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初探
2017-02-14外力·库尔班
外力·库尔班
摘 要:新疆的农业产业结构一直在不断调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措施之一。在分析了新疆农业产业结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提出了强化政府指导、完善政策法规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疆
一、新疆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新疆农业产业结构经过近几年调整的确形成了良好格局。但同时也看到,新时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各地农业产业结构如何根据国家政策的需求变化和中亚扩大对外开发的要求进行调整,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农业产业结构仍不能适应中亚扩大对外农产品贸易的要求,与市场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目标也存在着诸多的不协调,问题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产业结构呈现低层次性、非农产业不发达。新疆农业无论是产值还是农业生产规模以及人均资源占有量均居绝对地位,这种以农牧业居重心、非农产业发展滞后的结构特征反映了新疆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仍处于低级阶段,呈现低层次性。而乡镇企业中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企业不少,但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设备陈旧、资金不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不理想,农产品加工增值幅度很小,产业加工链短,对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带动作用有限,不足以支撑新疆农村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都过度倚重于农业,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新疆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也使新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缺乏坚实的基础。
2.新疆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还不优化,农产品优质率较低。从比较优势来分析,新疆应该重点发展的农产品种类有:牛、羊、猪等肉类产品;葡萄、苹果、梨等水果产品;花卉产品;水产品等。在中亚市场上,这些产品虽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但面临着品种结构单一、质量不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的困扰。以葡萄为例,如吐鲁番地区的葡萄种植在品种结构上主要仍以无核白为主,葡萄种植总面积为3 375hm 2,其中,中无核白为3 060hm 2,约占90%;而大粒鲜食葡萄诸如全球红、巨峰、新葡一号、凯尔然诺尔等在山南山北均表现优异,含糖量高,品质也很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由于保鲜和包装技术不过关,出口量小,更谈不上国际竞争力,难出国门的主要原因是质量差,大小不均,虫果率高,采后保质能力差,果实农药残留超标等。
3.农业产业结构的不协调性。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比例明显不协调,表现在农业内部农林牧渔业结构构成上。多年来农业内部调整是以种植业调整为重点,牧业、林业、渔业等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不够。农业产业结构中粮棉种植面积一直占在80%以上,产值比重保持在70%以上,牧业、林果业发展迟缓,农、林、牧、渔业比重分别为72.28%、1.95%、21.4%、0.53%。而2006年全國农、林、牧、渔业比重分别为50.8%、3.8%、32.2%和10.5%。同时,新疆林业和渔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极低,分别为2%左右和不足1%,30a几乎没有变化。新疆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重点没有放在农林牧渔业的比例结构调整上,而是集中在种植业内部。
4.农业区域结构趋同、布局不合理。新疆在全国农业产业布局下,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优势集中了全国1/3的棉花产量,建成国家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各区域自然条件、资源及要素禀赋存在很大差异,而使各区域呈现不同的区域优势,尤其表现在农业区域结构上。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丌平衡,农业产业滓暄和种植业结构趋倌,构成差异度小,还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未能形成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
5.农户及政府认识上存在偏差。农户在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上,有着消极等待的态度,有的则心存疑虑,不敢冒险,心甘情愿地沿着老的套路走;另一方面政府也缺乏实质性的指导和示范,致使个别农户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着明显的抵触情绪。于是,有些地方政府不得不采取行政命令,用强制的办法推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造成农民较强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基层村干部和农户发生严重对立的局面,完全违背了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初衷。其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户不想调整。认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政府的事,因而缺乏参与意识。二是农户不敢调整。部分农民怕承担市场风险,怕上当受骗,认为种植粮食作物没有大起大落的现象。三是农户不会调整。由于多数农民没有准确的市场信息,缺乏科学知识,对“怎样调整,种什么,收获后怎样销售”缺乏信心,有的想调整而不会调整。
二、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1.强化市场导向下的政府指导,完善落实有关法规政策。以市场为导向是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但是无政府的市场必将是失败的市场。深入分析目前的社会经济环境可以发现,农业的弱质性以及农民的弱势地位必然要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应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得到政府的更多支持和引导。政府的职责主要在于充分利用公共平台和服务渠道,为农民提供必要的国内外市场、农业科学技术、相关农业政策等方面的信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疏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制定农村和农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引导和鼓励农户自发和自愿地进行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同时,新疆各级地方政府应坚持资源比较优势原则,制定出切合本地区发展状况的农业结构调整规划,指导、引导区域内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格局。要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切实体现对农村和农业的优惠和支持政策,特别是要严格执行《农业法》的有关规定,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切实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建立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由于全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平衡,全疆各地州农业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趋同,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地区比较优势,无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区域布局结构。就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农业市场体系,通过市场引导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区域分工协作。但是,目前新疆中介社会化服务弱,农民市场组织程度低。因此,当前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最重要的条件是把农民和市场结合起来,必须要使农民合理、有效地成立合作组织。各种农业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运销大户、各种专业协会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入流通领域,提供诸如信息、技术、销售、贮藏、运输等产前、产中、产后各方面的服务,搭起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则会使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层次。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提高农产品产量上,还表现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没有科技进步,绿洲农业竞争力的提升就会遭到削弱。发达国家的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都在60%以上,有的高达80%,而新疆目前仅有35%~ 40%。现代农业科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解决农村可持续发展、农业安全,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解决市场问题的根本之策。因此,要紧紧围绕发展大农业、棉花和粮食、特色林果业、现代畜牧业,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加大科技投入,为农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奠定基础。
4.注重发展生态农业,保障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新疆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区,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疆绿洲农业结构调整要充分注意绿洲系统的生态特殊性,加强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地退化防治等,建立具有新疆资源特色的农林牧综合发展的绿洲生态农业经济体系,在保持绿洲系统的整体性和其持续繁荣的同时,使农业经济得到充分而持续发展。在具体工作实施中,新疆农业结构调整应与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加大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的执行力度,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改善自然环境对新疆农业生产的制约。
参考文献:
[1]刘新平.新疆绿洲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
[2]张丽.加入WTO后新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分析[J].新疆财经,2002(5):9- 15.
[3]曹弦.新疆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探讨[J].新疆农业科学,2003(5):317- 319.
[4]张丽.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原则与建议[J].新疆农垦经济,2006(12):42- 46.