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

2017-02-15江西谢莉平

小学生 2017年6期
关键词:习作生活化情感

⦿江西/谢莉平

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

⦿江西/谢莉平

习作生活化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络,让奇妙的大自然和沸腾的社会生活映入学生的脑海,走进学生的心田,让习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创造生活,并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生活化;作文教学

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一、教导学生注重观察积累

大部分学生经常会出现“流水账”的情况,其中大部分的原因是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导致他们在写作时缺乏素材,或者说他们的生活日复一日的乏味单调。但是,想要学生掌握好写作的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教师不断地、乏味的说教,以及连续练习能够完成的。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应当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让学生多讲而教师多听,课堂上的时间应当是由学生来支配的,只要学生能够多看、多想、多说,学生爱上写作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学生需要培养发散思维,要把理论跟实际联合起来,把文章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手书写出自己的心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文章。平时素材和知识的积累才是写好作文最关键的因素,学生可以拥有一个记录生活见闻以及点滴感受的积累本。这个积累本的形式可以是日记,也可以是只言片语。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积累本上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回忆经历过的事之后发现的能够触动内心的事物,比如刚刚遇到的小事、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观后感、学习范例之后的仿写、自己的突发奇想、一本书的读后感,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纪实。

二、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自我

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教师“包场”的情况,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方式把自己的观点灌输给学生,造成了教师过度施教的现状,教师太过于重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的身心发展脱离了实际认知。我们需要认识到,小学生的语文不同于其他的教学阶段,应当站在学生、站在我们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要从实际生活相联系才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做到自然地学习。我们需要改变目前教师时课堂主导的现状,应该让学生来做课堂的主人,每一节课解释需要的知识引导和监督学生的学习,让学生把握课堂主动权,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提问、讨论。如果语文教学中的规则太过繁琐就会引起学生的厌恶,甚至是学生的自由表达,比如要求作文的最后要有升华,要写意义或感怀等情况。写作文的内在含义是表达心中富含的情感而不是为了写作文而写作文。所以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把握作文中所蕴含的意义,让学生感受文字中的魅力和其中的深刻意义,学生应当看到语文学习中所富有的情感,不能为了应付考试却省略最重要的情感含义。作文教学中往往流传着“三段式”的教法,这是从成年人的角度来思考的,我们当然不能用这种方式来要求学生,不然这种机械般的思维会影响学生正常的情感表达,让学生进入写作的误区,况且这种写作方式与学生的年龄并不匹配。小学作文应该呈现出儿童的世界,让学生乐于表达真实的自我。

三、进行人性化的作文点评

在学生练习册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语句不通顺”、“文章结构松散”、“注意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故事内容陈旧”等评语,我们很难从这些语句中看到教师指导的意义,并且这些语句千篇一律,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所以我们说这样的评语是没有什么作用的,且对学生写作兴趣的保持毫无意义。如果长期保持这样的教学方式,那我们的学生很快就会丧失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敏锐的情思每一篇作文习作都会有其可取之处,有的结构比较完整,有的在记叙时文通字顺,有的在前次造句上较为优秀,有的是一个比较出色的结尾或是开头,有的是一个字或是一个符号。这需要教师及时地发现,并且给予重视。

这类型批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主要是思想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能对写作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从实际情况上来看,学生的作文中很难免出现一些语病,教师、家长要做的当然不是简单地画出句子,接着给个问号,有时还附带上“这句话不通顺”或“层次比较乱”之类的评语,我们要认识到这部分的批语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并且改正自己的错误,所以在指导时应当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和修改的方向

从教师和家长的角度来说,要解读学生的作文,就是要读懂作文中的情感。所以,教师应当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而不能只是单纯侧重对学生习作的写法指导、理论说教,教师应当从学生的作文中看到她们的道德情感、语言运用、事项认识等,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也就是说与学生一同感受生活中的快乐,与学生一起体验生命中的苦恼。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就眼前的实际教学情况而言,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被新型的教学模式所取代,教师采用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课堂教学模式,而不再纠结于单一的字词句学习和语言文字训练及主题思想的灌输。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文课堂已不是原来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课,而变成了感知训练课。只要学生用心观察便会找出很多的不同之处,正是这些不同,造就了性格迥异的人们,这便是由心到形的过程。这种感知课堂使学生眼中的人物渐渐不一样起来,由此学生笔下的人物特点也渐渐清晰起来。

五、结语

教师要慢慢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素材,关注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让学生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放松身心从而对学习有更多的兴趣以此来激发灵感。

[1]刘宏伟.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生活化[J].科技视界,2015(15).

[2]陆春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浅析[J].学周刊,2016(25).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城关第六小学)

猜你喜欢

习作生活化情感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情感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