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包容性创新的成长机制研究

2017-02-15武,陈

中国科技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包容性小微群体

赵 武,陈 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

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包容性创新的成长机制研究

赵 武,陈 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71)

企业与金字塔底层(Bottom of the Pyramid,BOP)群体经济关系的建立是开展包容性创新的重要前提。从BOP群体与企业的关系视角出发,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结构洞”现象,即政策制度和配套设施短缺导致的“市场洞”,融资困难、知识和技能不足导致的“资源洞”,信息获取、传播和扩散困难导致的“信息洞”。引入小微企业作为第三方,搭建大企业与BOP群体之间的连接桥。提出在包容性创新情境下,利用小微企业的定位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协调优势来实现“结构洞”的跨越,并在从企业能力提升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提出建议。

新常态;包容性创新;结构洞;小微企业;成长机制

在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下,欧美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程度逐步深化,新兴经济体间竞争不断加剧,创新驱动已经成为新常态下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驱动力。与传统创新相比,包容性创新强调在充分满足低收入群体对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和可负担性的基础上开发现有资源潜力,为BOP群体提供平等参与并分享创新成果的机会,提高社会公平效率。国际上一些企业已率先开展了包容性创新实践并取得成功,例如印度塔塔集团价值2200美元的Nano汽车,这预示着包容性创新为企业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契机。

2006年,学者C.K.普拉哈拉德首次提出BOP概念,认为约占世界人口40%的贫困群体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但这些贫困人群大都面临收入水平较低、受教育水平不高、社会参与度不足等问题,无法真正参与到社会发展中来。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大中型企业往往缺乏与BOP群体的直接互动,而政府、科研机构等其他创新参与主体之间早已建立了基于贸易往来、合作互利的社会网络,却将BOP群体隔离在外。随着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以个人创新创业为特征的小微企业不断涌现。与其他主体相比,分布在各行业的小微企业在接收和反映市场需求信息等方面显示出优越性,成为弥补包容性创新网络“空洞”的重要力量。通过适当的市场经济行为和灵活的操作机制,小微企业成功搭建各参与主体与BOP群体之间的连接桥,结合BOP群体特征、企业战略选择与占据结构洞后拥有的信息优势[1],深入挖掘自身成长机会。

1 BOP市场的创业机会识别

1.1 BOP战略

据瑞士信贷《全球财富报告》披露,2014年全球财富金字塔顶端财富超过100万美元的群体,约占全球成人人口的0.7%;而处于财富金字塔底端财富低于1万美元的群体,约占全球总人口的69.8%。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财富分配两极分化形势愈演愈烈。而作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时大都遵循占有原则,主要针对金字塔中高层(Top of the Pyramid,TOP)人群进行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推广,忽视了金字塔底层的市场潜力,导致TOP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但总体可获得的经济价值却随之减少[2]。

BOP战略也称金字塔底层战略或塔基战略,是管理学大师Prahalad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创新经营理念。该理论认为处于金字塔底层的人群蕴含着极大的消费潜力,针对这一市场进行技术、产品乃至商业模式的创新,满足其消费需求或整合利用其拥有的资源,能够有效改善BOP群体的生活质量与生产能力。通过BOP战略,企业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一种革命性的商业模式,在致力于解决社会贫困问题的同时,通过自身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获得丰厚的市场回报[3]。随着BOP市场的逐渐明晰,新的创业机会和业务增长空间不断涌现,也为企业进行自上而下地创新提供了方向。需要注意的是,BOP群体等利益相关者不应被简单地视为创新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被纳入到创新过程之中[4]。BOP战略的实施与包容性创新密不可分,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基于包容性创新的创业发展机会。

1.2 基于需求的创业机会

由于长期受到经济制约,BOP群体消费次数少且平均花销低,并有较高的价格敏感度[5]。信息渠道的缺乏和较低的产品性能质量鉴别能力使他们对新品牌持有怀疑和观望态度,即便在价格可接受范围内,也更倾向于选择熟悉的产品来避免经济损失的发生。此外,BOP群体身处狭窄的社交圈和同质化的社会网络,其消费行为容易受到亲戚朋友、工友的影响,会以他人的购买行为和口碑评价作为消费标准并争取保持一致,具有明显的关系指向。

