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籍卷册绘三迤 朱墨丹青绣典籍
——云南少数民族绘画典籍记述
2017-02-15云南省民族古籍办和六花云南人民出版社金学丽
□ 文 / 云南省民族古籍办 和六花 云南人民出版社 金学丽
经籍卷册绘三迤 朱墨丹青绣典籍
——云南少数民族绘画典籍记述
□ 文 / 云南省民族古籍办 和六花 云南人民出版社 金学丽
云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民族文化博物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构建了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和谐的民族大家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历史文化。云南少数民族绘画典籍是各民族人民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
目前发现的云南省少数民族绘画典籍有数千册(卷),以彝族、纳西族、傣族、瑶族、壮族、普米族、藏族等民族的绘画典籍较具代表性
纳西族绘画典籍数量众多,按载体可分为木牌画、纸牌画、卷轴画、画谱和经文画等类别。木牌画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原始绘画艺术,依照东巴画谱绘制,按祭祀功能可分为神牌、鬼牌、门牌、还债牌、诅咒牌等,是东巴艺术在萌芽阶段的作品,大多用于祭祀活动。纸牌画是把各种神像画于特制的硬纸牌上,用于东巴宗教仪式中的一类东巴画。卷轴画是东巴绘画艺术跨入发达阶段而趋于精熟的作品,有长卷、多幅和独幅等多种。
彝族绘画典籍与彝族原始宗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展现了彝族原始宗教万物有灵、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内容,也展现了彝族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倾向。以绘画典籍《百乐书》(签卦书)最具代表性。《百乐书》是根据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占卜推算人的福禄命运的签卦书,一般设签线32至60根不等,多者达70余根,每一签由一幅彩色签画和一段释文构成,或上图下文,或左图右文,或一页文字一页绘画,图文并茂,相辅相成,生动直观,耐人寻味。
瑶族重视宗教绘画,特别是神像画,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并沿用至今。神像画以“瑶传道教”敬奉的神祇为主,也有原始盘瓠崇拜、儒家二十四孝的内容,所绘神祇有盘王、上清、玉清、太清、救苦、九幽、朱陵、官六、大圣、梁四、吴六、张天师、李天师、邓元帅、赵元帅等数十尊,主要应用于瑶族的成年礼、葬礼等仪式。此外,《过山榜》《合婚书》等也是瑶族地区流传广泛的绘画典籍。
壮族美术历史悠久、绚烂多姿。绘画典籍以神像画居多,类型多样、作品丰富,隐含借“神”辟邪的世俗观念,审美态度与情感交织。依据其内容、形制、用途,大体分为摩教神图长卷、宗教挂图和占卜绘画三类。摩教神图长卷是摩教特有的宗教神图之一,由摩教祭司传承使用,绘于壮族自制土麻布上,形制为长卷竖幅,分栏作画,多用于丧葬仪式、祭扫仪式等。宗教挂图多绘制于土纸之上,以神像画为主。多数壮族人家神龛的一侧都悬挂有这类挂图,每逢节庆和婚丧嫁娶,都要悬挂挂图才能举行祭祀仪式并吟诵摩经。占卜绘画以《鸡卜经》为主。
目前发现傣族绘画典籍数量不多,带有显著的南传上座部佛教的特点,艺术形式独特,极具研究价值,以反映民众生活图景或应用于民众日常生活的世俗绘画为主,如文身图谱、歌谱插图、签卜绘画、年画、民间版画等流传较为广泛。文身经咒图谱是傣族传统文身习俗中供文身师传承、参考使用,将刻画于身体上的图案、符号系统化了的传世谱书。此外,傣族还有图文并茂的占卜类绘画典籍,如《法底香》《占卜与命图》《历法与占卜》等。
少数民族绘画典籍特色鲜明
其一,云南少数民族绘画典籍源于宗教、用于宗教、传于宗教,与宗教存在天然不可分割的联系,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绘画典籍多由各民族的宗教从业人员,如彝族的毕摩、纳西族的东巴、普米族的韩规等创作、传承和使用。如绘画是普米族韩规必备的技能之一。韩规的弟子需要拜师学习三五年,甚至10余年的时间学习经文、绘画、雕塑、舞蹈等知识。
