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启发
——发展学生地理思维
2017-02-15赵卉
赵 卉
(江苏如东高级中学,江苏南通 226400)
引 言
启发式教学多以地理课堂上的引导为主要实现方式,通过对地图、电子演示、图片以及实践方面的启发,对学生起到一个认知上的提升、想象力的丰富以及地理学习意识的升华,使其逐步养成自主性、个性化的地理学习思维。
一、地图启发,内化认知
地图启发是启发性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对于复杂的地理环境、地理变化、地理位置结构与地域地势的关系等内容,在教学中离不开地图的辅助,针对所学知识进行地图的运用与识别,使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一目了然,内化地理知识的认知。基于这些原因,在实际教学中,我经常会针对一些地域、事件、数据性的教学内容使用地图进行辅助教学,将知识点一一列出,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能够对知识一目了然,在最短的时间内熟悉和掌握,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
例如:在学习《区域经济联系》这部分时,在讲解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之前,我利用多媒体将书中的图1-21“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规划示意”图进行了展示,并给学生一些时间来熟悉。课堂上,我用这张图片进行启发:“同学们都听过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吗?”“听过。”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下面结合这张图,谁能说说这项工程是怎样的规划呢?”学生默不作声,显然这个问题把他们给难住了。接着我给学生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结合书中图片下面的阅读,在书中标出南水北调工程的工程路线计划,然后我选择一名学生到台前来实际画出路线。在地图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这部分的知识,在图上准确画出了工程的计划路线。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在查找的过程中,通过地图的辅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深刻的了解,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学要讲求方法和实际教学情况,地图启发的教学方式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对一些涉及地域、比较直观的知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师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对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熟悉,根据知识的不同特征适合地进行地图讲解,不能千篇一律,使很多不适合的知识点讲解的目标与实际效果南辕北辙。
二、演示启发,指导观察
演示启发对于学生来说更是一种积极的引导。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对演示启发教学有错误的理解,课堂上对教学进行演示后,让学生按照演示的方法进行,不能偏离,不能自由发挥,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想很容易被束缚,往往是“照葫芦画瓢”,自身并没有对知识进行理解。而我在教学中,对比较有难度的教学知识,对学生进行演示,然后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指导学生对周围进行细心观察,从而提升其自身的地理学习能力。
如在讲解《人口增长模式》这部分知识时,人口问题一直都是我国的主要问题之一,人口的增长速度和速率,对于我国的很多方面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准确的掌握,我让学生比较不同地区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分析增长的原因。在课堂上,这个任务一出,学生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对于学生的这种表现,我在课堂上进行了演示教学,我将浙江省的人口比例和增长速度进行了介绍,然后分别从地域、人口特点以及气候等方面进行分析,给学生一个方向性的启发。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方式对各地区的人口进行统计和分析,对于分析结果我并不做出要求,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进行发挥,培养学生的地理发散思维。
观察启发时,教师要为学生把握整体的方向,在观察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进行观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分析,进而寻求到答案,达到对观察的方法烂记于心。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自主寻求答案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和自觉。
三、画图启发,激活想象
画图是一种激励,画图启发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进行分析和思考。在图的帮助下,学生会在画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同时对于学习的知识也能有更深的体会。在教学中,我会针对一些需要学生认真记忆、特殊掌握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画图启发,根据知识点的分析和自身的理解,激活想象思维。
如在讲解《宇宙中的地球》这部分知识内容时,由于这个单元讲述的是有关宇宙、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运动以及地球的圈层结构的内容,整体知识比较集中,知识点联系得比较紧密。因此,在讲解这部分时,我专门利用一些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和想象,将宇宙的样子进行绘画,用自身的理解,画出“你眼中的地球”。天文学家发现的宇宙流浪者星球、宇宙中发现的十大最古怪行星、宇宙中最大的星球视频和图片等这些内容属于教材外的扩展内容,作为启发的辅助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在画图的同时丰富地理知识,同时能够拓宽知识面,全面激活想象。
想象思维是画图启发环节的关键。对想象思维的培养要基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问题的内容要在学生的理解范围之内。同时要注意对以前的学习内容的联系,达到知识的环环相扣,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空间链锁。
四、实践启发,升华意识
实践的含义很广。以往的实践教学往往只是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指定的位置进行指定的实践探究,并未真正放手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方式往往只能够让学生在思想里有认识,而对于真正的实践能力仍然止步不前。而在我的教学中,我会鼓励学生自主进行实践,用实践启发的教学模式,升华学生的地理意识。
如在讲解《区域发展差异》这部分内容时,我会在地理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实际调查,根据自己家乡的经济特点,收集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最后写出自己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对于这样的调查研究比较有兴趣。有一组学生针对家乡的农作物进行了实际的调查研究,调查前学生各自写出要调查的内容,然后在一起进行研究和讨论,将问题进行合并和补充,最终提出意见。
实践启发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在实践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给学生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用自身的一些经验来启发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实践,逐渐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升华地理实践意识。
高中地理知识的实践性很强,有很多方面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启发。高中生在思维中对一些知识或者现象的分析上有自己的想法,面对这些想法,作为地理老师应该对其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的这些想法能通过地理活动来进行见证,使学生的地理思维得到培养和锻炼。
[1]严收博.高中地理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几点方法[J].新课程,2011(02).
[2]李彤.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J].新课程,2011(05).
[3]于金辉.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师教育研究,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