针对以消费者身份出现的BOP群体,企业应采取市场开发策略。在生产阶段,详细准确地分析消费特性和实际需求来开发设计产品;在营销阶段,考虑到BOP群体的分散性,除了利用BOP市场现有渠道体系,还需拓展新的销售渠道。长久以来占优策略的实施,企业与BOP群体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这一空缺为小微企业提供了市场机会。通过收集需求信息,来充当大企业的渠道供应商。现实中,许多小微企业的创立者自身就来自BOP群体,基于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简单亲近的组织机构,能够快速了解BOP群体的真实消费需求;结合技术条件和创新产品市场现状,把握有关产品、技术、流程或商业模式的调整和创新方向,继而在混杂多样的创新产品和服务中挑选出BOP群体可负担、可接受的创新成果,并投入资金生产或构建销售渠道。

1.3 基于供给的创业机会

作为生产者的BOP群体大都从事农业生产活动,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造成了生产收益的不稳定性。少数达到中小农业生产规模的人群也多采取自我雇佣模式,以一种非正式的经济状态存在着[6]。BOP群体知识匮乏导致其生产方式的落后,现有资源与技能也因资金不足与产权意识薄弱难以资本化,生产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因为缺少销售渠道和销售能力,BOP生产者只能将拥有的土地、农作物和剩余劳动力卖给批发商,经过层层的获利盘剥获得极少的收益。

面对BOP群体生产和销售能力较低的突出表现,企业主要实施资源开发型策略。首先,需要与BOP群体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契约关系,整合利用生产者的土地和劳力资源;其次,企业还需要提供技能培训和技术监督确保本地创新资源与企业价值创造链的无缝整合。然而,双方的弱联系加大了策略的实施难度,小微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当企业的中间商与培训师。基于贴近市场、操作便利和新机制引入快的优点,小微企业能快速与BOP群体建立联系,掌握生产者持有资源的概况并进行引导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挥监督和信息传递服务,根据企业生产需求严格控制资源,并向BOP生产者传递市场信息,提供生产和创新技能的培训,引导其进入企业价值链,省去了企业直接与生产者进行交易的大量成本[7]。

1.4 基于商业合作伙伴的创业机会

在消费和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后,BOP群体更加渴求自身社会、情感与文化内涵能够被其他社会组织接受和共建。如果简单地将BOP群体归为消费者或生产者,就往往忽视了他们真实的社会需求。BOP群体虽然缺少资金与专业知识技能,但层出不穷的创新却能创造出大量实用价值。因此,构建持续商业合作,需要实施共赢式合作战略,支持BOP创新并与企业创新的替代融合。然而,建立企业与BOP群体间平等商业合作机制的客观环境并不乐观,不完全市场、共品与外部性等问题表现突出;BOP群体本身也具有高度的社会化导向,强烈依赖于本地非正式制度进行生产生活交易。主客观因素都制约着企业战略的操作,这就需要小微企业担当双方的介绍人与BOP创新的支持者。相对于契约关系,信任与承诺是支撑BOP群体从事商业活动的重要机制。小微企业始终致力于基层竞争和生产躁动,熟悉BOP群体的社会规范与风俗习惯,易于获得信任承诺并与其进行一对一交流合作,通过提供一定的资金技术支持与产权维护,帮助其步入创新的成熟阶段;另外,小微企业能够将成熟的BOP创新推介给需求企业,或者按照公司需求搜寻创新成果,在其中担任中介促成双方的合作,实现BOP群体与企业创新的融合。

