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课堂实效,培养创新精神

2017-02-15江苏陈玉霞

小学生 2017年6期
关键词:铁牛课文探究

⦿江苏/陈玉霞

提高课堂实效,培养创新精神

⦿江苏/陈玉霞

语文是一门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关系着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增强,关系着民族兴衰的命运。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而所谓的“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它要求在注重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授之学生以"鱼",而且要授之以"渔",更加要导之以"创"。针对传统语文教学"少满差费"的弊端,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够进行下面几种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奠定创新思维的基础

根据创新教育的要求,教师应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我们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应充分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根据老师提供的导学案进行自学,读通课文,学习生字,理清文章脉络,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或阅读与课文相关的课外内容。学生做好了充分的预习准备工作之后,教师在上课伊始,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既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节省了课堂教学的时间,也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对文章有个全面的了解,便于教师新知的传授。接着教师再指导学生,对重要的字、词、句、段进行重点阅读,品悟文字背后所包含的含义,最后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化,领悟文章的中心,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学习能力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得到提升。另外,我在学生的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努力做到“三到”,即:眼到、心到、手到,三者相互配合,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问题意识,把握创新思维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假如学生没有学习的欲望,那么我们的全部教学计划、教学探索就将会落空。没有求知欲,就没有学校。”因此,他向全体教师建议,要使学习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鲜艳色彩,成为孩子们深感喜好又富有吸引力的事情,就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的火花,使他们获得取得成功的鼓舞力。

在我们的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地改变过往那种“满堂灌”“一灌到底”的方法,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让学生睁大眼睛去发现好的词语、好的修辞、好的句子、好的描写。尤其是那些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教师更要多关注一些,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他们上进,尽量捕捉其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激励和表扬,让他们振作精神,树立信心,学生会从细微之处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只有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精神振奋起来,才会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例如,在教学像《司马光》、《乌鸦喝水》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这样的启发性题目:“如果你就在事故的现场,你碰到司马光这样的情况,会怎样办?你又会怎么做呢?”“小乌鸦遇到了这样的困境,你能帮它想想办法吗?”听了我提出来的问题后,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争辩的非常激烈,同学们小脸通红,洋溢着自信的风采,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样的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得到了提高。

三、坚持课堂探究的主旋律,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渠道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探究、讨论的方对课文进行精讲,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自学思考,合作探究,只有经过这样多种形式的交流、探讨,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活跃自己的思维,深化对文本的认识,提高对文章的觉悟。

同时,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讨论,学习的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出来,分析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都会得到迅速的提高。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及时鼓励那些敢于发言的同学。当然,教师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时,做一个旁观者,也要置身于学生的讨论中,并在学生的讨论过程中,适时地进行概括、总结和点拨,用简洁而精练、概括的语句把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给学生讲透。

例如在教学《捞铁牛》一文时,教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怀丙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那一只只铁牛。教师可以先演示实验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然后让学生合作探究,小组讨论铁牛是怎样捞上来的?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铲沙——船身慢慢上浮——铁牛一点一点向上拔——拉上岸,这样非常复杂的知识,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学生学的认真,教师教的轻松,效果怎么会不好呢?

四、精心做好课堂小结,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一节好的语文课堂不是一盘散沙,想到哪讲到哪,而是精心雕琢,环环相扣,逐步提升。师生在教与学的结束之际,对本节课的知识基本以达到掌握或基本掌握。但是这种掌握是零散的,学生还没有整体印象。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此时加以引导,及时进行课堂总结,将所学的知识连成一片,可以是教师严谨的概括,也可以是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这样在师生的总结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就同样也是一种创新。

例如在教学完《海滨小城》一课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课堂上拎出的要点进行总结,学生根据板书以及自己的感受,总结出全文主要写“海滨”和“小城”这两个地方,写“海滨”时注意抓住海面和沙滩景色,写“小城”时,主要从庭院、公园、街道三个方面来介绍,最后学生总结出海滨小城的特点是美丽、整洁,学生的回答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整篇文章有了整体的掌握,教学任务也完成了。

归根结底,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语文教师必须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安全、民主、合作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充分表达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展示个人的独特体验,尽情感受语文课程的无限魅力。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新坍小学)

猜你喜欢

铁牛课文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背课文的小偷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