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2017-02-15胡永林
胡永林
(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级中学,江苏苏州 215211)
引 言
历史知识由于时代久远无法感受当时的历史场景,而情境教学可缩短历史的时空距离,增强真实感。在历史课堂中,对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其中,创设一些历史的情境环境,包括课堂布置和人文的安排,既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更能把握和理解知识。
一、四种情境创设
历史课堂中,教师要为自己的教学寻找有效的方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用于推动课堂的气氛及有效性,使课堂更有吸引力,并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这种情境其实就是教师创设的一种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能发挥其主体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⒈创设影视情境
学生对于一些形象直观的事物印象深刻,很容易引起注意,这方面可以用观看电影片段、电视视频等,甚至是投影等方式,它们的特点是直观形象,把一些本是抽象的概念,真实地反映出来,调动学生的感官作用,使得课堂形象生动起来。例如,在讲述甲午战争黄海海战时,播放电影《甲午风云》有关黄海海战片段,让学生亲自感受官兵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而壮烈殉国的悲壮局面。既再现了历史事件,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情愫,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⒉创设实物情境
实物情境的创设,既形象直观,又让学生有一种寻找历史的欲望。例如:在执教《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参与一个服装展示的活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典型服饰,包括旗袍、马褂、中山装、西装,也可以找一些与服装有关的饰品等,在课堂上展示及介绍。通过这个活动使同学们感觉自己与历史是那么接近,更能融入历史、体验历史,从而使一堂本是平淡无奇的课变得有血有肉,气氛活跃。同学们甚至还饶有兴趣地提出中山装是怎么来的、它与其他服装有什么关系等等问题。
⒊扮演角色情境
课堂教学中角色情境的创设,最突出的特点是发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更积极、更投入,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自觉就是历史事件的主角、当事人。比如在执教《古希腊民主政治制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开设“公民大会”“陪审法庭”等机构的日常活动,同学们分别扮演公民、陪审员等角色。这样全体学生都融入其中,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⒋创设问题情境
在上课之前,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这种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精神的方法和手段,就是创设问题情境。这种模式的程序是“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进行中,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索,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者,老师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如:在新授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时,可先设计4个问题:西周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统治广阔疆域?分封的对象有哪些?分封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
学生在思考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疑问。如“分封”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分封先代的贵族?天子和诸侯是一种什么关系?通过“导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和提高也有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师生距离。
二、情境创设中注意的问题
在历史教学情境创设中我们要有明确的目标。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而且目标要清楚,如要解决课堂中哪个问题等等,不能太随意,比如要提供资料帮助学生解决抽象概念问题,或是帮助同学总结一些规律等。总之,要有明确的目标,再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认识上和行为上产生预期的变化。
不为情境而情境。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不能因为要情境而盲目一味追求情境教学,要根据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学科特点而定。要有总结和反馈。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复习小结。情境教学还是一个发展性的过程,有时课堂虽然结束,但这种课堂思维还在继续,在进行总结时可以再布置一些情境问题,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情境教学的预期目标
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事实上,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课堂参与及激发探知欲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方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启发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如通过采集历史物品、扮演历史人物角色、观看历史电影片段等,使历史课真正做到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对于相关历史内容做进一步的研究,还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
⒉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情境教学可以尽可能地发挥这种作用,如在实施模拟角色情境教学法时,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表演,同学们认真地查阅资料,精心准备,出色地完成了模拟角色的表演。让学生在情境搭建的舞台上展示自我,从参与的历史角色中体会历史课堂的魅力。
⒊学生素质得到提高
情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锻炼能力的机会,也展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多种能力得以提高。如在《南京大屠杀》教学中学生的模拟表演。这要求学生去查阅大量珍贵史料,进行自主整理,并融入感情,合理发挥,然后塑造角色。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阅读、归纳、思考、表达等能力都得到提高,综合能力在情境教学中的提高是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比拟的。
⒋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得以开发
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挖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呵护了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这种方式促进了学生间的多向交流,相互启发,勇于探索,形成新知;积极发挥学生想象力,拓展思维想象空间,提高悟性。在情境教学中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结合生活开展活动,进行自主学习,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变得更聪明。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激励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殷切之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积极思维,在教师创设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激活创新的潜能。教师在教学中多多鼓励学生,肯定他们的创新成果,与学生教学相长,相互合作,激起学生的创新欲望,发挥其创新精神,在鼓励与肯定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被不断激活,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得到真实有力的提高。
结 语
课堂教学中影响成效的环节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很多其他环节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教师的教、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及教学内容等,这些与学生融合得越好,课堂效率越高,反之,则要差些。因此在教学中师生要建立心理上的美好桥梁,采用最佳手段,学习中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会合作,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便与老师和历史教材之间建立情感纽带,以“情”入学,在情感的驱动和深入中让学生的心灵真正进入历史情境。
[1]靳彦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探究[D].河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