综上,针对BOP市场的小微企业创业机会如表1所示。

表1 针对BOP市场的小微企业创业机会

2 包容性创新过程中企业与BOP市场之间的“结构洞”分析

世界银行指出,包容性创新是有助于贫困人群获得质优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具有长期可持续性的创新活动。然而,BOP群体却大多停留在原有的以血缘、地缘、亲缘为基础和风俗习惯等非正式制度为主导的社会网络之中,网络空间相对狭窄且获取的资源信息较少。相对而言,企业的社会网络则表现出开放性和异质性特点。由于BOP群体长期被隔离在先进的社会生产之外,多被排斥在社会、政治和经济活动之外。因此,企业和BOP市场之间呈现出极为松散的弱关系表征。博特认为,当某些个体之间不发生直接联系或关系间断的现象时,从网络整体看好像网络结构中出现了洞穴,即“结构洞”[8]。包容性创新过程中企业与BOP市场之间的弱联接关系是“结构洞”产生的主要来源。

2.1 政策制度和配套设施短缺导致的“市场洞”

当前,尚未建立完备的包容性创新政策制度框架。经济市场中现有的政策规范和制度安排无法保护和激励包容性创新,甚至阻碍了包容性创新的发展。例如,现有政策法规大都着眼于创造短期经济价值,面向对象往往是特定企业或行业内大中型企业,却忽视了专门针对BOP市场而创立的企业,将其隔绝在政策支持和制度优惠的门槛之外;其次,由于缺乏完善的制度约束和监管体系,企业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偏高,很难与BOP群体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虽然近些年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逐步完善,但是对知识产权文化建设重视不够[9],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屡屡发生,BOP创新成果并不能得到法律制度的保护。

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是导致企业与BOP群体间结构洞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现实中,大多数的BOP群体生活的区域自然条件都较为恶劣,基础设施尤其是信息基础设施严重匮乏。截至2015年8月,我国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总数为2.09亿户,宽带家庭普及率超过50%,而农村网民规模为1.78万,互联网普及率仅为28.8%。地理环境的复杂性和居民安置的分散性,加之高昂的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成本,这些地区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对于传统大中型企业来说,缺乏必要的经营管理经验,难以嵌入到当地的BOP市场之中,获取需求信息难度增大。此外,道路交通不畅大大提高了交易成本;贫困地区教育设施资源短缺以及专业人才贫乏更是加剧了知识和技术的扩散和普及难度。

2.2 融资困难、知识和技能不足导致的“资源洞”

结构洞理论认为,在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中,由于各个结点间无法发生直接联系或间断联系,导致整体网络中的资源流动存在障碍。由于资金或技能不足导致的难以获取必要的创新资源,造成BOP群体无法与其他创新主体发生直接联系或发生直接联系时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阻碍了BOP群体创新潜能的开发。与成熟市场相比,BOP市场创新资本严重短缺。一方面,受社会分工和产业性质的影响,作为消费者的BOP群体大都不具备购买高端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创新活动的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创新成果交易成本较高,BOP创新者难以获得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因此不得不寻求成本高昂且缺乏安全保障的非正规金融机构。

BOP群体大多生活在偏远城镇或农村地区,受旧文化的影响,人们对知识重要性的理解不够。这些偏远区域往往缺乏必要的基本教育设施,专门从事教育行业的人才也极度短缺。区域内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学校或机构设置较少,阻碍了地域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由于尚未掌握运用新技术的产品和服务的操作能力,BOP群体会选择回避甚至拒绝使用该产品,例如计算机在农村地区推广所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受自身的知识和技术限制,BOP群体在创新过程中无法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创新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2.3 信息获取、传播和扩散困难导致的“信息洞”

信息获取是开展包容性创新的中心环节。受生产生活文化的影响,BOP人群大都对产品的新颖性和多样性要求不高,却重视产品价格的可负担性和产品功能的实用性。由于BOP市场的地理分布较为分散,一般企业很难与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二者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企业无法了解BOP群体的消费习惯、消费需求和消费方式,研发、生产和推广专门针对BOP市场的产品难度较大,从而丧失BOP市场份额,无法充分释放市场消费潜力。