其二,云南少数民族绘画典籍是各民族文化交流、认同和重构的产物。云南与中原、云南与南亚东南亚等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融古已有之、从未间断,各民族文化往来交流、交融,使云南少数民族绘画典籍具有了多元的气质。如彝族绘画典籍《百乐书》中的人物形象,有头戴毕摩帽、手执法杖的毕摩,有身穿长袍马褂、头顶翎羽的官员、衙役,有身穿交领右衽长衣的男子,有着直领对襟汉服、梳着云髻的女子,有在象征佛教的莲花宝座上打坐的偶像,有供桌上手执蒲扇、长髯飘逸的太上老君形象,多元文化的影子随处可见。
其三,云南少数民族绘画典籍的艺术特征相对薄弱,绘画题材、构图、画风单一,重在表意。云南各地早期岩画的创作是原始先人就地取材地展现视野所及的自然万物和生活场景,绘画题材有限,画风写实,并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群体性特征。随着各民族的不断发展交流,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体系不断系统、完备,有了特定的神灵系统、规范的仪式程序,同一民族同一类型绘画的题材,乃至构图、画风都随之走向规范化。如纳西族供东巴初学绘画使用的东巴木牌画画谱,便是东巴在仪式过程中临场制作木牌画的蓝本。彝族毕摩绘画,必须完全或部分按照毕摩经书或宗教仪式要求去作画,以使绘画能正确地表达祭祀、占卜、驱魔除患的宗教意图。
“经籍卷册绘三迤,朱墨丹青绣典籍”,云南少数民族绘画典籍呈现给我们的,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神秘篇章和一排排迤逦诗行
少数民族绘画典籍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是解读各民族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少数民族绘画典籍被创作出来后,即在民族社会中流传、使用,它在以视觉形象的直观性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同时,展现了社会礼仪习俗、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物质需求等深层内涵,与整个民族传统历史文化浑然一体。研究少数民族绘画典籍,有助于我们拓展美学、民族学、历史学、宗教学等相关学科的学术视野,助推学术研究的繁荣发展。
云南少数民族绘画典籍的抢救、保护亦是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内容。经过几代古籍工作者筚路蓝缕的努力,云南省少数民族绘画典籍抢救保护和整理出版工作成绩斐然。
(责任编辑 赵芳)
云南省民族古籍办供稿
卡冉战神
绘制年代:清代
外形尺寸:125 cm * 48 cm
收藏机构: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
相传人世间有三百六十个鬼作祟,人们便迎请卡冉纽究大神下凡镇压鬼,分别镇压了东、南、西、北、中五方鬼、父母鬼及众鬼,从此人类健康长寿、和平幸福。
纳西族卷轴画
卷轴画,纳西语叫“普劳幛”,是东巴用矿物质颜料绘制于土布上的神像画,数量众多,有长卷、多幅和独幅等多种,是东巴绘画艺术跨入发达阶段而趋于精熟的标志。每幅卷轴画主要画一尊大神或护法神,大神画有萨依威德、依古阿格、恒迪窝盘和祖师东巴什罗、药神、战神等,每幅卷轴画表现某个神祇及其所居的神界。画的形式很像唐宋时汉人的佛画尊像,也有明清藏传唐卡的作风。尊像之下,一排为护神力士,最下一排为供养人,尊像底座为莲花座,表现出其与佛教绘画之间的密切关系。卷轴画主要用于东巴教仪式中,悬挂于神坛正上方,不同仪式所挂的神像不尽相同。
云南省博物馆藏品
阿嵯耶观音
名称:大理国银背光金阿嵯耶观音立像
外形尺寸:高 29 cm
发现时间:1978年
发现地点:大理崇圣寺三塔
收藏机构:云南省博物馆
阿嵯耶观音是南诏、大理国时期“滇密”阿咤力教崇拜的主要圣像。阿嵯耶在梵文中的意思为“圣者”。《南诏图传》及《宋时大理国描工张胜温画梵像》中亦绘有此观音,称为“真身观世音菩萨”或“建国观世音”。
阿嵯耶观音身形纤细修长;菩萨梳高发髻,髻上绕丝束,戴化佛冠,冠上所饰为阿弥陀佛坐像;面带微笑,面颊圆润而丰腴,眉如弯月,前额正中有白毫,秀目微睁,双目前视;菩萨上身袒露,胸佩璎珞、臂腕环钏、镯,腰饰花结,下着长裙紧贴双腿,裙子上有“U”字形花纹,衣纹清晰舒展;双手结妙音天印,赤足。此造像为云南所独有,又被称为“云南福星”。这尊阿嵯耶观音圣像为金质,身后所饰舟形镂空背光为银质,这是迄今为止云南发现最大的一尊金身阿嵯耶观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