在课程游戏化的推进过程中,我园结合空间特点,以区域游戏作为课程游戏化的切入口,但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遇到了很多困惑,结合《学前教育杂志》和HighScope幼儿主动学习的精髓,利用其中生动的案例介绍了主动学习区角模式以及HighScope《儿童发展评价量表》评价方式,于是我们参考HighScope高宽课程书籍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推进课程的实施。

我们需要解决区域游戏的困惑,由于摒弃了过去的游戏模式,教师们的困惑重重:投放哪些游戏材料、如何在自主游戏中提升幼儿的经验和水平等等,我们利用单周每周三开展教研活动,进行年龄段材料审议,并研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游戏中存在的困惑。

我园的教师团队较年轻,缺少教学经验,如何让教师形成专业自觉,是要思考的首要问题。在课程规划实施中,结合我园教师资源的现状,将“计划—工作—回顾”这一区角模式作为年轻教师的“实习场”,并实行游戏轮班观摩,集中研讨交流,利用教师群体智慧,引领团队成长。

2.明确方向,在做中学

进行全园培训,我园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区角空间规划、区角材料投放及审议、计划、回顾环节游戏选择、如何使用基于《指南》的儿童发展评价量表、冲突解决策略、区角游戏轮班观摩研讨。

对环境进行创设。第一,空间规划。在学习主动学习区角后,我园从孩子的认知特点及游戏兴趣出发,结合动静交替的原则,分别设置五大基本区域将材料归类到各个区域中,中大班区域标志也由孩子们自己设计制作,从材料到内容完全由孩子自由做主;第二,时间安排。受场地的限制,我园在春秋季轮流开展晨间活动,结合这一实际,春秋季区角游戏分为早晨8:00-9:00和9:50-10:50两个时间段轮流开展。夏季和冬季则全园在8:10-10:00开展,保证孩子的区角游戏时间每天达到一小时。材料是保证幼儿学习和游戏的基本条件,我园的游戏材料主要来源于家庭的搜集、家委会的赞助、教师的搜集以及幼儿园购买。在材料审议方面,教师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在年级组进行材料审议,根据每个年龄段的学习特点投放低结构的游戏材料。材料存放的盒子尽量提供透明的开放式的塑料盒,让材料看得见,同时材料要拿得到,教师投放了可以挤的颜料瓶,保证孩子可以拿得到、用得着。游戏结束,为了让材料放得回,教师还和孩子共同设计了标签、拓图等标志。

主动学习区角模式为计划、工作、回顾,目前每班的生活老师也加入进来做计划。第一,计划时间。将幼儿分三组,每组十名幼儿,通过三问:你今天准备做什么工作?需要什么材料?想和谁一起玩?让幼儿明确自己的游戏内容以及所需材料;第二,工作时间。孩子们根据计划选择相应的材料,当孩子完成自己的计划后,老师要追着做计划,工作时间孩子们是主动的、专注的、自信的、愉悦的;第三,回顾时间。回顾时间,教师带着孩子们一起交流游戏过程,孩子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肯定孩子的不同想法,让孩子充满自信。

我园采取了定期轮班观摩游戏的方式,制定了游戏观摩表,观摩教师对一到两名幼儿进行观察,观察孩子的游戏水平,在孩子游戏遇到困难时,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支持,再进行观摩研讨,分享交流观察记录,并对观摩班级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观摩、研讨的方式帮助各个班级合理调整游戏。

生成微主题。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们发现了很多教育契机,教师从孩子的兴趣出发,由小及大,由一点到多元,我们尝试形成一个个“微主题活动”,丰富我们的课程。例如:大班微主题《恐龙大作战》,中班开展的微主题《生日的秘密》。

四、基于《指南》的儿童发展评价

了解儿童,观察先行,观察儿童是教师的基本能力。在课程游戏化推进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一些观察幼儿的方法,其中白描观察法很适合我们一线老师使用。在对照《指南》各领域发展目标时,教师如何科学适宜地评价幼儿,以及如何根据观察评价支持幼儿发展,一直是我们非常困惑的问题,直到接触到了主动学习儿童发展评价体系,将《指南》和《儿童发展评价量表》相结合,对《指南》五大领域32个目标和《儿童发展评价量表里面》33个项目一一对应进行评价。其对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把握,对教师有着具体实操的支持和帮助。

五、反思

我们的改变:主动区角游戏实施后,我们看到了教师的变化:“变游戏内容的创造者”为“幼儿游戏的欣赏者”,变“游戏计划的执行者”为“游戏材料的调整者”,变“游戏主题的指挥者”为“幼儿兴趣的追随者”。

结 语

真正落实课程游戏化精神,任重而道远,我们只迈出了一小步,其中有迷茫,有阻碍,有压力,有坚持,也有发展和信心。我们会朝着课程改革的方向,继续更新理念,挖掘资源,不断丰富园本课程的内涵,在课程引领下,实现幼儿、教师、家长和园所的共同成长!

[1] 韩瑞敏.幼儿教育中游戏精神的缺失与重建[D].河南师范大学,2016.

[2] 张珊珊.以游戏精神观照幼儿教育:从意蕴到行动[D].山东师范大学,2013.

1.蒋静,1968年生,女,江苏镇江人,现任镇江市九华山庄幼儿园园长,曾获“镇江市优秀教育世家”“润州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后勤工作先进个人”“年终考核多次评为优秀”等称号。中学一级、高级育婴师。

2.朱海丽,1986年生,女,江苏海门人,现任镇江市九华山庄幼儿园副园长,曾获“润州区师德标兵”“润州区教育系统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一级职称。

猜你喜欢

区角儿童游戏
幼儿园户外自主区角游戏的探索与实践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区角活动真有趣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区角活动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运用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