另一方面,作为市场参与体之一,BOP群体自身的社会网络相对简单且效率不高,获取必要市场信息的渠道较窄。此外,BOP群体间信息传播方式多是口口相传,存在传播速度慢、传播范围小、在传播过程中价值信息被扭曲等潜在风险。就BOP创新来说,由于其分散在民间,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搜集机制,又缺乏传播途径,所以很难被进一步推广扩散,BOP创新水平及创新效益也大打折扣[10]。

3 小微企业跨越“结构洞”的包容性创新成长路径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企业与BOP市场间结构洞现象,小微企业可作为桥接的第三方,针对不同的BOP群体定位采取多样化的生产经营策略,从而实现多方面成长。通过桥接大中企业与BOP群体占据结构洞,不仅能控制信息和知识的流动,发展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1],还能提高BOP群体的创新和增收能力,继而形成一条创新扶贫道路。

3.1 以小微企业的定位优势来弥补包容性创新中的“市场洞”

高度的市场契合性使小微企业具有联系社会底层、贴近BOP群体生活的天然优势。在包容性创新过程中,小微企业要始终围绕支持BOP创新这一核心不断成长,通过与BOP群体建立信任合作关系,在创新过程中提供设备、技术支持,在创新成熟后推动创新成果的市场化,遵循着自下而上的创新机制促进BOP创新走向成熟。

当前社会正缺少一种保护和补偿BOP创新者创造力的机制,这种机制能够帮助收集、记录、商业化、传播民间创新的成果,并将成果与创新者分享[12]。对于许多BOP创新者来说,创新成果的广泛运用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支持BOP创新的小微企业快速成长起来,便能履行这种补偿机制的部分职能。作为BOP创新中介,小微企业主要服务于创新者,运用灵敏的市场反应评估创新或改良的方向,为BOP创新把握创新价值;除了提供必要的知识与技术支持,小微企业还需寻找合适的企业购买者,加快BOP创新商业化。在交易合作成功后,向创新者和企业收取中介费用;如果暂时无法寻找到合适的企业载体,小微企业可以先行购买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成果技术,待时机成熟后推出市场获得收益。作为创新猎头,小微企业主要服务于大中型企业。相对于内部创新,这类企业还需要外部创新来实现市场多元化与产品线的横向扩展。基于对BOP创新者的深入了解与长期合作经验,小微企业能够搜寻到满足大中型企业需求的创新成果,或是与已经购买的创新产品积累相匹配找到解决方案,获得“猎头”佣金。

3.2 以小微企业的资源优势来补充包容性创新中的“资源洞”

小微企业的灵活性使其更易于与各方建立联系,不仅能够充分了解市场信息,还可以深入挖掘BOP群体内部资源,实现价值链的整合。通过发挥信息整合力强和管理机制灵活优势,传递市场信息,并为BOP群体提供生产技能培训。同时发挥监督作用,保证生产者或是供应商的资源能被有效投入到价值链中。此外,与高校等创新主体合作,持续升级并推广相关技术,加快价值链整合。

创业者凌刚基就为自创企业选择了这种成长路径。在创业过程中,凌刚基积极了解市场运行规则,申请乌鱼养殖行业认证,保证乌鱼品质,稳固销售渠道;获得政策计划与高校的支持,钻研乌鱼繁育技术,提升乌鱼繁殖力;推出鱼塘“教练场”供乡亲们学习,形成统一的技术和销售协助链条。这种将BOP群体视为生产者的成长机制突破了开发市场消费需求的局限,企业通过技术指导和市场知识普及整合了水产资源,促进了乌鱼养殖规模化、特色化;与高校的创新合作深化了企业持续发展道路,提升并推广了乌鱼繁殖技术。一方面使BOP群体以劳动者、供应商、生产者的身份融入到生产经营中,突破了BOP群体参与市场运作的局限;另一方面将政府、高校等主体吸纳到价值链的上游,实现多方共同参与。小微企业在开发BOP群体资源时,通过生产资源整合、创新技术融入与增加参与主体等方式,在稳固中间商地位的同时不断优化和整合价值链,并获得巨大的创新收益。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当前我国供给侧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于需求侧阶段性变化这一现状,通过包容性创新加快实现供给侧动力结构的优化,增加BOP市场的有效供给以带动需求,这为小微企业新常态下的包容性发展提供了政策环境基础。

3.3 以小微企业的协调优势来填补包容性创新中的“信息洞”

建立高效的信息获取机制是实施包容性创新的必要前提。相对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更容易深入到BOP市场中获取准确的市场需求信息。在制定企业营销策略时,以BOP市场需求为导向,掌握BOP群体的需求特性、消费习惯,同时尽快熟悉大中企业针对BOP市场开发出的产品特性,挑选出匹配的创新产品进行投资生产或销售。在这一过程中,小微企业要综合考虑利润、契合度、渠道构建等各个维度,做到市场需求、供给现状、利润率与自身能力等要素的协调一致。

2008年兴起的山寨手机是面向BOP市场的典型创新产品,这股山寨浪潮之所以能够席卷全国并诞生天语、金立等国产手机品牌,关键在于山寨手机产业链的创新。区别于传统的垂直型产业链,山寨手机的产业链是由芯片外观设计公司、山寨手机厂商、渠道商和零售商等组成的,整合了无数个小型企业。由于研发与设计“交钥匙”工程,山寨手机企业只需投入较少的资金就能生产低成本高利润的手机,这就为熟悉BOP市场需求的小微企业提供了机会;另一方面,山寨机销售渠道也离不开小微企业的支撑。小型手机专卖店作为县、乡镇等地区的主要销售网点,承担着大量直销任务,而分销渠道中的一些中小型经销商凭借着谈判优势和从商经验也成为山寨手机的另一支销售大军。由此可见,在开发BOP市场过程中,深谙市场需求的小微企业精准匹配了BOP市场的消费习惯与山寨手机的实惠实用性,实现多要素协同,利用自身信息收集优势和商业能力得到了丰厚的利润回报,成为山寨手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包容性创新中小微企业跨越“结构洞”的成长路经如图1所示。

图1 包容性创新过程中小微企业跨越结构洞的成长路径

4 结论与建议

在包容性创新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存在,BOP群体与大中企业之间出现了创新产品难以与市场兼容的问题,两者之间横亘着包容性创新“结构洞”。在企业需要实施BOP战略谋求新发展的前提下,小微企业通过利用小巧灵活的特点和创新开发潜力,结合BOP群体的消费、生产和创新特征,在大中企业发展与BOP群体提升生活质量的过程中找到创业机会。基于对BOP人群不同的角色定位与资源开发程度,小微企业在包容性创新的过程中有多条成长路径。通过这些路径,小微企业不仅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不断发展,还能使BOP群体参与到包容性创新的产生过程中桥接结构洞[13],构建起包含企业、小微企业与BOP群体的包容性创新价值链。然而,在小微企业完善自身的条件下,多要素协同、价值链整合以及促进BOP群体创新走向成熟的实现也离不开客观环境与国家政策的支持配合。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提升企业成长能力。小微企业的内部成长能力主要由创业者素质、产品和市场能力与企业文化等组成。创业者个人愿景的增强、能力素质的提高显著影响着小微企业的发展方向与速度,小微企业家需要不断丰富商业发展经验、充实文化知识,从而制定正确的企业经营目标与发展战略。产品与市场是小微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应准确把握BOP群体市场的需求,从营销、服务等方面推广产品并提升产品销量。创新型、学习型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励企业员工不断创新与学习,促进内部知识共享,符合企业愿景并被员工广泛认同的企业文化能为小微企业提供精神动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2)构建共益性结构洞。Burt的结构洞强调了中间人占据结构洞后能够控制关系并垄断信息获得仲裁收益[14]。而实际上,小微企业在桥接包容性创新结构洞后,是作为一个联结点来促进BOP群体与大中企业之间信息交换,并通过从促进双方信息流通中获得收益,形成共益性结构洞。共益性结构洞减少了结构洞两端的信息或资源不对称,使结构洞占据者——小微企业获得了信息资源,有利于创新利益相关者间的合作,促进了整个包容性创新网络的良性运作。

(3)加大国家政策的扶持。企业的发展与政府政策的导向息息相关,小微企业亦是如此。目前,我国正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创业与大众创新的发展,各类扶持政策也在中央与地方范围内不断被落实。行政审批的简化、完善的信息服务、专项的资金奖励等扶持政策,能减少小微企业的创立成本,激发小微企业的发展热情与潜力。除此外,国家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低收入地区。目前大部分小微企业正立足于低收入地区缓慢成长,土地、通信、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改善了经营环境,便于信息、资金的流通,降低其经营成本。

(4)完善金融服务。资金、产品与人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铁三角,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目前有1000多万小微企业主不能享受到金融服务而面临着资金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中心、民间金融为辅助的多元化小微融资渠道,其关键在于开发满足小微企业资金诉求的银行信贷方案,有效控制民间借贷利率。通过培育小微融资服务体系,小微企业能够获得低成本的融资支持,实现产品流、资金流的循环流通。

[1]张荣祥.企业创业社会网络嵌入与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管理学院,2009.

[2]邢小强,周江华,仝允桓.面向低收入市场的金字塔底层战略研究述评[J].财贸经济,2011(1):79-85.

[3]PRAHALAD C K,HART S L.The fortune at 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J].Strategy business,2002,26:54-6.

[4]周江华,仝允桓,李继珍.企业面向低收入群体的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0):12-17.

[5]PRAHALAD C K.The fortune at 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eradicating poverty through profits[M].Wharton School Publishing,2005.

[6]SOTO De.The mystery of capital:Why capitalism triumphs in the West and fails everywhere else[M].New York:Basic Books,2000:32-36.

[7]盛亚,范栋梁.结构洞分类理论及其在创新网络中的应用[J].科学学研究,2009(9):1407-1411.

[8]罗纳德·博特.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M].任敏,李璐,林虹,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9]王珍愚,单晓光,等.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与知识产权文化融合问题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5(12):1821-1850.

[10]王玉娟,蒋长流.包容性创新过程中企业和贫困群体之间“结构洞”的产生与跨越[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6):97-101.

[11]GARGIULO M,BENASSI M.Trapped in your own net? Network cohesion,structural holes and the adaption of social capital[J].Organization science,2000,11(2):183-96.

[12]王晓文,尹珏林.草根创新全球互动——联合国亚太地区技术转移中心民间创新大会会议侧记[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8(5):42-45.

[13]汤鹏主.科技型小微企业包容性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8):29-32.

[14]孙笑明,崔文田,王乐.结构洞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11):142-152.

(责任编辑 沈蓉)

Growth Mechanism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clusive Innovation Under the New Normal

Zhao Wu, Chen L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Xidian University,Xi’an 710071,China)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nterprises and the group of 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BOP)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innov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OP group and the enterprises,the paper observes that there are“structural holes”between them,namely the“market hole”caused by the shortage of policy system and supporting facilities,the“resource hole”caused by insufficient financing and knowledge and skills,“information holes”by the information access,dissemination and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difficulties.The connecting bridge is built between large enterprises and BOP group by the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s a third party.In the inclusive innovation environment,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proposal to link the“structural hole”by using the positioning advantages,resource advantages and coordination advantages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Simultaneously this paper makes some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enterprise capability upgrading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New normal period;Inclusive innovation;Structural holes;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Growth mechanism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6R035),陕西省社科界2016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项目(2016C053),西安市软科学项目(2016044SF/RK07-(2))。

2016-05-10

赵武(1967-),男,陕西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F273.1

A

猜你喜欢

包容性小微群体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小微课大应用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小微企业借款人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